第13章 老皇帝
書名: 明明是宰相夫人,被迫成了女帝作者名: 將軍府少帥本章字數: 4045字更新時間: 2024-10-07 08:00:00
大抵因為倪大娘子宅子選的好,就在皇城根下,所以入宮的路并不遠,到了通遠門,輝哥兒就要下車步行入宮了。
沿著那長長的宮道前行,只見兩側宮墻高聳,威嚴無比。
雖說輝哥兒性子沉靜,可頭回面圣,任誰也會心生激動與敬畏。
在宮人的引領下,也不知走了多久,終于來到老皇帝處理國事的勤政殿前。殿門前另外兩位同年業已恭候。
輝哥兒整了整衣衫,深吸一口氣,站到兩位同年身旁,彼此眼神交流了一番,算是彼此打了氣。
“傳,新科一甲三位覲見。”一位中貴人以極高的音階傳喚著三人。
三人低頭快步走入殿內,“學子青正、齊泰、林曉輝叩見陛下。”齊齊給老皇帝行了一個大禮,最后跪在殿下,恭候老皇帝垂詢。
“哪位是登州府青正?”聲音雖老態,卻蒼勁有力。
“學子青正,叩見皇帝陛下。”一位三十多歲的中年向前匍匐一步回道。
“文章倒是好文章,只可惜只提了孝道,稍顯不足。我出一題,且看你如何作答。”老皇帝點評著青正的文章。
“請陛下賜教。”
“如今我朝正值內憂外患之際,為國家取才,朕有意年年都開恩科,你意如何?”老皇帝看著文章,斜視一眼問道。
“學子認為不可,國家取士,應循古法,若年年恩科,只怕滋長小人投機之心;再者國家官員自古多有定數,若年年恩科,進士多了,吏部又不得妥處之法,恐久則生變。”青正答道。
“嗯,有道理,你二人是否同感?”老皇帝轉頭問道輝哥兒等二人。
“學子復議。”更為年長的齊泰回道。
“你呢?”老皇帝問向最年輕的輝哥兒。
“學子認為,可。”輝哥兒脫口而出。
老皇帝定睛,問道:“為何?”
“學子認為國家取士是為民,倘若為官者尸位素餐,民生鼎沸,則此官當裁撤;國家培養官員短則一年半載,長則數個春秋,若此時不為國家積攢謀士,當官員出現空缺時,補給不當,那才是危及陛下天下的時刻。”
“大膽!你敢說陛下的天下都是庸官?”站在老皇帝身邊的中貴人立即出言制止。
“學子并非此意,學子認為,但凡為官,無法用是非黑白對錯區分,只可以是否利國利民而定。若官員碌碌無為,卻能保一方太平,則此官依然可用,若官員精明強干,卻魚肉百姓,則此官必斬。”輝哥兒字字有力。
“強詞奪理,陛下,這得治大不敬之。。。”中貴人向老皇帝進言。
“不妨事,今日殿試,本就是以治國論。那你說說,年年取士,官員多了,無法上任,作何處置?”老皇帝追問道。
“學子以為,當廣開言路,順應民意,開科取士,大半都應進入大理寺、御史臺,替天巡守,以一年為期,巡查地方,查查奸佞,肅清寰宇。只有百姓稱頌,方得萬世太平。官員尋訪以結果定品級,優勝劣汰。”
老皇帝笑笑,又問齊泰:“你的文章華麗,朕看了甚是喜歡,是哪家的門生啊?”
齊泰不敢隱瞞,答道:“學子是吏部尚書張思辰的門生。”
老皇帝眉角抖動了兩下。
“年輕人,你怎么看你自己的文章?”老皇帝扭頭望向輝哥兒。
“啟奏陛下,學子認為不值一提。”輝哥兒答道。
“你說不值一提?那你豈不是在罵我朝翰林們都瞎了眼,把你這不值一提的文章竟提成一甲?”老皇帝并不惱怒。
“啟奏陛下,學子認為的不值一提,是這四個字。”輝哥兒請老皇帝下賜筆墨,現場寫下四個大字:布紙醫悌。
“此為何意?”老皇帝饒有興致。
“陛下,學子全篇論述了四個核心,一是重農桑,廣織布。我大慶向來富庶,我朝布匹均得到歐羅拉、大食等國喜愛,我們應該擇荒地,開墾成桑田,織布販賣充實國庫;其二便是興學堂,讓天下人可讀書者盡讀書,增長學識,為國效力;第三就是重醫學,只有百姓身強體壯,我大慶才有百萬雄師,敵國才不敢犯我邊境;最后就是孝悌,天下萬民都應孝順父母,尊重兄長,自古以來,長幼有序,嫡庶有分,天理也。故學子文章布紙醫悌。”輝哥兒侃侃而談,老皇帝聽得入迷。
“好!好!好!”老皇帝連說三個好。
“趙內官,宣旨,今封林曉輝為甲辰科狀元,賜進士及第,點青正為榜眼,齊泰為探花,同為進士及第。”老皇帝笑著說道。
三人謝恩叩首。
“林曉輝,好一張能言善辯的嘴,你可敢為了天下得罪這滿朝文武?”老皇帝問道。
“學子肝腦涂地,在所不辭。”輝哥兒回道。
“傳旨,封林曉輝為正七品堂下官,任監察御史,巡守盛京,授朝奉郎。封青正為正八品堂下官,任工部主簿,授朝散郎。齊泰任從八品堂下官,任太常博士,授秘書郎。今日晚膳,朕與三位學子一同用膳。”老皇帝高興,說罷,又看了一眼輝哥兒,便轉身回到內殿。
宮人引著三人走入偏殿,恭候老皇帝一同用膳。
“峰二,你再去宮門口打探打探,輝哥兒怎么還不回來?”林老夫人焦急地問著。
“老太太,我們都去了三四撥人了,宮里的貴人只說是殿試還沒結束,恐怕還沒有結果。”峰二回道。
“老太太,莫要著急,身子要緊。”石姨娘忙遞上一盞茶。
“老太太,老爺回來了,說是宮里貴人來傳旨了,讓老太太正堂接旨呢。”小廝傳話道。
“快,快走!”林老夫人立即起身,拉起石姨娘便往正堂走。
中貴人在正堂站定,林威攜倪大娘子、明哥兒已匍匐跪好。林老夫人見狀,忙跪在林威前面,等候宣旨。
中貴人見眾人皆在,展開圣旨:“宣!”
朕承天運,君臨四海,以保社稷之安,以育萬民之福。今京東西路轉運使授親衛大夫威之子曉輝,才徳昭昭,久懷報國之志,為人忠直。
今欽點為甲辰科狀元,賜進士及第。封正七品堂下官,任御史臺京畿道監察御史,替天巡守,巡查京畿。望其秉持公正,彈劾不法,糾察百官,除弊興利,勤勉奉公。
主者施行。
眾人忙領旨謝恩,中貴人帶著林府上下的孝敬歡喜的回宮復命去了,臨走時,告知狀元郎被今上留在宮里一起用晚膳了。
眾人這才放下心來。
“自古,狀元都是封從七品,如今輝哥兒封了正七品,這是祖宗在天之靈,護佑我們家啊,兒子很欣慰。”林威喜不自勝。
“當下最要緊的,有幾件事,得老爺拿主意。”林老夫人提醒道。
“還請母親吩咐。”林威笑著答道。
“如今輝哥兒拔了頭籌,這頭等重要的就是給徐翰林去信報喜。”林老夫人說道。
“自然是,自然是,兒子這就著峰二帶著賀信并。。。一百兩。。。銀子可好?”林威試探著說道。
“劉媽媽。”林老夫人只輕聲喚了劉媽媽一聲。
劉媽媽立即從懷里掏出五百兩遞給林威。
“這樣多?素日里,我們對徐先生也不薄,何至于此。”
“咱們家的哥兒中了狀元,若照平常數給禮敬,豈不讓外人笑我們為人小氣,不懂得尊敬先賢?”林老夫人一語道破。
“母親說的是,就按母親說的辦。”林威頷首。
“這第二件事便是要大娘子張羅著在府里辦謝師宴,把同僚、故舊都請來樂一樂。明哥兒也高中,一并辦了,但不要鋪張,要守禮。”林老夫人轉頭跟倪大娘子說道。
倪大娘子本就想為明哥兒辦,如今只怕狀元郎的聲勢會蓋過自己的哥兒,又不能在林威面前違逆林老夫人,只答了知道了。
林老夫人也不與她計較,轉頭吩咐第三件事:“如今,輝哥兒中了狀元,老爺要焚表祭告列祖列宗,并通知你大哥哥和老家的耆老們。”
“是,兒子親自書寫,明兒個就著人快馬送出去。”
“最后就是如今輝哥兒已有官身,明哥兒三日后去吏部也很快會被委派差事,這兩個孩子的親事怕是要議一議了。”
“兒子也是這個想法,前些日子便有同僚來提親,兒子本想著若今科能中,興許還能討個勛爵人家的女子。正欲與母親商議,果然我們母子同心。”林威笑著答道。
“只是這明哥兒是我們家的嫡子,雖說不能低娶,卻也不能過于高攀,免得讓人非議我們林家仗著狀元身份,自抬身價。”林老夫人解釋道。
“母親這是哪里的話,我們家又不是那破落戶,怎么就不能高娶。前幾日我看汾陽伯家透漏說有意聯姻,要我說,倒也不是不行。”林威試探著說。
“我勸你還是謹慎為好,這盛京里的勛貴人家,誰家沒有彎彎繞的肚腸,誰家又沒有那些齷齪事,且不說汾陽伯家世如何,單論他那個大娘子,就不是個安分的,早晚要出事。依我看,再等等,等明哥兒也有了去處,再議不遲。”林老夫人聲音略高了些說道。
“既如此,那兒子就聽母親的。”林威答道。
倪大娘子屢次想插嘴,只看這母子二人你一言我一語,最終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只能眼巴巴的看著。
入夜,輝哥兒從宮里回府,免不得聽了半晌林威的為官之道,如何在官場生存之言。好不容易散了,又被林老夫人拉住問東問西。
林威指導了一個正七品官員的前程,心里滿意的很,路過大娘子的住所,便進去套杯茶喝。
倪大娘子見林威進房,立即哭哭啼啼的埋怨道:“好你兩母子,心黑的主君,畢竟是我身上掉下去的肉,你橫不顧我這個當母親的意見,我明哥兒娶親,若我不答應,誰都不行!”
林威剛剛在輝哥兒那里舒爽了一番,只是討杯茶喝,見大娘子哭訴,心情陰暗了一半,說道:“你懂什么!明哥兒是我的嫡子,自然是要鄭重相待,豈能兒戲,我只不過是拿汾陽伯來試探母親。”
倪大娘子一聽,忙近前問道:“老爺可有心儀人選?”
林威捋了捋新修的胡子,故作神秘的慢慢說道:“那是自然。”
“快快說與我聽。”倪大娘子是個沉不住氣的。
“你是明哥兒的母親,若他娶親,任誰都繞不過你,須得你點頭,這婚事才作數。所以大娘子不必擔憂,我這不是來跟你商量了嘛。”林威撒起謊來,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
“那老爺快說,看中了哪家的千金?”倪大娘子雙手拉扯著林威的衣袖。
“須得再多等些時日,等明哥兒的去處定了,這才好安排。大娘子只管放心,到時候,我一定來與你商量。”林威說罷,將杯中茶一飲而盡,便推脫有公文要批,離了大娘子的處所。
三日后,明哥兒像是脫了一層皮,精神不振,這幾日想來恐怕沒有休息好。
若不是要去吏部點卯,今日明哥兒都不愿出門。
進了吏部,明哥兒見院中早早就有同年在此等候,寒暄幾句后,吏部尚書張思辰出來親自點卯。
點到明哥兒時,張大人問道:“你林府今年出了兩位進士,可喜可賀啊,你那弟弟得了今上的青眼,你可得努力。”
看似很勉勵的一番話,卻讓明哥兒內心更加煎熬。
不多時,各位進士的去處逐一公布。
唯一讓明哥兒內心得以安慰的便是,他被留在了吏部,任正九品主簿,從品級上,足足低了輝哥兒兩級。
這一日回府,明哥兒依然誰都沒搭理,自己回了書房,再也不出門。
林威得知消息,心中一喜。
自古吏部主管官員的獎拔裁撤,最是要緊的關節,不管是歷年的考績還是每三年一次的京察大典,都是吏部的差事。
而之前林家在吏部一直沒有合適的人脈,如今嫡長子任職吏部,這便是再好不過的安排了。
所以,林威立即來找倪大娘子商量明哥兒的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