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宴會開始,接連嘉獎
- 神話大唐:從香火神道開始
- 八心八葉提不起勁
- 2184字
- 2024-10-20 12:50:57
日頭西落,彩霞紅艷。
泌陽縣城,縣衙之內。
屋外衙役戒備,屋內卻是傳來陣陣熱氣騰騰的飯菜香味。
崔仁義跟著吳道子走進屋內,就看見最里側掛著粉帳,隱約可以看到有一個大概14、5歲高的小女孩身影。
兩側便擺著幾個食桌,上面菜品豐富,美酒醇香。
卻是除開莘豐之外,再無其他人。
“長寧公主此番面貌也不適合拋頭露面。”
“因此此宴乃是私宴,原本打算就邀請崔大人和龍君參加。
眼下龍君有事,顯得略微清冷了些。”
吳道子開口解釋。
崔仁義倒是無所謂,他現在金身尚未完全凝聚,吃東西本就食之無味。
來參加宴會,也不過就是走個過場,多享用一些貢品香火氣罷了。
“無妨。”他言閉,便對著粉帳拱手:“見過長寧公主。”
“崔大人免禮。”
長寧的聲音軟軟糯糯,好似甜甜的粘糕,聽著讓人開心。
“還請崔大人落座。”
崔仁義在一旁吳道子指引下坐下,等到長寧公主宣布,這私宴便正式開始。
飯菜精致,熱氣騰騰看著極為爽口。
除開長安人最愛的烤羊肉之外,還有黃河大鯉魚以及扒廣肚等傳統名菜。
鯉魚自不用多說,解決于老爺之后,這鯉魚崔仁義也沒少吃。
而扒廣肚就可有得說頭了。
乃是用質地綿軟白亮的廣肚為材料,將其片為指甲蓋薄厚的片。再用上好的奶湯以小武火扒制而成。
成品柔嫩醇美,湯汁白亮光潤。
作為民俗愛好者,崔仁義不僅對各地的門神、窗花等習俗感興趣。
對當地美食也是如此。
一地美食如何,也能反應當地習俗如何。
【享用皇家宴貢,得香火氣80縷。】
【享用皇家宴貢,得香火氣80縷。】
……
只是一口,這香火氣就能有80縷之多,看來這皇室特供的確不同。
“崔大人可滿意?”長寧似是對崔仁義極為好奇,在粉帳后微側腦袋,看著他。
“自然滿意。”
雖然金身未成,但此菜必不可能難吃。
崔仁義也是點頭。
長寧長松口氣,似是放下心來。
語調都輕快許多。
“多謝崔大人和龍君搭救。”
“分內之事。”
“不知崔大人,可有何需要?長寧雖地位不顯,也小有家業。
無論是為崔大人鑄造金身,亦或是將城隍廟遷入城內,都不在話下。”
她口中金身,自然是指以金子或是金箔鑄造的神像,造價自然不菲。
只是崔仁義對此并無要求。
就連將城隍廟遷入內城,也無多大興趣。
“外面就好,若有山精野怪來襲,總不至于讓這縣城百姓來護我。”
的確如此。
摩呼羅迦才將驅使那柳細枝來襲,指不定什么時候就又會來上一下。
若是放在城內,恐影響百姓安危。
自是不妥。
真要遷廟,那就得等自己解決了這大蟒神威脅才行。
就是不知道這臭蛇在何處?
見崔仁義不說話,長寧聲音弱弱。
“可是長寧冒犯于您?”
“啊,非也非也。”
崔仁義搖搖頭:
“金身無用,遷廟不妥。若公主殿下真心答謝,等回了京,便向圣人進言吧。”
“哦?”
“泌陽縣久無縣令,諸多事務停擺,百姓也受其害。
不若讓圣人尋一合適之人上任,有縣官配合。我這城隍也才能發揮更多作用。”
此話不假。
一縣的祭祀、祭典、節日歡慶等事物,都需要縣令統管。
若是祭祀、祭典儀式完善豐富,崔仁義城隍香火也會日益鼎盛。
介時無論是求子化生,還是風調雨順,亦或者驅除邪祟,都會更加便捷。
“長寧記下了。”
聽聞崔仁義的要求,長寧倒是刮目相看了。
粉帳后的影子看著崔仁義的方向,也是久久不愿收回目光。
這城隍厲害不說,就連品性也是絕佳!
等回了長安,定要和爹爹好生說說。
讓爹爹多多嘉獎!
她心中想著,小手端起酒杯。
“崔大人,我便敬你一杯。”
崔仁義擺擺手。
“喝酒誤事,我已決定不再飲酒。”
“這倒是可惜。”
吳道子在一旁開口說道:
“這酒啊,能誤事,也能忘憂。多喝有錯,少喝怡情。”
“卻是不用再勸。”崔仁義只是搖頭。
見他不給自己面子,長寧也不生氣,覺得這個城隍看著年輕怕也有好幾百歲才對,竟也如此特立獨行。
吳道子搖搖頭,看了一眼身邊一言不發,徑直吃飯的莘豐,暗嘆口氣。
這小徒弟天真爛漫,一心吃飯,卻不知道和眼前兩位打好關系。
他年事已高,若是百年,這小徒弟怕有得苦吃。
“崔大人,還請接旨。”
他起身,拿出圣人所交圣旨。
先講崔仁義斬于老爺之功,又言收唐河上下失地有功。
念崔仁義臨危受命,此前未曾接受敕封,特地為其補上。
并——
“加封‘泌陽顯佑伯’,官至正四品,食邑700戶。”
“臣領旨。”
崔仁義接過圣旨,只是一瞬。便感受到王朝之氣庇佑,更有朱紅官氣顯現在自己身體之上。
難怪鬼仙之流要接受人皇敕封!
這王朝之氣和官氣,自可令尋常邪魔外道驚詫。
更是隱約之間,感覺到一絲若有若無的聯系。
“崔大人,可是感受到了不同?”
“確實如此。”
“受了圣人敕封,此后你便錄于‘地神錄’之上。
是功是過,一筆筆皆登記在案,圣人一看便知。”
吳道子開口說道。
“每逢考核,圣人便會依‘地神錄’記載,為城隍土地、山君河伯等地神加封祭祀,妙處頗多。”
崔仁義倒是沒想到還有這等作用。
此前他也奇怪,功德簿上記載,自己諸多功績,皆會上達天庭,中傳人皇,下至閻王。
這通天盆和宴鬼桌,便是勾連之物。
唯獨人皇聯系,不甚明了。
原來是需要敕封才可。
他正謝過,忽的聽見屋外一聲雷鳴。
一雄厚的聲音自半空而來。
“城隍崔仁義可在?”
這聲音威嚴、冷淡、不近人情。
崔仁義出門,便看見明月下,夜空中,一位威武將軍立于云間。
腰間纏繞一條白玉似的玉鞭。
好似那天庭來人。
他眉頭微皺,不知為何,心中有幾分不安。
“閣下是?”
“吾乃天庭雷部驅邪院,擒龍捉孽撼山大吏——黃伯欽。”
黃伯欽眼神淡然,舉高臨下,俯視眾人。
“你先斬水族,再攔龍君肆虐有功,特此嘉獎——”
他微微一頓,繼續說道。
“賞龍筋半條,以用之錘煉金身,修得正法!”
龍筋二字出口。
崔仁義瞳孔微縮,猛然抬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