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問黃伯欽,世間禍將亂
書名: 神話大唐:從香火神道開始作者名: 八心八葉提不起勁本章字數: 2038字更新時間: 2024-10-20 12:55:03
“龍君如何了?”
此刻,崔仁義腦中浮現出月蓮去而復返時,那略顯慘白的神色。
亦有龍君昨夜走前,灑脫的說‘無需擔憂’時的笑容。
不是說罰俸和扣功德即可嗎?
為何?
他不理解。
“敖霜竹因私怨至漢水倒灌,險些犯下大錯。
已扣去功德,另罰抽掉左臂龍筋?!?
黃伯欽微閉雙眼,開口說道。
崔仁義腦瓜嗡嗡作響,尤其聽見抽掉左臂龍筋之時,更是下意識要緊牙關。
“將軍!龍君未釀大錯,何至于此!”
“你身具魏征之法,當明此事?!秉S伯欽眉頭微皺。
“何況,此刑輕重,自有律法,非你所想。”
他并未說出王母宴會之事,只是繼續說道:
“罪龍要罰,你阻攔有功則獎?!?
他略微搖頭,伸手從腰間白玉似的龍筋上掐下半條,抬手一扔。
崔仁義下意識接過,只覺得手頭龍筋溫潤,帶著盈盈水汽。
可重量,卻是極重!
心頭亦不知為何,有股怒火在燒。
龍君有錯當罰,那好。
畢竟此前涇河龍王亦是因此而亡。
可——
“龍君此后與我一起,剿滅鬼王,可有功?”
“職責所在,何論有功?”黃伯欽似乎是不解。
“崔仁義,你因功嘉獎,為何如此憤懣?此龍筋可助你錘煉金身,你可知金身若成,則至神仙之境。亦可修習諸多法門,可納火種修行神火,亦可納風眼修習神風?”
“觀你行事,和我雷部驅邪院當有幾分類似。斬妖除魔,維護律法,極守規矩,何以動怒?”
若不是崔仁義此人他有幾分欣賞,換做他人甩臉色,黃伯欽早已轉身走人。
哪里還會多說半句?
哪知此話出口,就見崔仁義臉色泛紅。其胸口心念燃起心火,周身氣焰升騰而起。
不似法力,未動香火,單單只是此人正氣怒火所化!
好一個氣焰囂張!
黃伯欽有幾分驚訝,這人間城隍,好盛的氣勢。
就聽見崔仁義抬頭高聲:
“若真是如此,為何于老爺多年作亂,天庭雷部不管不問?”
此話響徹縣城,正聾發聵。
不僅是院內眾人,就連百姓也抬頭看天,似是在尋找什么。
然而,肉眼凡胎不知真神。卻只見明月浩夜,聽聞城隍質問,不見空中神仙。
崔仁義總算知道自己為何而怒。
于老爺福威多年,不管不顧。龍君辛勞多年,只是小錯,卻立刻重罰!
此等行事,何以服眾?
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他眼中火光閃爍,直看黃伯欽。
黃伯欽卻是皺眉,眼前城隍當真麻煩。竟是如此頭鐵,性情爆裂。
心中生起不悅,可此人未犯天條,反而有功,不好呵斥。
只得說道:
“佛道之爭,閑手頗多,自當小心而已。
于老爺一事,禍在當代,若牽因果,亂及千秋?!?
崔仁義不管什么佛道之爭,也不想聽何等因果,能亂千秋。
他只知道八千嬰孩碎骨,就在城隍廟中。
是龍君帶回,自己以香火氣一點點修復拼湊,才得以還他們全尸!
若你雷部真斬妖除魔,維護律法,怎會不管?
他憤而叫道:
“那此世妖魔橫行,世道將亂,百姓流離,你等又為何不管?”
黃伯欽只是答道:
“人間興衰,皆有天理,何須去管?雷部乃天庭之雷部,非凡間雷部,汝當知曉!”
兩人對話雖快,可信息極多。
吳道子倒好,他年歲已大,若世道真亂,也和他無關。
反而是長寧公主惴惴不安。
世道將亂?
這怎么可能?爹爹所創大唐盛世,正是興盛之時,怎可能亂?
她面色發白,眼神恍惚,只想快些回到長安,和爹爹說明此事!
崔仁義的一聲冷笑,將長寧的思緒拉回。
“呵?!?
“何故發笑?”
“如此大兇大惡之事不管,卻急著對一條小龍狠手,何其可笑!”
聽聞此話,黃伯欽看著崔仁義,滿眼失望。
他本以為此城隍大有栽培價值。
只消多加磨煉,修得金身,練成神通,就可入籍天庭,為雷部所用。
可現在看來,不過愚人罷了。
當下搖頭,聲音越發冰冷幾分。
“若有不滿,便等你上天,改那天規!只是當心,改天規,必犯天規!
介時,雷部可不會留手!”
言閉,黃伯欽轉身,化作一道雷霆,一聲悶響之后,消失不見。
留下院中諸人,面面相覷。
崔仁義仰頭看天,心緒翻騰不休。
暗自想道——
改那天規?
那便試試!
他手中拿著龍君龍筋,原本溫潤的龍筋,此刻卻燙得痛手。
一邊長寧帶著面紗,緩緩而來,聲音怯怯:
“崔、崔大人,剛你說世道將亂。此事、此事當真?”
“……”崔仁義不答。
天寶年的李隆基,可算不上什么優秀的帝王。此事牽扯極大,若是貿然出口,必遭禍亂。
可見崔仁義沉默,長寧心中也是明了。
當下著急。
這可是神仙人物所言,必不會有假!
“我可勸勸父皇!”
“公主殿下,您人微言輕,怕是無用。”吳道子開口。
“那請吳大人——”
“我年事已高,又惡了貴妃,圣人不喜?!?
吳道子又道。
長寧急切,簌簌掉下眼淚,神色哀婉。
“崔大人,崔大人,請教我——長寧定在長安城中為您塑像,供奉香火?!?
崔仁義沉默,見長寧可憐哀求,心中不忍。
思索片刻,忽得記起一事——
也正好對應上了剪紙鐘馗時,那后兩句的詩文含義:
天寶十年秋,高仙芝所領唐軍,和阿拔斯王朝于恒羅斯之河一戰,大??!
此時9月,料想戰報不日便會傳回長安。
“高仙芝與阿拔斯王朝一戰,已敗?!?
崔仁義如此說道。
“此戰、此戰會壞了我大唐運勢?”長寧又問。
崔仁義卻是搖頭。
“你只當是說服圣人的佐證。”
此戰雖敗,但并不影響唐朝在西域的影響力。
禍,在四年之后。
安史之亂!
只是國戰于他而言尚遠,他為今所想,不過是治理好此地,讓百姓安居樂業,如此罷了。
拿著龍筋,崔仁義心緒復雜,便朝著兩人鞠躬告退。
“我還有事欲和龍君一言,在此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