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大學生應當保持平實之心,客觀看待個人條件和社會需求,從實際出發選擇職業和工作崗位。
(一)樹立正確就業觀的意義
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有助于大學生就業目標的實現。大學生要根據自身能力和特質,理性選擇與自身素質相符的就業目標。
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有益于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確定。將就業觀教育貫穿整個大學生涯,能幫助大學生客觀認識和定位自己,發現自身的優勢和劣勢,制定符合自身實際的職業規劃。
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有利于大學生成長成才。大學生只有從入學起就牢固樹立積極進取的就業觀念,刻苦學習專業知識,扎實掌握專業技能,不斷提升就業競爭力,才能夠在未來就業時從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實現成長成才的最終目的。
(二)大學生就業觀的價值取向
由于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生活閱歷、家庭環境、興趣愛好等各有不同,因此大學生的擇業價值取向必然存在差異。時代、地域等因素的差異也會導致擇業價值取向的不同。當代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特點總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個人取向增強
當代大學生在職業追求上越來越看重個人價值,即結合自己的專業和興趣愛好選擇職業,力求將個人的喜好同個人價值以及社會價值的實現相結合。
2.注重勞動價值
實現經濟獨立是大學生就業的目的之一,是大學生獨立生活的物質基礎。因此當代大學生在擇業時,自然會把工作薪酬置于重要的位置,力求平衡收入與工作付出。
3.普遍向往經濟文化發達地區
相較于邊遠地區,經濟發達地區能夠提供更豐富、更多元、更優質的工作機會和工作環境。因此,大學生在選擇就業地點的時候會優先選擇有更多工作機會、資源更豐富、發展平臺更廣闊的經濟文化發達地區,希望能開拓一片屬于自己的天地。
4.綜合考慮經濟利益、個人發展、社會地位等因素
盡管大學生在行業選擇上可能因各地經濟發展狀況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別,但大部分大學生都把經濟利益、個人發展、社會地位等幾個方面作為重要因素來綜合考慮,最終以此確定自己的工作。
(三)大學生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擇業觀念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從主觀上適應現實、少走彎路,從而發揮自己的才能。
1.樹立個人利益與國家需要相結合的觀念
作為大學生,應該考慮如何適應企業和社會的需求;只有這個前提得到滿足,才可能實現自己追求的價值。大學生應在工作崗位和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樹立個人利益與國家需要相結合的觀念,不能一味關注經濟價值。
2.樹立競爭的觀念
競爭意識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競爭上崗”的推廣和實行,使人才的競爭更加激烈。面對就業市場激烈的競爭,大學生要擺脫被動依賴、消極等待的心態,樹立敢于競爭、“愛拼才會贏”的觀念。大學生要培養自己雄厚的競爭實力,堅持正確的競爭原則,擁有堅定的競爭自信,打破“等、靠、要”的消極就業觀念,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把自己培養成適應社會需要的人才。
3.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念
大學生要樹立不斷進取的職業流動觀念,并學會在流動中發現機會、抓住機會、把握機會。大學生必須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牢固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再創業”的意識。大學生要不斷積累社會經驗和工作經驗,根據現實狀況和個人興趣特長,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走好就業之路。
4.樹立自主創業和終身學習的觀念
隨著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大學生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否則將會被社會無情地淘汰。大學畢業后的延伸學習和繼續學習,對于選擇及重新選擇職業崗位和取得工作成就,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5.樹立到基層、農村去就業的觀念
大學生要樹立“哪里有用武之地,就到哪里去;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的就業觀念。大學生到基層工作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基層的工作經驗是未來職業發展的堅實基礎。要認清當下的就業形勢,樹立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科學的就業觀,真正從思想觀念上實現轉變。
6.樹立既要發揮專業特長,又要注重綜合素質的觀念
用人單位注重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畢業生擇業時首先要考慮所學的專業,根據專業特點謀求職業,以做到專業特點與職業要求相匹配,發揮專業優勢。同時,大學生要把目光放長遠,權衡利弊,不能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專業特點,而要考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興趣愛好。
(四)就業期望值的調整
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學畢業生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行行建功、行行立業”的就業觀,合理調整就業期望值,選擇正確的擇業道路,順利實現就業。
大學生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就業期望值的調節工作。
1.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準確定位職業目標
只有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評估自己,大學生才能確立適合自己的職業目標,對將來的就業有一個合理的預期。為此,大學生應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實現自我認知
大學生要學會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明確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方向,了解自己的性格、氣質特點、優勢和劣勢,從而做出正確的職業定位。
(2)做好正向比較
大學生應當在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的基礎上,將自己與他人做正向比較。一是要通過與自己條件、情況類似的人的比較來認識自己,避免脫離實際地認識和評價自己;二是要通過他人的評價和態度來認識自己,修正自我認知的偏差;三是要通過參加社會活動,如社會實踐、畢業實習等,從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來分析、評價和認識自己。
(3)合理利用心理測驗
畢業生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在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自己的氣質、性格、興趣、職業傾向等進行測驗,通過測驗分析,明確自己的個性特點,找出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從而減少擇業的盲目性,避免不必要的心理挫折。
就業期望值主要涉及當下的工作選擇,而個人職業生涯則關系到人的一生。因此,大學生應意識到,適當降低就業期望值的同時,仍然要規劃好個人的職業生涯。
2.提高心理素質,保持良好的心態
職業和地位如何、遭受挫折的多少、身體素質的好壞、學歷和智商的高低等都不能直接決定人的命運和人生的價值。面對一時的挫折,大學生要做到真正認識自我,發展積極的心理素質。在工作中不要過于看重工作條件和職位高低,而是做好心理準備,對未來就業做出合理的預期。
3.了解就業信息,準確把握就業形勢
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大學生應具備“信息就是機遇,信息就是成功”的擇業理念,有意識地、及時地多方收集并掌握大量可靠的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和就業信息,正確認識和分析當下的就業形勢,從而及時調整自己的擇業意向與就業期望,使自己的就業期望值更符合客觀的就業需求,從而順利實現就業。
拓展閱讀
2022年以來,國家聚焦高校畢業生這一重點就業群體,從宏觀政策層面推出了許多舉措,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從就業培訓到在線宣講、在線招聘,從企業擴招到基層就業擴崗,一項項政策的推出,幫助高校畢業生拓寬了就業創業的渠道。對高校畢業生而言,只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找到自己的職業定位和奮斗方向,投入踏踏實實的工作中,才能更好地發揮個人價值、實現人生理想。
擇業觀、就業觀是人生理想在職業選擇上的具體體現,是一個人對職業目標的追求和向往。社會上不同的職業崗位,客觀上確實存在著種種差異,高校畢業生在專業特長、興趣愛好等方面也存在差別,所以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擇業預期和就業目標。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首先意味著懷有平實之心,綜合考慮自身條件和社會需求,增強就業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只有以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引導就業預期,才能科學把握就業方向和職業目標,為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擺正工作態度、提高工作業績打下堅實基礎。
選擇職業,首先要了解社會的需求,這是每個人擇業的基本出發點。要讓工作體現應有的價值,就要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17歲的馬克思在他的中學畢業作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考慮》中這樣寫道:“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么,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做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必須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無論從事什么工作,都要立足崗位實際,為黨和人民多做貢獻。
只要有志向就會有事業,只要有本事就會有舞臺。職業雖然有分工的不同,但沒有高低貴賤之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行業都不會埋沒人才,也不會束縛人的創造力;能否取得成就,關鍵在于個人對待職業的態度。不管選擇了什么職業,都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工作中,真正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
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青年人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實現職業價值,就是對自己人生夢想的尊重,就是對國家、對社會的有益貢獻。青年人在時代大潮中找到自己的坐標,在不懈奮斗中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讓個體奮斗與強國宏圖同頻共振。
思考與討論
1.你認為你應該在就業指導課上獲得哪方面的提高?還需要做出何種努力?
2.有的大學生說,“我將來打算考研,所以職業生涯規劃和我沒什么關系”。也有部分大學生認為,“上就業指導課時才剛入學,離找工作還遠,現在為什么要想快畢業時的事”。也有大學生說,“低年級學生沒有面臨就業選擇,對就業沒有什么想法和意識,就業指導課對我們目前來說沒什么意義”。對于這些想法,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