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啟未來: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與實踐
- 李冬梅主編
- 1864字
- 2024-09-26 13:55:26
一 創業的內涵
(一)創業的含義
從定義上講,狹義的創業是指創業者的生產經營活動,主要是開創個體和家庭的企業的過程,如創建一家提供產品或者服務的企業的過程。廣義的創業則是指創業者的各項創業實踐活動,除了強調創業行為,還強調在創業行為中所體現的創新創業精神對于創業行為的重要性。
(二)創業的要素
創業的要素就是創業活動所必須具有的實質或本質及其組成部分。美國“創業教育之父”杰弗里·蒂蒙斯認為,創業是“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創業團隊”三大要素的結合。創業機會是指可以利用的商業機會,是創業過程的核心驅動力;創業資源是新企業創業和運營的必要條件,是創業成功的必要保證。創業團隊是創業初期,一群才能互補、責任共擔、愿為共同的創業目標而奮斗的人所組成的特殊群體,是創業過程的主導者。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雙創之窗
蒂蒙斯創業過程模型
杰弗里?蒂蒙斯于1999年在《新企業的創建》一書中提出了一個創業管理模型。他認為,成功的創業活動必須對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和創業團隊三者進行最適當的匹配,并且還要隨著事業的發展而不斷進行動態平衡。在蒂蒙斯創業過程模型中,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和創業團隊這三個創業核心要素構成一個倒立三角形,創業團隊位于這個倒立三角形的頂部。在創業初始階段,創業機會較大,而創業資源較為稀缺,于是三角形向左邊傾斜;隨著新創企業的發展,可支配的創業資源不斷增多,而創業機會則可能會變得相對有限,從而導致另一種不均衡。創業者必須不斷尋求更大的創業機會,并合理使用和整合資源,以保證企業平衡發展。創業機會、創業資源和創業團隊三者必須不斷動態調整,以最終實現動態均衡。這就是新創企業的發展過程。

蒂蒙斯創業過程模型
(三)創業的類型
創業的類型也有很多種,了解創業類型是為了在創業決策中做比較,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創業類型。
1 按照創業動機分類
創業按照創業者的身份和創業動機一般可分為生存型創業、機會型創業和發展型創業。
(1)生存型創業。生存型創業是指創業者為了生存,沒有其他選擇而無奈進行的創業,顯示出創業者的被動性。
(2)機會型創業。機會型創業是指根據市場上和技術領域的機會和潛力,利用市場資源,通過自主創新和整合供給與需求來實施的創業活動。
(3)發展型創業。發展型創業指的是個人先選擇就業,待經過一定時期的磨礪后,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而進行創業。
2 按照新企業建立方式分類
創業按新企業建立方式可以分為獨立型創業、母體脫離型創業、企業內部型創業。
(1)獨立型創業。這種創業是指創業者個人或創業團隊白手起家進行創業。
(2)母體脫離型創業。母體脫離型創業又稱脫胎創業,是指公司內部的管理者從公司中脫離出來,新成立一個獨立企業的創業活動。
(3)企業內部型創業。企業內部型創業是指由一些有創業意向的企業員工發起,在企業的支持下承擔企業內部某些業務內容或工作項目,進行創業并與企業分享成果的創業類型。
3 按照企業對市場和個人的影響程度分類
芬蘭市場學家克里斯琴·格羅路斯認為創業依照其對市場和個人的影響程度可以分為四種類型,即復制型創業、模仿型創業、安定型創業、冒險型創業。
(1)復制型創業。即復制原有公司的經營模式進行創業,創新的成分很少。例如,某人原本在餐廳里擔任廚師,后來離職自行創立一家與原服務餐廳類似的新餐廳。新創公司中屬于復制型創業的比率雖然很高,但這種類型創業的創新貢獻較小,缺乏創業精神的內涵,因此這種類型的創業基本上只能稱為“如何開辦新公司”。
(2)模仿型創業。這種類型的創業雖然也無法對市場帶來新價值的創造,創新的成分也很少,但其與復制型創業的不同之處在于:創業過程對于創業者而言具有較大的冒險成分。例如,某紡織公司的經理辭掉工作,開設一家當下流行的網絡咖啡店。這種形式的創業具有較高的不確定性,學習過程長,犯錯概率大,其代價也較高。這種創業者如果具有較高的創業能力,且經過了系統的創業培訓,掌握了正確的市場進入時機,就有很大機會可以獲得成功。
(3)安定型創業。這種類型的創業雖然為市場創造了新的價值,但對創業者而言,其本身并沒有太大的改變,因為創業者做的也是比較熟悉的工作。這種創業類型強調的是創業精神的實現,也就是創新的活動,而不是新組織的創造。企業內部創業屬于這一類型。例如,研發單位的某小組在開發完成一款新產品后,繼續在該企業部門開發另一款新產品。
(4)冒險型創業。這是一種難度很高的創業類型,有較高的失敗率,但成功后所得的報酬也很驚人。這種類型的創業如果想要獲得成功,必須在創業者能力、創業時機、創業精神發揮、創業策略研究與擬定、經營模式設計、創業過程管理等各個方面,都要有很好的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