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
- 向曉蜜 戴璐洋 梁利蘋主編
- 2174字
- 2024-09-29 16:30:51
一、認識心理與心理測量
(一)心理的實質
1.大腦是心理產生的物質載體
大量的研究表明,一切心理活動的產生都依存于大腦。人體神經系統主要分為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兩部分。中樞神經系統是人體神經系統的主體部分,包括腦與脊髓,其主要功能是傳遞、儲存和加工信息,產生各種心理活動,支配和控制人的全部行為。周圍神經系統從中樞神經系統出發,導向人體各部分,可分為軀體神經系統和自主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擔負著與身體各個部分的聯絡工作,起著傳入和傳出信息的作用。
2.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反映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意識是第二性的。從心理產生的物質基礎來看,大腦是心理活動產生的神經生理基礎,心理是腦的機能;從心理反應的內容上看,客觀現實是人的心理活動內容的源泉,心理是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客觀現實主要分為自然現實和社會現實兩方面,人的各種心理活動,無論是低級的還是高級的,其內容均會受到這兩方面客觀現實的制約。以人的感覺、知覺為例,如果沒有客觀現實的物理刺激,就不會出現感知覺的體驗。即便是人們創作的神話故事、科幻作品等,其創作的素材也都來源于現實生活。由此可見,無論是自然環境還是社會環境,都是心理產生的源泉,對于大學生來講,對其心理反應起主導作用的是社會現實,一個人一旦脫離了人類的社會現實,便無法保證正常健康的心理活動。
3.心理反應具有主觀性和能動性
大腦是心理產生的物質基礎,客觀現實是心理的來源,但人的心理本身不是物質現象,而是一種精神現象,具有主觀性。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的反應會存在個體差異;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期,其對同樣的一件事情也會存在不一樣的看法。可見,人的心理具有主觀性。人不同于其他動物,一個人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會依據目標、計劃來進行,在遇到困難時,會積極主動地適應環境。人能創造性地認識并改造世界,可以透過事物的表面現象認識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從而避免盲目性,達到有效改造世界的目的。除此之外,在這個過程中,人會不斷地認識自我、完善自我并超越自我。
4.社會實踐是塑造心理的主要途徑
心理的產生是大腦和客觀現實交互作用的結果,而實踐活動則是實現這種交互作用的唯一路徑。勞動實踐是產生人的心理的客觀基礎,勞動實踐不僅創造了人,而且使人類在實踐中發展了語言和思維。人類的心理,將會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個體心理的發育、發展,必將經歷一段社會化的過程,從而獲得心智的發展和成熟。脫離社會環境,個體心理難以得到發展。一個人的心理是否健全成熟,必須通過實踐活動來加以檢驗。
(二)心理測量概述
心理測量是指依據心理學的理論,使用心理測驗方法對人的心理狀況進行量化描述。廣義的心理測量除了心理測驗之外,還包括實驗,如反應時間測量、感覺閾限測量等。狹義的心理測量就是指心理測驗,即以心理量表取得心理的變量,用以比較、鑒別和評估不同個體心理上的差異,或用以評估個體本身在不同時期、不同條件和不同情景下的心理反應及心理狀態。
1.心理測量的作用
心理測量可以用于評價個體在學習或能力上的差異、人格的特點以及相對的長處和弱點等。這些個體間的差異構成了人的心理特性和行為特征。心理測量可以用來幫助個體了解行為、心理狀態發生的原因,并預測在將來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差別,或推測個體在某個領域未來的發展。
心理測量的結果可以為人才選拔提供依據。心理測量可以幫助了解個體的能力、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心理特征,從而為因材施教或人盡其才提供依據。心理測量可以為升學就業咨詢提供參考,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傾向和人格特征,確定可能擅長的專業或職業,進而做出選擇。
心理測量可以為心理咨詢或治療提供參考,幫助人們查明心理問題、障礙或疾病的表現及其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接受心理輔導、咨詢或治療。
2.高校心理普測
心理疾患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和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國家和社會的日益關注。
剛進入大學校園的新生正處于角色轉換和環境適應期,現實與理想、環境與適應之間的沖突,人際交往的復雜性等很容易使其產生迷惘、焦慮、叛逆、孤獨等不良情緒,繼而引發心理障礙。及時發現、及時干預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咨詢和教育輔導,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工作。大學生心理普測一般安排在新生開學之初,借此不僅能夠了解大學新生心理健康狀況,以開展普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還能對在校大學生心理問題進行早期干預,建立心理疾患(如焦慮、抑郁、自殺等)的規范化干預方案,并評估其效果。高校在給大學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時使用的量表主要有SCL-90(癥狀自評量表)、UPI(大學生人格問卷)、MMPI(明尼蘇達多項人格量表)、16PF(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EPQ(艾森克人格問卷)等,其中,SCL-90和UPI使用最多。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測量為我們提供了發現和分析問題的一種途徑,但是不代表專業的診斷,切不可對號入座。當我們想要了解自己的情況時,需要前往權威醫療機構進行專業診斷。
心理測量站
大學生人格問卷(UPI)是為了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而編制的精神衛生、人格健康調查問卷,1966年由日本大學的心理咨詢專家與精神科醫生集體編制而成。該問卷是我國高校應用最早、最廣泛的心理普查量表之一,主要在大學新生入學時作為心理健康調查而使用,有利于盡早發現有心理問題的大學生。

大學生人格問卷(UPI)
- 2019年上海市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考試《綜合知識和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社會工作者《社會工作綜合能力(中級)》(2010年修訂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建筑速寫
- 針織服裝結構與工藝
- 財務管理:理論與應用
- 新媒體廣告與文案寫作(第2版)
- 李廉錕《結構力學》(第5版)(上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研究生英語學位課統考真題及模擬題精解(GET 2015-2016)
- 線路金具
- 商務談判
- 大學計算機基礎實踐教程
- 圖解脈診入門到精通
- 張漢熙《高級英語(2)》(第3版)學習指南【詞匯短語+課文精解+全文翻譯+練習答案】
- 機器視覺原理及應用教程
- 移動UI設計案例教程:電子活頁式(全彩慕課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