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緒論 新質生產力助推中國式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是對時代發出的宣言,也是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發出的動員令。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應當看到,新時代新征程,我們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各個方面的條件基本上已具備,但現有生產力對于實現這個宏偉的目標尚有不小的差距。而要加快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必須在生產力的提升上下功夫,也就是要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一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恰逢其時

任何一種理論都有其所屬的時代,任何一種理論都不是僵化的、一成不變的,而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不斷豐富完善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準確把握時刻變化的國際環境和國內形勢的基礎上,植根中國實踐,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針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創造性提出新質生產力概念,要求“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發展新質生產力”。

自2023年9月7日至202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圍繞新質生產力展開論述。他強調:“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1]“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2]“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3]“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它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為核心標志,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4]“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要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同時,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營造良好國際環境。”“要按照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求,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完善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合理流動的工作機制。”[5]等等。習近平總書記的上述論述指明了新質生產力的特征、基本內涵、核心標志、特點、關鍵、本質等基本理論問題,為我們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科學內涵提供了根本遵循,為我們理解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方式提供了系統性的認識。同時,也指出了新質生產力與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

在2024年3月初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質生產力進行了新的論述,使之迅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話題。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不是忽視、放棄傳統產業,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種模式。各地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用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積極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政協十四屆二次會議的民革、科技界、環境資源界委員聯組會上指出:“科技界委員和廣大科技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科教興國強國的抱負,擔當起科技創新的重任,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上指出:“黨的二十大后,黨中央從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局出發,明確提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這為新興領域戰略能力建設提供了難得機遇。要乘勢而上,把握新興領域發展特點規律,推動新質生產力同新質戰斗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

“因地制宜”是習近平總書記對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各地要把握好自身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定位,并在此基礎上去思考、去謀劃、去推進。新質生產力并不局限于高精尖領域,也包括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等內容。同時,不同地方的發展狀況不同,新質生產力發展也會呈現不同的特征。因此,要分類實施,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有選擇地推動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緊扣科技創新的核心要素,在固長板、補短板、鍛新板上狠下功夫,探索出發揮本地優勢、展現本地特長的新路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江蘇“全面融入和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加強同其他區域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的對接”[6];要求天津“深入推進區域一體化和京津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7];要求廣西“主動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對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新布局”“要持續擴大對內對外開放。要增強內外聯動,構建更有活力的開放型經濟體系”[8]。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具有漸進性、繼承性的特點,這決定了新質生產力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二 新質生產力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與發展

馬克思曾指出:“人們不能自由選擇自己的生產力——這是他們的全部歷史的基礎,因為任何生產力都是一種既得的力量,是以往的活動的產物。”[9]生產力是人們應用能力的結果,但是這種能力本身決定于人們所處的條件,決定于先前已經獲得的生產力,決定于在他們以前已經存在、不是由他們創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創立的社會形式。新質生產力是在習近平總書記準確研判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階段和現實經濟現狀的基礎上凝練而提出的,既傳承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又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理論體現;既是對科學技術推動生產力發展的歷史生成新階段的綜合研判,也是促進中國對人類未來新產業逐步涌現、加速成長和逐步發展壯大的重要指引。

新質生產力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傳承和發展。馬克思認為,生產力是一個不斷實踐發展變化的運動過程。“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10]“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11]。生產力不是靜止僵化的,而是“質”與“量”的統一。新質生產力繼承與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是生產力系統理論和發展理論的升華,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在當代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深化發展。[12]

在馬克思那里,生產力跟生產方式、勞動者、社會形式、資本等構成了一座豐富的經濟學思想大廈,它突破了人們原有的政府與市場的兩維度的思考框架。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那樣,“歷史的每一階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質結果,一定的生產力總和,人對自然以及個人之間歷史地形成的關系,都遇到前一代傳給后一代的大量生產力、資金和環境,盡管一方面這些生產力、資金和環境為新的一代所改變,但另一方面,它們也預先規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條件,使它得到一定的發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質”[13]。馬克思強調的生產力的立足點不是純粹的哲學思辨,而是人們實際生活過程本身。

馬克思從歷史唯物主義和政治經濟學雙重維度闡釋了生產力的內涵,指出了生產力的構成要素,解密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創造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揭示了生產力是推動歷史發展進步的根本性力量,揭示了生產力發展的基本趨勢。“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筑豎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14]生產力是促使社會發展進步的最根本、最活躍因素。馬克思通過揭示生產力本質發現市民社會的基礎和經濟運行的方式,揭露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固有矛盾。

新質生產力是中國共產黨人發展生產力的戰略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經驗表明,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機遇走向現代化的國家,都是科學基礎雄厚的國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機遇成為世界強國的國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領域處于領先行列的國家。”[15]新征程上我國需要持續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是由兩個“十五年”戰略安排內在規定的,我國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是使此前生產力的規模增大,它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體現出對新質生產力的積極回應。

改革開放前,毛澤東強調:“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16]改革開放后,鄧小平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17]。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表明新質生產力是在科技、人才、創新“三位一體”有機融合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新型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既涵蓋了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科技進步推動生產力躍升的經驗性總結,又對未來社會生產力發展趨勢作出了前瞻性判斷,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繼承和發展,為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全面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奠定了思想理論根基。

因而,可以從兩個方面對新質生產力進行剖析。其一,新質生產力是生產力發展的歷史經驗總結。馬克思認為,發展是生產力進步與人的發展的統一。發展新質生產力不但是一個質變代替量變積累的跨越過程,也是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有效措施。生產力的發展推動著經濟社會的進步,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會有什么樣的經濟社會狀態。生產力的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技術的進步而不斷提升的。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對我國經濟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我國面臨著自然資源過度消耗、勞動力成本上升、社會競爭加劇等現實問題,拼資源、拼廉價勞動力的傳統生產力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另一方面,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創新型人才建設、綠色生產力建設、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設等新關切不斷出現。在此歷史契機下,推動生產力轉型升級的需求日益凸顯,新質生產力的提出正當其時。其二,新質生產力是解決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通過技術變革和創新,新質生產力可以提升整體經濟效率和競爭力,從而推動經濟增長。引領新型產業和業態的發展,加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將為經濟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新質生產力可以通過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實現資源、產業、人才等要素的優化配置,縮小地區間發展差距,提高全民收入水平,實現共同富裕。新質生產力還可以通過集約生產和綠色生產實現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倡導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推動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實現經濟增長與生態環境保護的良性互動,為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新質生產力也能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民生保障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質生產力與新發展理念以及高質量發展密切相關,并相互促進、相互支持。它們共同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和新動力,為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新時代,新質生產力與新發展理念以及高質量發展的有機結合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題和主線。

三 新質生產力引領我國經濟發展走向

任何一種生產力都是改造自然的力量。馬克思認為,每一個時代的個體都不能憑借想象力生成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18]可以看出,新質生產力之“新”至少關涉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科技創新所推動的生產要素質變。從發展動力來看,新質生產力的根本驅動力在于科技創新。自18世紀中葉以來,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浪潮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面貌,生產力的迭代更新推動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發生革命性變革。三次科技革命帶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人工智能的發展又帶動了一場全新的科技革命,推動社會進入“萬物智能”時代,催生出新質生產力,各國重新站在新的起跑線上。進入人工智能時代以來,通用智能體大量出現,生產力得到飛速提升,中國在生物醫藥、量子信息、載人航天、先進制造等領域不斷突破,前沿科技領域不斷革新,塑造出人類文明新形態。

二是高質量發展的新歷史方位和新路徑選擇。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內含著生產力發展的“新質”要求,同新質生產力辯證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實踐,具有高質量發展和人民幸福目標的一致性。新發展階段是新的歷史方位,新發展理念是新的指導原則,新發展格局是新的路徑選擇。

三是21世紀涌現出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質生產力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產業是生產力發展的重要載體和表現形式,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點領域,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近年來,各國快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以提升國際競爭優勢和實現跨越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具體包括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未來產業是指具有發展性、戰略性、高成長性的新型高技術產業,囊括基因技術、元宇宙、量子信息等領域。各國加強對未來產業的戰略部署,加快布局未來產業,搶占未來產業創新發展高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具有巨大發展潛力和未來前景,關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方向,關乎我國國際競爭力與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19]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實現生產力的現代化。

一要聚焦先進生產力加強科技創新。科技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的生產力,需要擺脫傳統經濟增長路徑和生產力發展路徑。要從全面提升科技創新實力、暢通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渠道、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突出企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地位等方面入手。

二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產業是經濟發展的根基與命脈,也是生產力的載體,科技成果只有產業化才能成為社會生產力。要不斷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全面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全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三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建設生態文明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在要求。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綠色生產力、推動制造業和服務業綠色化發展、發展綠色能源產業、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系。

四要形成適應新質生產力的新型生產關系。新質生產力需要與之匹配的新型生產關系,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型經濟制度、運行機制和發展環境。具體來說,一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產要素配置方式,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二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供高水平法治保障,有效增強研究者的創新動力。

五要暢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環。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具體應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和錨定國家重大需求布局學科建設、搭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人才體系、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打造新型勞動者隊伍等方面入手。

六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在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如果脫離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原則,“什么熱門就投什么”,或毫無重點地“撒胡椒面”,強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可能會導致項目盲目投資過多、產能過剩嚴重等現象出現,進而迫使市場陷入內卷,結果不僅發展不了新質生產力,還會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嚴重的消極作用。因而,必須因地制宜選擇發展戰略、因地制宜布局未來產業集群、因地制宜完善相關政策支持。

此外,我們也要看到,新質生產力不僅創新和完善了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彰顯了馬克思主義的蓬勃生命力,更發揮了科學理論指導實踐發展的積極作用。我們要站在全球的高度,具有國際視野,在歷史和未來、國內和國外的范疇內看待新質生產力。在國際視野上,新質生產力的重大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重要方面:在經濟社會層面,驅動了經濟內涵式發展;在主體間性層面,確證了實體生產的優先性;在政治價值層面,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優勢;在全球文明層面,塑造了百年變局下的科技文明創新。

注釋

[1]《習近平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東北全面振興座談會強調 牢牢把握東北的重要使命 奮力譜寫東北全面振興新篇章》,《人民日報》2023年9月10日。

[2]《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李強作總結講話 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會議》,《人民日報》2023年12月13日。

[3]《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4年2月2日。

[4]《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4年2月2日。

[5]《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4年2月2日。

[6]《習近平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人民日報》2024年3月6日。

[7]《習近平春節前夕赴天津看望慰問基層干部群眾 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美好的新春祝福祝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祝偉大祖國繁榮昌盛》,《人民日報》2024年2月3日。

[8]《習近平在廣西考察時強調 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 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人民日報》2023年12月16日。

[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頁。

[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98頁。

[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1頁。

[12]袁銀傳、王馨玥:《論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和意義——兼論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發展》,《青年學報》2024年第1期。

[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4—545頁。

[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1頁。

[15]《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268頁。

[16]《毛澤東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頁。

[17]《鄧小平文選》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頁。

[18]《習近平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 牢牢把握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的戰略定位 奮力開創黑龍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23年9月9日。

[19]《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人民日報》2024年2月2日。

為你推薦
麻衣神算子
會員

爺爺教了我一身算命的本事,卻在我幫人算了三次命后,離開了我。從此之后,我不光給活人看命,還要給死人看,更要給……

騎馬釣魚 738萬讀過
天之下
會員

昆侖紀元,分治天下的九大門派為新一屆盟主之位明爭暗斗,關外,薩教蠻族卷土重來……亂世中,蕓蕓眾生百態沉浮,九大家英杰輩出,最終匯成一首大江湖時代的磅礴史詩,并推動天下大勢由分治走向大一統。

三弦 29.5萬讀過
桃花折江山(孟子義、劉學義主演《桃花映江山》原著小說)
會員

趙國有美人桃花,為求自保一心向夫君,魏國有俊朗丞相,擁護明主誰也不疼惜,美人曰:我又美又聰明你還有什么不滿意?丞相云:你小心思太多防不勝防讓人心驚。美人嘆氣:好好好我說不過你,不過雙贏合作的計劃,相爺您再考慮考慮?

白鷺成雙 7.6萬讀過
龍族(1-3合集)(修訂版)
會員

《龍族》同名動畫正在騰訊視頻熱播,8月19日首播三集,每周五10:00更新一集。人類歷史中,總是隱藏著驚人的秘密。在多數人所不知道的地方,人類與龍族的戰爭已經進行了幾千年。路明非的十八歲,在他最衰的那一刻,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門轟然洞開,掩蓋于歷史中的戰爭就要在他面前重開大幕。歡迎來到……龍的國度!中國幻想扛鼎之作,千萬冊暢銷奇跡,三年修訂,六萬字新篇。每個人都曾是荒原上的孩子,走出去的那個是扛起戰旗的王。

江南 36.1萬讀過
龍族Ⅴ:悼亡者的歸來
會員

熱血龍族,少年歸來!這是地獄中的魔王們相互撕咬。鐵劍和利爪撕裂空氣,留下霜凍和火焰的痕跡,血液剛剛飛濺出來,就被高溫化作血紅色的蒸汽,沖擊波在長長的走廊上來來去去,早已沒有任何完整的玻璃,連這座建筑物都搖搖欲墜。

江南 3420萬讀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嘉县| 东丰县| 夏邑县| 益阳市| 眉山市| 若羌县| 福海县| 长宁区| 枣庄市| 河东区| 富阳市| 广灵县| 象山县| 平利县| 民权县| 盐亭县| 诸暨市| 百色市| 盐山县| 夏邑县| 甘德县| 吉林市| 宁河县| 东乡县| 辰溪县| 锡林郭勒盟| 本溪| 柳林县| 榕江县| 尚义县| 周至县| 禄丰县| 阳朔县| 凉山| 称多县| 南川市| 广东省| 漳浦县| 呼玛县| 蕲春县| 麻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