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如何有效開展理論學習?
- 解決“六個方面問題”的理論、方法問答
- 劉玉瑛 王文軍 趙長芬編著
- 3665字
- 2024-09-23 14:38:19
黨員、干部不僅要重視理論學習,而且還要善于理論學習,掌握理論學習的有效方法。
2013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借用王國維論述治學的三種境界,要求黨員、干部學習理論也要有這三種境界。首先,理論學習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其次,理論學習要勤奮努力、刻苦鉆研,下真功夫、苦功夫、細功夫,即使“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論學習貴在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回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1]2018年5月,他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又進一步指出:“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要更加自覺、更加刻苦地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要深入學、持久學、刻苦學,帶著問題學、聯系實際學,更好把科學思想理論轉化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物質力量。”[2]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其實就是給出了理論學習的有效方法。
第一,理論學習要有鉆勁,就是要往深里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學習理論最有效的辦法是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強讀強記,常學常新,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3]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黨員、干部一定要做到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因為只有原著原文是最權威的,學深學透才能全面準確把握其真諦真義、思想精華。毛澤東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典范,他一直大力倡導和推動全黨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1939年底,他對一位進入馬列學院學習的同志說,馬列主義的書要經常讀,當然不必要一律都精讀,而是遇到實際問題,就去請教馬列主義,時常翻閱,從理論上進行分析。延安整風時期,為了使大家認清教條主義的危害,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他要求高級干部學習《共產黨宣言》等六本書。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毛澤東指出,要加強理論學習,至少要讀五本馬列著作,即《共產黨宣言》、《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在民主革命中社會民主黨的兩個策略》(今譯名為《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和《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他說這五本書“如果有五千人到一萬人讀過了,并且有大體的了解,那就很好,很有益處”[4]。在1949年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又提出干部必讀的十二本馬列著作,他說,“對宣傳馬克思主義,提高我們的馬克思主義水平,應當有共同的認識”,“如果在今后三年之內,有三萬人讀完這十二本書,有三千人讀通這十二本書,那就很好”。[5]新中國成立后,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毛澤東又多次強調干部要讀馬列主義著作。1963年,他提出要學習包括《共產黨宣言》在內的三十本馬列著作,并指示這些書都要出大字本,以便老同志閱讀。
第二,理論學習要有韌勁,就是要持之以恒學習。黨員、干部理論學習并不是一陣風,也不能是一時興起,而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毛澤東就是終身學習的典范,他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不管條件多么艱苦、環境多么惡劣,毛澤東從來沒有放松過理論學習。在長征路上,毛澤東患病的時候還躺在擔架上讀馬列主義的書。據長征路上同毛澤東一起行軍的劉英(張聞天的夫人)回憶,她曾目睹毛澤東讀馬列著作的感人情景:“毛主席在長征路上讀馬列書很起勁。看書的時候,別人不能打擾他,他不說話,專心閱讀,還不停地在書上打杠杠。有時通宵地讀。紅軍到了毛兒蓋,沒有東西吃,肚子餓,但他讀馬列書仍不間斷,有《兩個策略》《“左派”幼稚病》《國家與革命》等。”[6]他在1945年黨的七大上向全黨推薦五本馬列著作時說:“我們可以把這五本書裝在干糧袋里,打完仗后,就讀他一遍或者看他一兩句,沒有味道就放起來,有味道就多看幾句,七看八看就看出味道來了。一年看不通看兩年,如果兩年看一遍,十年就可以看五遍,每看一遍在后面記上日子,某年某月某日看的。”[7]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在中南海的居所就像書的海洋,居室的書架上擺滿了書,辦公桌、飯桌、茶幾上到處都是書。直到臨終時,他也未放棄對書本的鐘愛和對理論學習的堅持。毛澤東逝世后,工作人員在清理他床頭上的書籍時,發現有六本《共產黨宣言》,其中竟有兩本是英文版。
第三,理論學習要有擠勁,就是要擠出時間學習。著名文學家魯迅先生有句名言: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擠,總是會有的。有些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強調工作忙,沒有時間學習。對此,習近平總書記警示廣大黨員、干部:“不注意學習,忙于事務,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8]他給出了解決辦法,那就是要擠時間,指出“哪怕一天擠出半小時,即使讀幾頁書,只要堅持下去,必定會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跬步以至千里”[9]。青年時期的習近平受當時歷史背景影響,學業中斷了,但是對學習的渴望始終如一,讀書自學不輟,尤其是對理論學習更是一刻也沒有放松。下鄉來梁家河時,他隨身帶了沉甸甸的一箱書。白天干活,勞動休息時就在看書,放羊時也在抽時間看書,到了晚上還要在煤油燈下苦讀到深夜。2018年5月,在同北京大學青年學生交流時,習近平總書記娓娓道來當年的讀書心得:“那時候,我讀了一些馬列著作。15歲的我已經有了獨立思考能力,在讀書過程中通過不斷重新審視,達到否定之否定、溫故而知新,慢慢覺得馬克思主義確實是真理,中國共產黨領導確實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我們走的社會主義道路確實是一條必由之路。這種通過自己思考、認識得出的結論,就會堅定不移。”[10]2017年夏天,中共中央黨校召開的《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出版座談會上,作家曹谷溪曾提到一個細節:“在土窯洞里的煤油燈下,每天他(習近平)都要讀書到深夜。據我所知,上大學前,他就三遍通讀《資本論》,寫了厚厚的18本讀書筆記!”[11]正是由于這種擠時間學習的精神,青年習近平不僅沒有因為學業中斷耽誤學習,而且增加了知識儲備、提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為走上更高領導崗位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第四,理論學習要有苦勁,就是要下苦功學習。理論學習要講方法,并不是鼓勵“走捷徑”。古語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指出:“我們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學習。下苦功,三個字,一個叫下,一個叫苦,一個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12]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作為看家本領,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13]這其實就是指明了黨員、干部對于理論學習的態度,那就是應該老老實實、原原本本學習,下大力氣去學習。毛澤東讀《共產黨宣言》不下100遍,對書中的許多精辟論斷幾乎全能背下來,這就是下了苦功夫的結果。1939年底,他對一位從白區調回延安進馬列學院學習的同志說:“《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就翻閱過多次。”[14]為了能夠直接讀懂外文的馬列書籍,早在延安時期,毛澤東就自學過英語。但是,由于當時嚴酷的戰爭環境,他的學習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國成立后,有了較好的學習條件和環境,學習英語就成為他的一種愛好。他的國際問題秘書兼英文“老師”林克回憶說:從1954年秋天起,已年逾花甲的毛澤東重新開始學英語。“毛主席想學一些馬列主義經典著作的英文本,第一本選的就是《共產黨宣言》,這本書的文字比較艱深,而且生字比較多,學起來當然有不少困難,但是他的毅力非常堅強。我發現他在《共產黨宣言》的第一頁到最后一頁,全部都密密麻麻地用蠅頭小字注得很整齊,很仔細,他的這種精神,很感人。”[15]
注釋
[1]習近平:《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求是》2021年第22期。
[2]《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75頁。
[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519頁。
[4]《毛澤東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17頁。
[5]《毛澤東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1頁。
[6]龔育之、逄先知、石仲泉:《毛澤東的讀書生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版,第22頁。
[7]《毛澤東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417—418頁。
[8]《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07頁。
[9]《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407頁。
[10]《習近平的讀書故事》,《人民日報》2022年4月23日。
[11]張廣昭、陳振凱:《跟著習近平學馬克思經典著作》,《人民日報海外版》2018年5月16日。
[12]《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十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4年版,第610頁。
[1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153—154頁。
[14]人民日報評論部:《習近平講故事》,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26頁。
[15]孫東升、馬京波:《毛澤東的讀書之道》,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