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花也拽著小安的衣角,兩小人像開火車似的,一溜煙竄進土屋。
林光耀看著小安和小花的背影笑,他微笑,這是獨屬于小孩子的純真啊,被責罵又如何,道個歉握個手,恩怨轉頭云散煙消。
他最后一個進屋子,老爹照例坐在主位,正對著門,配寡淡如水的粥和咸菜,嚼玉米餅子。
老爹吃一輩子寡淡的玉米餅子,臉色已然平和,甚至多嚼兩下,品嘗久旱逢甘霖的甜味。
林小安專門和林光輝隔著一個位子坐,時不時瞥瞥面無表情的林光輝。
林光輝用平淡的眼神望向他,林小安立馬頭一縮,恨不得把整個腦袋埋進稀粥里。
林小花則乖乖地坐在兩人之間,她一只手擺在腿上,兩只腳懸空蕩啊蕩,另一只手勺白粥喝。
“沒味道啊爹爹...不想喝白粥了。”
林小花喝了一口,小臉擠成一團,怯怯地望向林光輝。
林小安聽到妹妹的話,他嘩啦一下站起來,凳子被推得老遠。
“對啊對啊,白粥好難喝。”
林光輝沒說話,他的眼皮往上撩,注視兩人。
林小安頓時蔫了吧唧,他默默地坐下來,盯著白粥。
“白粥...雖然沒什么味道,但好有味道。”
林光耀沒忍住,噗嗤一聲笑出聲。
林國坐在主位,他敲敲桌子,嘆息一聲。
“光輝,別為難兩個娃了,兩個孩子在長身子,長久吃這些疙瘩,沒點油水不是個事。”
“今天去把野豬肉分來,給兩個娃開葷,也犒勞犒勞咱們一家子人哈。”
林國目光灼灼,環視眾人。
林光耀第一個舉手。
“老爹,我昨晚上山還逮到兩只飛龍,現在就可以給小花和小安開葷。”
林國詫異,說道:
“光耀,你啥時跑去逮的飛龍,俺咋沒見著。”
林光耀撇撇嘴。
“老爹,我在灌木叢里隨手抓的,再說了就算我逮到給你看,你也看不清哇,我跑去逮只老虎你都不曉得。”
林國哈哈大笑,他將白粥飲水一般一口飲盡。
“好娃子,你還有多少驚喜老爹不知道的。早知道你抓了兩條飛龍,我就遣你下山了,少得冒被野豬拱的險。”
沒時間告知老爹,想不到還因禍得福了,不然光憑晚上瞎眼的老爹和擱外頭的大哥,誰知道要出什么差錯。
不過這些話林光耀不會說,他露出憨厚的笑容,摸摸頭不說話。
林光耀跑出餐房,撿起大院里的背簍,兩只飛龍經過顛簸的山路,已經七葷八素,又關了一夜,幾乎神志不清,奄奄一息。
“老爹,這兩只飛龍堅持不了多久了,要不今天晚上咱們就燉煮了吃。”
林光耀提起兩只羽毛炸裂,頭頸歪斜的飛龍說道。
“兩只飛龍你逮的,你說怎么辦就這么辦。”
老爹一錘定音。
林光耀本想著給兩只飛龍拔毛放血,開膛破肚,去內臟。但是老媽李紅梅伸手攔住他。
“光耀,這種事給我來干就行,你和你哥你嫂子去把咱們家的野豬肉領回來。”
林光耀詫異,他湊近老媽,輕聲問道:
“老媽,我和大哥去不就得了,幾十斤豬肉俺倆又不是提不動,嫂子留家里還能幫村你收拾飛龍呢。”
老媽神神秘秘地笑,她搖頭。
“光耀,你嫂子對分糧食,分豬肉這種事最在行,她跟著去你倆能多分不少。你信不信,你倆還得靠她。”
林光耀真不清楚,他前世與嫂子和大哥不甚相熟,兩人甚至沒有一同出門。
他只聽到傳聞,說嫂子張秀英錙銖必較,性格潑辣,以前王建國每次分糧食見著她都頭大。
但是既然老媽發話,林光耀雖半信半疑,但也聽從了罷。
在三人臨行前,老媽遞給林光耀一張比較小的淡藍色紙片,林光耀新奇地接過翻看。
紙片質地粗糙,用方形圖案圍了一圈當做邊框,中間印著兩個醒目的大字:“鹽票”。
中下部分標著具體重量,“一斤”,由“JL省鹽業公司黃龍分公司”頒發,并且蓋了兩個紅章。
“光耀,你們拿著這張鹽票,給我去村里的商店買上一斤鹽。做鹽肉,保存野豬肉都需要鹽。”
林光耀一拍腦袋,想起來現在是計劃經濟時期到市場經濟的過渡時期,需要憑票購買生活物資。
“真新奇!”
他接過鹽票,連帶著老媽給的兩角錢,寶貝似地塞進口袋。
林光耀點點頭,表示明白,他與嫂子大哥走出家門,背對著老媽揮手。
林光耀走過隔壁趙叔的屋子,趙叔屋子房門敞開,趙叔老婆陳曉霞正打開楊樹籬笆,抄起樹枝揮舞樹枝驅趕一群麻鴨。
陳曉霞把鴨子趕出門,隨后關上房門,連鎖都不上。
“陳姨,你去哪?”
“把鴨子趕去田里呢,老頭子和兒子趙豐年去生產隊場院分野豬肉了,沒人趕鴨子得我來整。“
“噢,你們也去分野豬肉吧。”
陳曉霞后知后覺說道。
林光耀點頭。
“這頭野豬都能打回來真是本事,聽說足足有三百斤,我活了這么久,都沒見過幾回。照理說它想跑沒人攔得住哇。”
陳曉霞拉住林光耀的袖子,津津有味地說道。
林光耀一笑。
“陳姨,咱們這回十來人上山,逮不住野豬才是笑話呢。對了,陳姨,聽俺爹講豐年回村里來了?他不是呆鎮上的國營工廠里嗎?”
陳曉霞臉色頓時黯淡,她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豐年回村了,他說呆不慣工廠,一天天沒個盼頭,他還說啥社會要變化,工廠沒前途。俺也不懂年輕人的想法了,他要回來就回來吧,還能幫俺和他爹種田哩!”
“行,陳嬸,您忙您的唄。”
林光耀挑眉,他作別陳曉霞,眼里顯露震驚。
因為老爹和趙叔的緣故,連帶著他與趙豐年的關系也不錯,小時候都是一起掏鳥窩抓泥鰍的貨色。
趙叔因為有鎮上的關系,送趙豐年進了國有工廠,那時候給人羨慕的喲。
他前世聽說過趙豐年離崗回鄉的消息,只是驚訝,但沒細究,后來趙豐年先跑卡車運貨,又出省倒賣地方特產,在改革開放里做出一番事業。
林光耀來不及細想,已經被嫂子和大哥拖到生產隊的場院門口。
林光耀一推門,嘈雜地聲音頓時包裹他,場院里少說得有五六十個人,大多是來看熱鬧的村民,甚至有從鄰村趕來觀摩三百斤大野豬的。
村民都圍在大野豬旁邊,里三層外三層,裹得人喘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