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朕有一盤大買賣
- 大明正德:朕乃有道昏君
- 墨落皇朝
- 2022字
- 2024-09-25 00:06:00
對大明文臣士紳家族的豪富,最有體會的應該就是壽寧候府這類外戚家族了。
勛貴多半都承接先輩們的富貴,幾乎就沒有接觸大明底層的機會。
而外戚家族多半都是大明中低層的小門小戶,因此他們對于大明底層官員的貪贓枉法是深有體會的。
一朝得勢之后,見外戚所得遠不如底層的貪官污吏,才是大明外戚家族多貪得無厭的真正原因。
說白了,無非就是大明都是皇家的,我們作為皇帝的鐵桿親戚,貪點怎么了?
而外戚犯法惹眼的原因也更簡單,只因京畿周圍的貧民百姓沒錢,他們想要大富大貴,只能搶奪京中的店鋪買賣,而這些買賣又多半為文臣士紳家族所有。
外戚不是不侵害普通百姓,而是對比普通百姓,士紳家族更有性價比。
“近前來,壽寧候,朕該怎么稱呼你?
舅舅?國舅爺?還是張鶴齡?”
見甥舅相認,小皇帝的侍衛依舊在追打府中仆從,張鶴齡心中也打了突。
作為京中的跋扈人家,自姐姐張氏成為太子妃,縱橫京師二十多年的張鶴齡,還是知道京師之中哪些人能惹哪些人不能惹的。
進入正德朝之后,第一個不能惹的就是小皇帝朱厚照了,倒不是因為這小子是皇帝。
而是因為之前的正德小皇帝,也確屬頑劣、跋扈、喜怒無常之輩,京中貴戚子弟也有吃過虧的。
“公世子,張鶴齡就好!”
自打在皇宮之中差點挨了太監何鼎一記金瓜,張鶴齡、張延齡兄弟,沒有弘治帝的召見,就沒有再進一次宮禁。
那次之后,在京中人傻且跋扈的張鶴齡也悟通了一個道理,皇帝拿他們當做親戚,他們才是真正的皇親。
皇帝若不拿他們當親戚,那宮中隨便一個太監就能打殺他們。
自何鼎之事以后,張鶴齡、張延齡兄弟,便仗著太后張氏的眷顧,開始在京畿附近大肆掠財,以臨時的權勢,謀取幾代人的富貴,才是壽寧侯府跋扈的根由。
“壽寧侯,皇考在時,對你們兄弟,對你們張家不可謂不厚。
皇莊、財貨的賞賜幾乎日日不斷,為何還要在城中大肆掠財,侵犯百姓?”
見自家仆從近乎被打死,小皇帝又問及到了皇親的痛點上,張鶴齡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揭了大明朝臣的遮羞布。
“公世子,皇宮賞賜雖說不斷,但平常賞賜,尚不及京中居民一月之用度,而大明文臣士紳家里,動輒良田千頃、萬頃,家資成百上千萬。
壽寧侯府迄今所獲賞賜,不過京畿皇莊兩三百頃,那點兒收益,都不夠京中文臣們每月請送花費。
公世子,這大明的天下是皇家的,但財稅卻在文臣手里,張家既為皇親,文臣能享受的,張家為何不能享受?”
都說京中壽寧侯府跋扈,但張鶴齡之語卻很樸實,聽到面前國舅爺的不滿,朱厚照便抬手止住了凈軍對張家仆從的毆打。
“壽寧侯,朕有一盤大買賣,可愿摻上一股?”
若在弘治朝聽了小皇帝這話,張鶴齡定然會毫不猶豫的摻上一股。
但現在已經不是弘治朝了,那個耳根子軟的姐夫已經死逑了,面前小皇帝卻是個喜怒無常的暴虐人物。
壽寧侯張府,也凌虐京師二十余年了,戲謔的眼神代表著什么,張鶴齡還是可以看明白的。
不傻,怎么踐踏京中臣工的利益,不傻,就該被法司問罪了。
小皇帝傻?
那又是誰在這些日子里將紫禁城殺的腥風血雨?
皇太后張家與太皇太后周家,已經在近日握手言和、重歸于好了,只因宮禁之中的血色,城中只有張、周兩家得以與聞。
那就不是殺一兩個人的事兒,一車一車日夜不斷地往城外山林送肥料,京郊近處山林,差不多都成亂葬崗了。
面對這樣的小皇帝,張鶴齡心中不虛,那才是假的。
“皇家利益,張家不敢侵犯!”
“以后你也侵犯不了!
記住,朕給你的,你才能接著,朕不給你的,你敢拿,朕就剁了你!
同理,朕讓你取的東西,你才可以取,不取,朕一樣剁了你!
以后京師及大明的蜂窩煤產業,便交由你跟建昌侯督導了,一文錢五餅薄煤就是朕定的價格,誰敢僭越,你們就弄死他們。
錦衣衛跟東廠,會幫你們的……”
朱厚照的蜂窩煤產業,或是西山煤業,亦或是大明煤業,指定會賺錢,而且會賺大錢,但不是現在,也不是近一兩年。
以壽寧侯、建昌侯兩人為幌子,近期整合大明的煤炭資源,以勛戚之名完成獨霸,順路打殺一些文臣士紳以立威,才是將來煤業賺大錢的基礎。
“公世子,這賠本的買賣,壽寧侯府卻干不得,家資有限不夠賠啊!”
雖說兩人相隔咫尺,朱厚照口稱為朕,但張鶴齡的稱呼卻依舊是公世子。
京中文臣不知這位小皇帝有多跋扈,壽寧侯府卻知道,興許是因為當年闖宮之事,弘治帝大喪前期,這小子差點就沖撞了壽寧侯府女眷。
這事兒張鶴齡就不能告知宮內的姐姐皇太后了,只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用不著你賠錢,賠錢也是朕的買賣,做好了,你想要的家資百萬,朕會給你的,公侯萬代也不是不成……”
朱厚照的甜棗,若換了旁人早就痛快吃下去了,但張鶴齡知道面前的小皇帝不是個什么好物件,便開口求道:
“用公世子的親貴衛隊可好?”
張鶴齡這廝,宮中太監弄不死他,弘治末期李東陽出手也沒能弄死他。
若說他是個憨傻的蠢貨,那可就錯了,知道面前的小皇帝沒憋好屁,張鶴齡索性連同自家子嗣一起,將朱厚照剛剛成立的勛貴衛隊拉下了水。
“不錯的想法,允了!
記住,以后這盤買賣不是朕的,而是大明鎮國公府的!
至于鎮國公府在哪?
就石將軍胡同的石亨府吧!
做煤炭這營生,除了要狠之外,也得懂的拉攏民心,不然就沒人給咱干活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