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不務正業
書名: 大明正德:朕乃有道昏君作者名: 墨落皇朝本章字數: 2120字更新時間: 2024-09-23 13:08:00
自西山回到鐘粹宮,朱厚照又忙了起來,并吩咐蕭亭,于各地匠戶之中,選一批木工、瓦工、石匠、陶工、燒炭工。
如果只是征集京中工匠,朱厚照一句話也就夠了,但從大明各地征集木工、瓦工、石匠等匠戶,就要涉及人口的流動了。
朱厚照所征調的也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每個工種千余人,林林總總過萬人,這樣的人員調動規模,就需內閣出票擬或是司禮監下中旨了。
“劉公公,陛下征調如此多工匠要作何使用,可是內官李興那邊的泰陵出了問題?
近期泰陵倒是提了一筆五萬兩紋銀的拓路費用,劉公公清楚嗎?”
鬧騰了一陣,不僅沒有把先帝弘治爺大喪期間擅做威福的劉瑾搞掉,朝中反而失了一個大司馬劉大夏。
內閣首輔劉健也頗有些氣餒,劉大夏倒了之后,內閣次輔李東陽,正在面對朝野洶洶的倒李,次輔位置也已經搖搖欲墜了。
正是朝局不穩的時候,劉瑾這個閹豎又替了李榮、蕭敬成為大明司禮監的話事人,這就更令劉健這個首輔頭疼了。
“陛下開口,你們內閣只管批復就好,恁多的問題,劉閣老可是閑著沒事兒?”
與李榮、蕭敬那類宮中的大太監頗有涵養不同,窮人乍富的劉瑾對于三閣臣可沒多少敬重,動輒就是劈頭蓋臉的質問、諷刺。
“劉公公,話不是這么說的,引導陛下向善、向好也是我們閣臣的本分。”
遇上劉瑾這么個渾不吝的司禮監掌印,劉健也是沒招。
內閣按照建立之初的地位,只是輔助大明皇帝處理政務,是站在六部堂官對立面的。
經三楊內閣調整之后,內閣才能借助司禮監之勢,凌駕于六部之上。
如今來了劉瑾這么個不懂規矩,不知體面的司禮監掌印,內閣的許多事就不好辦了。
面對朝中洶洶的倒李,劉健本想以內閣發文申斥,但劉瑾就是不用印,發文申斥,便只能是劉健這個首輔的口頭警告了。
內閣政令不經司禮監用印跟廢紙無異,劉健不開口還好,開了口,官場上的倒李卻更加洶涌無忌。
“劉閣老,陛下征用匠人,還能做什么壞事兒不成?
又不是要挖你們家祖墳,你說的什么向善、向好?
如今宮中房屋多有陳舊,京中御苑多有破敗,陛下詔匠戶入京,所做無非修葺而已。
怎的?
你劉閣老家里房子壞了不要修嗎?”
涵養只在書面之上,也是京中官場的規矩,講理講不過便罵人,罵人罵不過便斗毆,這才是京中官場之常態。
劉健也是這么一路走過來的,只是入閣之后,眾人對他就不會這么放肆了。
劉瑾嘴里不干不凈,跟英國公張懋在殿議時滿嘴噴糞,可不是他們粗鄙,而是京中官場的文人們教的。
底層官員莫說是互罵了,因政見不合,于官署之內毆斗,或是下值之后毆斗的也不在少數,劉健一年也不知道要處理多少起這樣的糟爛事兒。
“劉公公,陛下要做的事治理大明,而不是給宮苑修房子。
再者,陛下還在守制之中,不宜大興土木,此票擬恕老臣不能簽署。”
見劉健搪塞,劉瑾便陰惻惻的說道:
“劉閣老,此票不過,六部兼著各有司衙門,一家十票不過,若閣老拖的起,那就拖著吧……”
如李榮所說,他挑揀出的八虎,就是陪著正德小皇帝玩耍的,論不務正業、論玩弄朝臣的手段,劉瑾這邊可不次。
劉健敢給他添堵,他便敢給內閣、六部以及京師之中的所有衙門添堵。
“劉公公,治國不是置氣,許多事都要有理可循,陛下大招各地工匠不妥,因此內閣不予票擬!”
“花你家錢了?
你不予票擬,咱家便不予用印,如劉閣老所言,許多事都有道理可言,各部院有司所請也有不妥之處,司禮監不予用印……”
文華殿中,內閣首輔劉健跟司禮監掌印劉瑾頂了牛,李東陽倒是樂見其成,如今朝野倒李之音洶洶,劉大夏一案經有司查問之后,已經扒到成化年間了。
劉大夏有欺君罔上的慣例,這還只是面上的問題,毀壞鄭和海圖、張輔平定安南文書,正經說來也是大罪。
不說劉大夏隱瞞宣府軍報之罪孽,僅是成化年間劉大夏所為,至今為大明眾官津津樂道之君子做派,放在大明律中,也是正經的死罪不赦。
大明令中規定,隱匿、私藏卷宗,死罪!
往昔劉大夏身為兵部主事,毀壞私藏鄭和海圖、平定安南文書,首論失職、瀆職、擅權、欺君。
當君子做派對上大明律例,真要較真的時候,所謂君子也不過階下囚而已。
李東陽想看亂局,謝遷跟劉健卻是一條心的。
“晦公,還是允了吧!正值變亂之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變亂之秋?謝學士的變亂二字,要從何說起?可是在誹謗君上?”
劉瑾的目的跟李東陽相仿,分化朝野,推行弘治新政,便是幕僚們給他出的主意。
只要逮著機會,他可不管是三閣臣還是六部堂,追著打就準沒錯兒。
被劉瑾硬懟,謝遷不由的再次心生退意,但想到吏部天官馬負圖所說,新君頗有明君氣象,李西涯、劉東山、韓質庵等人居心叵測之語,他也只能忍下了,對于劉瑾的質問不予答復。
“劉公公,老夫允了便是,何至于胡亂攀咬?”
對上瘋狗一般的劉瑾,劉健也真是沒招,耍無賴本是朝臣對付皇帝的手法,如今被太監反著用,難不難受也就只有閣臣們自己清楚了。
跟皇帝置氣、耍無賴出了問題,家天下的大明,責任自然是皇帝的,跟太監耍無賴出了問題可就是臣工們自家的了。
“胡亂攀咬?
說的咱家跟野狗一樣,劉閣老,民間有話,打鐵還需自身硬。
他劉大夏一個兵部尚書,還腆著臉稱呼自家為弘治三君子,你們閣臣眼中的君子,難道都是無父、無君、無國、無民的嗎?”
大明朝中,皇帝朱厚照在西山挖煤,三閣臣在跟太監置氣,朝中的袞袞諸公則是針對劉大夏等人空出的位置,展開了一系列黨爭。
倒李、倒馬、倒首輔劉健,嘴上說著皇帝不務正業的臣工們,一樣也在不務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