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牛不見了
- 三代農人
- 求道尋跡
- 1597字
- 2024-09-03 16:18:58
年過了,春雨不等人緩過來,就匆忙趕來。
爺爺養的那條牛被驅趕著上了戰場,這是條老牛,是爸爸用之前那條老黃牛換的水牛。在小李子還未去上學時,陪伴爺爺的是三只黃牛,一只老母牛和兩只小牛,那小牛中的一只非常兇,時常拿他那頭上的尖角到處去撞人,他不喜歡被人奴役的生活,只要一出了圈門,外面自由的世界就成了他的天地,他像小孩般,不管大人怎么呼喚,他都常常裝作若無其事,不是耳聾就是裝傻充愣。不幸的是,有一天,他發起了狂,媽媽怎么拉也拉不動,在媽媽不注意時,他憤怒地沖到媽媽面前,用他那磨得鋒利的角去頂撞媽媽,把媽媽從一條小路上推到了三米低的草地上,由此,他便成了家里重點關注的對象,也成了死得最快的一只。不久之后,他被爸爸賣給了來家里買牛的屠夫。小黃牛被屠夫帶走那天,老黃牛預感到了孩子的離開,老黃牛撕心裂肺地叫喊,那咩咩聲響徹整個村莊,可惜愚蠢的人類無法理解他內心的痛,更感受不到他那叫喊聲中蘊藏著的母愛。
小黃牛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代價,這種獨特的個性獲得了短暫的自由,小李子不知道它被屠夫帶走那一刻心中是否有恐懼感。那只小牛賣出后不久,老黃牛因見不到自己的孩子,耕地時常常發呆失神,把地耕得稀巴爛,爺爺怎么抽打它也不聽話,在毫無辦法之下,爺爺也只能不舍的將它和另一只小牛拉到隔壁村,去和做牛生意的人換了一只水牛。
在爺爺每天的放養和馴化下,這只水牛成了爺爺的伙計。爺爺每天早晨太陽還未升起,就將水牛拉到距離家好幾里遠的密林中去。在那里,爺爺可以輕松的在遠處干著自己的事,牛也自由的在長滿毛草的地方盡情地享受著美食,那是大自然的饋贈,牛吃累了,就在草叢中休息,偶爾爺爺也會偷偷懶,見牛鈴鐺不在響,就自覺地找個長滿野草的地方躺下,等到鈴鐺再次響起時,爺爺也拿出自帶的干糧來,找個有水的地方,喝著清涼的溪水咽下那難吞的玉米面。太陽快落山時,牛也吃飽了,那牛就不用爺爺怎么管,自覺地走回家,只是有時候它會想著在外面享受自由的夜晚,直到家里人等著他不見回來,擔心它被人偷去賣了錢,就動員村里人幫忙去找。
小李子也曾幾次到山上找過牛,那是爺爺放牛以來為數不多把牛弄丟的一次,全家人都心急如焚。那天晚上,夜空里閃閃亮亮,月亮和星星在嬉戲,一家人打著手電筒,借著月光,匍匐在山林間到處呼喚丟失的水牛。夜晚的林里很黑,到處長著惹人討的植物刺,小李子一邊注意著腳下,一邊用耳朵聽那牛身上戴的鈴鐺聲,嘴里還時不時地喊著“咩咩”。就這樣找啊找,不知翻過了幾座山,還是不見牛的蹤跡,小李子懷著忐忑的心情和媽媽打道回府。
在農村,一條牛就是一個生產力,沒有牛就不能將那板結的土地翻新,來年的莊稼收成就會減少,甚至沒牛就不能種水稻,那樣的狀況,小李子不敢再往下想。小李子見出去找牛的爸爸還不回來,也顧不得擔心了,那一刻,他不希望爸爸回來,他更愿意水?;貋恚恢浪麨槭裁磿@樣想,他也注意到了這樣邪惡的想法,可就是不能讓這錯誤的期待從頭腦中消逝。小李子看著一家人著急的樣子,知道事情的嚴重性,爺爺也坐立不安,一言不發,只有奶奶在巴拉巴拉地說著爺爺,那些粗話小李子都能倒背如流了,就在奶奶說個不停時,媽媽注意到了門外有微弱的電筒光亮照過來,接著,那熟悉的,悅耳動聽的鈴鐺聲出現在了每一個人的耳朵里,奶奶閉上了嘴,大家臉上凝重的神色也消失不見了。
小李子快步上前打開那沉重的木門,拿著一閃一閃的電筒向鈴鐺聲傳來的方向照去,媽媽也不慌不忙地打開那暗黑的路燈。隨著那鈴聲越來越近,牽牛的人關掉了電筒,從黑暗中走出來,看著那熟悉的身形,小李子知道,剛才他那想法有多么的愚蠢。爸爸一步步走近,等小李子緩過神來,看清了爸爸身上到處被刺撕爛的衣服,和臉上已經泛黑的血跡,小李子的心里又多了幾分歉意和敬佩感。和牛比起來,那一刻的人顯得更像奴隸。
此事之后,爺爺對牛不再如往常那樣親切了,牛也變了,它時常不會自己回來,只有在爺爺的抽打下,那牛才會乖乖聽話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