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在前面走著,爺爺肩上扛著犁,右手拿著拐杖,左手握著牛繩。小李子很想騎到牛背上,但奶奶說牛是犁地的好手,要尊重它,不能騎,除非小李子去替牛耕地。小李子看著伙伴騎著牛到處溜達,很是羨慕,于是他在一次放牛的途中,乘著奶奶不在,就一躍而起,跳到了牛背上,誰知那牛不愿受這樣的屈辱,瘋狂地在田野中狂奔,把小李子嚇壞了,一不小心,他被牛從牛背上甩了下來,頭朝地,腳向天,整個人失了魂,在家躺了很久,此后他再也不敢打牛的主意。
那牛走了不知多久,小李子開始不耐煩,爺爺也在用力地吸氣,他們爬過了一座又一座小山,剛才還吃飽的肚子,還沒有到目的地就已經消耗一大半了。早晨的山里,大霧籠罩,各種奇怪的聲音回蕩在山谷間,小李子經常聽奶奶說,以前有村民在那里發現老虎,那老虎長著鋒利的獠牙,經常在林間出沒,發出奇怪的聲音,把當地的居民嚇得不敢出門,后來土匪到村里來劫掠,那老虎從山里出來,身上長滿黑白相間的條紋鬃毛,把土匪嚇得夠嗆,土匪頭子拿著獵槍,朝老虎開了好幾槍,那老虎速度極快,但終究還是抵不過熱兵器,它帶著傷回到了山里,此后村民再也沒有見到它,為了緬懷老虎,村民把老虎常出沒的山叫做“老虎山”,為了警示后來的人。
小李子爬了完最后一個坡,率先到達了寬闊的,已經被火燒得只剩下灰的草坪上。緊接著,爺爺牽著牛也到了。這塊地很肥沃,非常適合種芋頭,雖然芋頭是種子不是特別大,但那芋頭桿卻比小李子還高,葉子大得能夠作為下雨天遮雨的傘,有時候,小李子來這里找豬菜,遇到天公不做美,便跑到那葉子下躲雨。當然,芋頭崽子常常長得比它媽媽還大,以至于在拔起芋頭桿時,若是不注意,你都無法區分哪些是崽,哪些是母。這種純天然,沒有吃過肥料的芋頭吃起來口感特別,入口軟糯,清香撲鼻的香氣迎面撲來,常常讓人舍不得一口吞下。除了種芋頭,還可以種包谷,紅薯等農作物。
爺爺把一把木頭做的弓形套架在牛的頸背部,組裝好了犁,只等爺爺一聲命令,那牛就乖乖的沿著規劃好的路線行走。牛已經習慣了被人駕馭的感覺,不是因為他們不想反抗,而是害怕被主人抽鞭子,犁在吱嘎作響,腳下的土地在震動,那黑黝黝的熱土一坨坨翻起,踩在上面軟綿綿的,小李子站在旁邊把那些未燃盡的干草用火柴點了起來,可他實在受不了那熏人的煙,就跑了,等他再回來時,只剩下火堆了,雖然還在冒著奄奄一息的煙,不過也奈何不了他。小李子放眼望去,地已經犁了一大半,黑壓壓的土地就如一副大師隨手涂抹的山水畫,給人一種美感。牛走到一半突然拉不動了,爺爺只好不忍心地用鞭子抽它,大概是爺爺力道有點大,牛的屁股上鼓起了一條條紅色的瘢痕,牛在疼痛的刺激下,不敢再偷懶了,它奮力地拉動著已經嵌入到地里很深的犁,剛才還是淺淺的一層土翻起,現在犁起來的土厚度都已經到達爺爺的膝蓋處了。
牛累了,人也累了。隨著喘息聲越來越大,牛怎么被打也不像前挪一步,人身上的汗水也在一個勁的往下流,爺爺解開牛身上的枷鎖,牛瞬間感覺壓在身上的擔子不見了,身體也開始飄動起來,沒動爺爺解完繩索,那牛等不及地沖向了旁別正流得嘩啦啦響的溪水,爺爺也管不上它了,仍由它盡情地享受那一刻自由地感覺。爺爺找了一處還算涼快的樹蔭下,掏出早已按耐不住的煙絲,拿起旁別小李子剛才燒的干野草還未燃盡的火柴頭,把煙點了起來,還未等那火星接觸到,一股強大的吸力就吧那煙絲一燒而盡。小李子看著爺爺那舒坦的神情,仿佛爺爺的疲勞在那一刻消失了一樣,和牛喝水的樣子比起來,爺爺的動作倒是優雅了許多。
爺爺休息片刻,牛也打起了精神,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地總算是犁完了。此時已到中午,小李子餓得頭昏眼花,不等爺爺收拾好那些農具,就自行偷溜回家啦。爺爺一個人在后面安頓好牛,把耕具藏起來,才放心地回家。
在小李子的記憶中,爺爺很樸實,他從來不對孩子們發脾氣,但他對奶奶發火時也絕不會手下留情。爺爺每次去放牛回來都會帶上一捆硬實的柴火,那些木材小李子曾試圖想要折斷,可他怎么用力,那比直的柴火總是毫發無傷,小李子不得已,只能動用大刀。有時候,他會和爺爺一起去放牛,要是見到什么好玩的,他總會要求爺爺弄來給自己,爺爺也經常在放牛的過程中看到好吃的野果,常常用一張大樹葉小心包著拿回家給小李子吃。那時候,農村沒有什么好吃的,但是爺爺奶奶常常把他們認為最好吃的東西留給小李子和妹妹,他們兩個也是村里為數不過的,能夠在爺爺奶奶的陪伴下長大的人。
小李子的家里很窮,常常吃玉米面,大白米很多都被小李子拿去學校當伙食了,以至于在家里,爺爺奶奶常常只能吃包谷面。小李子特別不喜歡吃那玩意兒,除了難吃,有時候玉米面磨得太粗根本無法下咽,所以,爺爺奶奶也在做飯時弄兩份,白米飯留給孩子吃,玉米面就自己吃。多年以后,小李子回想起那些簡短的碎片,心中頓覺那樣純粹的愛真的很美好,盡管當時他并不知道自己身處在幸福中,只是覺得為什么家里這么窮,連白米飯都吃不起,可他在學校對那些白米飯浪費成性,從來沒有想過他倒掉的那些飯是家人辛苦耕耘換來的。小李子在學校也學過“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他看著周圍的同學都在浪費,自己也就有樣學樣,他不知道自己浪費的是吃不上飯的人的生命啊!
有時候,造化就是弄人,在我們年輕時知道某些道理,以為那就是胡說八道,當我們真正能夠感知到那些道理真的存在時,卻已經不再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