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朱棣發難【粗鹽制精解圍】
- 大明最狠皇長孫,朱棣求我慢點殺
- 我不是獸醫
- 2064字
- 2024-09-02 11:42:02
乾清宮。
永樂皇帝朱棣看著奏折一語不發,殿內跪滿了局促不安的戶部官員。
監國的漢王爺自然難辭其咎,老老實實跪在那。
朱棣越看火氣越大,瞥了眼平時乖張現在老老實實的老二一道奏折就砸了過去。
朱高煦被當頭砸臉疼的齜牙咧嘴愣是不敢閃躲。
瞧著老二這一臉委屈樣,朱老四內心的躁動平復了幾分。
“老二,我把尚書房讓給你,好讓你放手施為,你就這么監國的?
河南、山東連日干旱導致出現旱災,為何沒有官員上報?
還是有人直接越過你這個漢王爺找到朕,才知道已經干旱兩個月了。
地上的莊稼干死大半,老百姓都開始吃樹葉啃樹皮了,再拖下去怕不是要易子而食了。
遼東總兵劉江來報倭寇侵擾,請求撥下籌措兵糧的錢。
我大明遼東百姓深受匪患,河南山東百姓深受旱災,你大聲告訴朕,這些折子你怎么批的。
朱高煦支支吾吾說道:“兒臣批的是讓戶部籌措銀兩。”
“那現在進度如何,籌措到多少銀兩了?”朱棣臉色不善,顯然是知道內情。
看著朱高煦答不上來,朱棣發飆了:“老大監國這么些年來,這些事情從來不用朕操心。
知道戶部沒錢,前些日子變賣家具和朕賜予的賞賜,籌到銀子兩萬兩無私提供給戶部。
反觀你呢,捫心自問跪在地上的這些人,哪個沒拿過你漢王爺的金豆子!”
就在氣氛越發激烈時,太監總管王景弘來報:“啟稟陛下,漢王世子請求面圣。”
“不見,沒看在談正事,瞎搗什么亂,在外面候著。”
王景弘湊了過去小聲對朱棣說道:“陛下,漢王世子說是找到了籌措銀兩的辦法了。”
聽到有銀子,朱棣眼珠子都在放光:“嗯?宣!”
自家這個不省心的老二,竟然為了開源節流把著永樂大典的錢停了,好大的膽子。
若修不成永樂大典,他朱老四下去以后有何顏面見祖宗。
朱瞻壑拜禮過后直接帶來利好消息:“皇爺爺,臣牽頭的粗鹽制精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朱棣眼眸精光一閃:“諸位暫且退下,老二和瞻壑留下。”
戶部大小官員長舒一口氣:“臣等告退~”
朱棣一針見血直指核心問題:“官鹽太貴,百姓紛紛購買私鹽。
朕做出過改變,將鹽引賣給鹽商,定價一引十貫錢。
【大明鹽鈔法規定,鹽引相當于的食鹽運銷許可憑證】
【一貫等于一兩等于千錢】
【一鹽引等于一百五十公斤左右,私鹽價格大約在每公斤三百三十錢】
去年歲末戶部統計,官、私鹽共得鹽稅一千二百萬貫。
現在瞻壑你來說說,粗鹽提純以后的好處,以及能為朕創造多大的收益。”
這幾日朱瞻壑抓了于謙壯丁,不由分說帶到了漢王府給他沒日沒夜打黑工,代價僅僅只是酒肉管夠。
起初眼高于頂的于謙誓死不從,可當朱瞻壑不當人子搬出富國救民的口號和一摞具體資料后,于謙乖乖就范了。
“鄙人此舉是為了天下大義,切勿以為如此就是投效了漢王或是世子殿下。”
朱瞻壑偷笑,進了漢王府的門,你還想溜,拿來吧你!
作為理科生,朱瞻壑喜歡拿數據說話,因為這最直觀且無可辯駁。
“今年初,我朝統計核準的人口數量在五千零九十五萬。
按稅收來說,哪怕全是私鹽,也當收上來一千七百萬兩,如果算上官鹽收入,當不下于兩千萬兩。
我永樂朝間,無論軍民多食用私鹽且是粗鹽,因為私鹽相比于官鹽更便宜。
私鹽同樣需要繳稅,但底下的鹽商上繳何止千萬兩,可一層層克扣下來,到了皇爺爺手中能有大幾百萬兩就算很良心了。
當一個利益團體膨脹到一定的程度,誰都無法阻止自我膨脹。”
哪怕朱棣知道此事也是有心無力。
這些年沒少殺貪官,可這里面的利益鏈太大了,如同韭菜一般割了一茬長一茬,根本殺不完。
朱瞻壑開始掰著手指訴說好處:“爺爺我和您算一筆賬,您就知道粗鹽制精的好處和收益了。
其一:精鹽相比于粗鹽,雜質更少,這也就意味著所有人都不需要吃這么多鹽了。
一個人一年需要攝入五公斤粗鹽,換成精鹽僅僅只需要三公斤。
而價格并未出現增加,此舉不會增加老百姓的負擔。
其二:相比于海鹽還有礦鹽提純,孫兒如今的手段能獲得更多的精鹽。
我大明現在常規的制鹽手段,內陸地區是用井鹽,廣東等沿海地區是采用露天鹵水煮鹽。
無論哪種辦法費時費力且不說,效率低,成本高,雜質還多,所得皆是粗鹽。
孫兒將此等制鹽辦法命名為蒸餾法制鹽。
不僅能進一步提純且費用不增反降,而且無論是從礦鹽里面提取亦或者海水中提取都適用!”
朱棣接過折子細致查看,溶解、過濾、加入沉淀劑、蒸發,這些看的似懂非懂。
“王景弘,宣都轉運鹽使司,巡鹽御吏曹淮安過來。”
不多時,曹淮安前來覲見,朱棣將折子遞給他:“此法你速速進行核準。”
“朕需要知道,相比于常規的制鹽模式,此法的實際效果如何!”
曹淮安為官二十載,當之無愧的三朝元老,一生都在研究如何改良制鹽造福萬民。
見到折子的這一刻起如同撥開云霧見青天,激動地不能自己。
“臣,定當竭盡全力,敢問此法是哪位大才研究出來的,臣想要請教各種細節。”
朱棣摸著胡須面有得色:“哼哼,此乃我孫兒朱瞻壑所為。
瞻壑,這幾日權且辛苦你配合曹御吏督辦,爺爺等著你的好消息。”
“喏!”朱瞻壑行禮后就被急沖沖的曹淮安拖去都轉運鹽使司實踐去了。
“老二,你要慶幸你生了個好兒子,如若此法可行,朕先從內帑調撥五百萬兩予你應急。”
“此事過后,你需要還給朕六百萬兩。”朱棣這算盤打的是嘎嘎響,轉瞬就薅到漢王爺身上。
“兒子,喏~”朱高煦無奈搖搖頭,他是真的缺這錢應急,得虧兒子救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