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精、氣、血、津液

精、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是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也是臟腑生理活動的產物。

一、精

精,是指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物質,也是人體生長發育及各臟腑器官生理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對機體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夫精者,身之本也。”精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之精是泛指一切精微和生理作用十分重要的物質,如機體中的氣、血、津液以及從飲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微”等,均屬于“精”的范疇;狹義之精是指生殖之精。

就來源而言,精又分為先天之精與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稟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與生俱來,是構成胚胎發育的原始物質。后天之精是指出生之后從飲食物中攝取,經脾胃運化而產生的水谷精微。人體之精,稟受于先天,長養于后天,先天之精促使胚胎形成、胎兒發育,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生殖。出生以后,人體攝入飲食物,通過脾胃運化功能吸收其水谷精微,與肺吸納的清氣,經五臟六腑的生理活動化生為精氣,充養先天之精,滋養機體臟腑肢節,以維持臟腑的生理功能。

人體精氣貯藏于五臟,但主要藏之于腎,故《素問·上古天真論》有“腎者主水,受五臟六腑之精而藏之”之說。人體先后天之精氣雖然來源有異,但兩者相互依存,相互為用。“先天之精”需要“后天之精”的不斷培育和充養,才能充分發揮其生理效應,“后天之精”則需“先天之精”的活力資助。先后天精氣相輔相成,同歸于腎,在腎中密切結合而組成腎中精氣。腎中精氣的主要生理效應是促進機體的生長、發育和逐步具備生殖能力。腎中精氣的盛衰盈虧決定著機體的生、長、壯、老、已,腎精衰少與某些先天性疾病、生長發育不良、生殖功能低下和衰老密切相關。

生理上,精既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物。病理上,精虧則生長發育遲緩,臟腑柔弱,功能活動減退;同時,臟腑功能不足,精氣化生無力,又會使精氣進一步虧耗。因此,精是生命起始、機體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物質,是機體臟腑及其功能的物質基礎,也是生命形成、維持的基本力量。

二、氣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氣是宇宙的本原,是構成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最基本的物質。中醫學引用古代哲學的思想,認為氣是不斷運動的精微物質,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最基本物質,人體中血、精、津液等生命基本物質,也都是由氣這種最基本物質所化生的。

(一)氣的生成

氣的來源主要有先天之精氣、自然界的清氣和水谷精氣。先天之精氣是父母生殖之精構成胚胎的原始物質,因其來源于父母且先身而生,故稱為先天之精氣。自然界的清氣通過肺的呼吸進入人體,并同體內之氣在肺內不斷交換,肺呼出濁氣,吐故納新。水谷精氣又稱水谷精微,是飲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水谷精微滋養臟腑,化生氣血。清氣和水谷精氣合稱為后天之精氣。

氣生成的基本條件是物質來源充足、臟腑功能正常。人體之氣是由先天之精氣、清氣和水谷之精氣結合而成的。氣的生成有賴于全身各臟腑組織的綜合作用,與腎、肺、脾胃關系密切。腎為生氣之源。腎藏精氣,包括先天之精氣和后天之精氣,乃元氣之根。肺為氣之主。肺主氣,司呼吸,通過呼吸將清氣吸入體內,清氣與水谷精氣在肺內結合而積于胸中,形成宗氣。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胃納脾運,胃降脾升,將飲食物化生為水谷精氣,由脾的運化轉輸于肺,進而布散全身,營養臟腑經絡,并化生為臟腑經絡之氣。

(二)氣的運動

氣的運動稱為氣機,氣的運動基本形式是升降出入。氣在人體內不斷運動,流行于全身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激發和推動人的生理功能。

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與氣機的升降出入有密切的聯系。一般來說,腎為氣機升降的根本,脾胃為氣機升降的樞紐,肺為氣機升降的治節,肝調暢氣機。

氣的運動只有在相對協調平衡狀態下,才能發揮其維持生命活動的作用。氣的運動平衡協調的生理狀態稱為氣機調暢。氣機失調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如氣的運動受阻,稱氣機不暢。受阻較甚,稱為氣滯。氣上升太過,稱為氣逆。氣下降太過,稱為氣陷。氣外出太過,稱為氣脫。氣的運動失調表現在臟腑上,可有肺失宣降、脾氣下陷、胃氣上逆、腎不納氣、肝氣郁結等。

(三)氣的功能

氣的生理功能十分重要,概括地說,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推動作用

氣能激發和促進人體的生長發育及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氣能推動血的生成、運行。氣能推動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

2.溫煦作用

人體的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的生理活動需要在氣的溫煦作用下進行。人體血液的生成、運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都需要在氣的溫煦作用下進行。人的體溫也需要氣的溫煦作用來維持。

3.防御作用

氣有衛護肌膚、抗御邪氣的作用。氣可以抵抗外邪入侵,祛邪外出。如氣的防御功能減弱,人體則較易患病或病后不易恢復。

4.固攝作用

氣對體內的液態物質具有固護、統攝和控制作用,如固攝血液,固攝精液,固攝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腸液等。

5.氣化作用

氣化是氣的運動而產生的各種變化,即精、氣、血、津液的各自的新陳代謝及相互轉化。氣化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如氣化功能失常,則會影響整個物質代謝過程,形成各種代謝異常的疾病。

6.營養作用

主要指脾胃把飲食物化生為水谷精氣,進而化生為營氣以營養全身。營氣與津液結合化生為血液,以營養全身。

(四)氣的分類

人體之氣,從整體而言,是由腎中精氣、清氣、水谷精氣在臟腑的綜合作用下而形成的。根據氣的組成、分布部位、功能不同,分為元氣、宗氣、衛氣、營氣。

1.元氣

元氣又稱原氣或真氣,是人體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氣,包括元陰、元陽之氣。元氣以先天之精氣為基礎,又依賴后天水谷之精氣的充養。元氣通過三焦循行全身,內而五臟六腑,外而肌腠皮毛,無處不到。

元氣的主要功能是推動人體的生長、發育和生殖,與機體的生、長、壯、老、已息息相關,能激發、調節各臟腑經絡和組織器官的生理功能,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2.宗氣

宗氣由肺吸入的清氣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氣在胸中結合而成。宗氣積聚于胸中,貫注心肺,經肺循喉嚨而走息道,貫于心而入血脈。向下蓄于丹田,注入氣街而下行于足。宗氣的主要功能是走息道而司呼吸,貫心脈而行氣血。與人體的視、聽、言、動等機能有關。

3.營氣

營氣又稱榮氣,是循行于脈中的具有營養作用的氣。營氣主要由水谷精氣中精粹部分所化生。營氣行于脈中,循行全身,貫五臟、絡六腑、入孔竅、走四肢。營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化生血液和營養全身。

4.衛氣

衛氣又稱衛陽,是循行于脈外的具有護衛功能的氣。衛氣主要由水谷精氣中慓疾滑利的部分所化生。衛氣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固護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司汗孔開合、調節汗液的排泄、維持體溫恒定。

三、血

血,是運行脈內而循環流注全身的、富于營養和滋潤作用的赤色液體,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

(一)血的生成

水谷精微、營氣、津液、精等均為化生血液的物質來源。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營氣和津液進入血脈,變化而赤,成為血液。腎中所藏之精亦可轉化為血。

血液生成與臟腑的功能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所化水谷精微是化生血液的最基本的物質,《靈樞·決氣》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心生血,將水谷精微、營氣和津液變化而赤為血。肝腎同源,精血互生,肝腎功能正常,有利于血液的化生。

(二)血的運行

血液正常運行的基本條件是血液充盈、脈道通暢、臟腑功能正常。血的運行與臟腑的推動固攝相關。血液的正常運行既需要心、肺、肝的推動,又需要脾與肝的固攝,推動與固攝協調平衡,使血液正常運行。

(三)血的功能

1.營養作用

血液中的營氣隨血液循行全身,為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的功能活動提供營養,使之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2.滋潤作用

血液中的津液,在血液發揮營養作用的同時也發揮著滋潤作用。血虛患者,常可見肌膚干燥、毛發枯槁等癥。

3.養神作用

血是神的物質基礎,血液充足,氣血調和,則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反應靈活。血虛者常出現失眠、驚悸、健忘等癥,大量失血者可出現精神恍惚、昏迷等癥。

四、津液

津液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之一。津液是人體一切正常水液的總稱,津與液同源于飲食水谷。一般而言,津清稀,流動性大,主要分布于皮膚、肌肉、孔竅、血脈等部位,并滲入血脈,起滋潤作用;液稠厚,流動性小,主要灌注于臟腑、骨節、腦、髓等組織,起濡養作用。津、液本屬一體,可相互轉化,故常統稱為津液。

(一)津液的代謝

津液的代謝包括津液的生成、輸布和排泄。津液代謝涉及多個臟腑,是一個復雜的生理過程。《素問·經脈別論》說:“飲入于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這是對津液代謝過程的概括。

1.津液的生成

津液來源于飲食物,由口而入。飲食物經過脾胃、大小腸的運化、吸收生成津液。

2.津液的輸布

津液的輸布主要是依靠脾、肺、腎、肝和三焦的綜合作用而完成的。脾主運化水谷、布散精微和津液,脾將津液上輸于肺,由肺宣降布散至全身。腎主水,將津液蒸騰,重新布散全身,將尿液下輸膀胱。同時,腎的蒸騰氣化還推動著其他各臟腑對津液的輸布。肝的疏泄和三焦決瀆,在津液輸布中也起一定作用。

3.津液的排泄

津液的排泄主要依賴肺、腎、膀胱、大腸和三焦等臟腑的綜合作用。排泄是通過呼氣、汗液、尿液、糞便等途徑實現的。

(二)津液的功能

津液源于飲食物,富含精微,遍布全身,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滋潤濡養機體

津液是含有豐富營養的液態物質,其布散全身,起到滋養濡潤的作用。

2.參與化生血液

津液滲入脈中,和營氣一起化生為血液。

3.運載全身之氣

津液為氣之載體,氣依附于津液,運動變化于津液之中。津液丟失,必然導致氣的耗損。

4.排泄代謝產物

津液在代謝過程中,能把機體的代謝產物通過汗、尿等排出體外,以維持正常的氣化活動。反之,代謝產物潴留于體內可導致多種病變。

5.調節陰陽平衡

人體津液的代謝過程,對機體的陰陽平衡起重要的調節作用。人體的津液代謝隨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天寒衣薄則為溺,天熱衣厚則為汗。津液正是通過這種變化來調節陰陽之間的動態平衡。

五、精、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精、氣、血、津液有著各自不同的性狀特點、運動方式與生理功能,但都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精、氣、血、津液之間在生理和病理上有密切關系。

(一)精與氣、血的關系

精能化氣,氣能生精,精與氣相互資生、相互依存。腎精和腎氣互生互化,互為體用,常合稱為腎中精氣。腎精化生元氣,水谷精微化生宗氣、營氣、衛氣,全身各臟腑之氣都依賴于精的滋養,而精的生成,又依賴于氣的充盛。所以,精盈則氣盛,氣足則精充;若精虧則氣衰,氣虛則精不足。氣不僅生精,又能固精。氣失固攝,則精關不固,出現早泄、滑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與血相互資生、相互轉化,稱為“精血同源”。血虛可致精虧,精虧也可致血虛,均形成精血虧損。

(二)氣與血的關系

氣與血同源于水谷精微,都是構成人體和維持生命的基本物質,在生理功能上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為用的關系。

1.氣為血之帥

氣能生血,氣既是化生血液的原料,又是化生血液的動力。因此,氣旺則血充,氣虛則血少。氣能行血,氣能直接推動血行,又能夠促進臟腑的功能活動,通過臟腑功能活動推動血液運行。因此,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能攝血,脾氣統血,使血液在脈內運行而不逸出脈外。因此,氣旺則血行脈中,氣虛則血逸脈外。

2.血為氣之母

血能載氣,氣存在于血中,血是氣的載體。因此,血載氣則氣可布達全身而發揮作用,血不載氣則氣脫。血能養氣,血為氣的生成、運動及功能提供營養物質。因此,血充則氣旺,血衰則氣少。

(三)氣與津液的關系

氣屬陽,津液屬陰,氣與津液在生理和病理上都存在密切關系。

1.氣對津液的作用

氣能生津液,氣能行津液,氣能攝津液。氣是津液生成的物質基礎和動力,津液源于水谷精氣,而水谷精氣依賴于脾胃運化。氣能推動脾胃的功能活動,從而生成津液。氣能行津液,氣的運動是津液輸布排泄的動力,氣行則津液行,氣滯則津液停。氣能攝津液,氣的固攝作用控制調節著津液的排泄,以維持體內津液量的相對穩定,并能防止津液無故流失。

2.津液對氣的作用

津液能載氣,津液為氣的載體之一,氣依附于津液,隨同津液運行全身。津液能化氣,津液在元陽之氣的推動下,能化而為氣,敷布于臟腑經絡和形體官竅而發揮作用。

(四)血與津液的關系

血和津液同源于水谷精微,且相互轉化,血滲出脈外化為津液,津液滲入脈內化為血液,故有“津血同源”之說。汗為津液所化,汗出過多則津液耗損,津液耗損則血液減少,故又有“血汗同源”之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阳县| 琼中| 肥城市| 凤山市| 青海省| 会昌县| 乐亭县| 万载县| 玉门市| 洛扎县| 兴隆县| 盐城市| 建水县| 双桥区| 乌拉特前旗| 汶上县| 凤冈县| 承德县| 萝北县| 永德县| 姜堰市| 广水市| 长岛县| 无棣县| 墨脱县| 合阳县| 尉犁县| 玉门市| 庆阳市| 林芝县| 项城市| 镇平县| 临沭县| 余江县| 华安县| 沂南县| 牡丹江市| 兴仁县| 临武县| 平山县| 同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