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身痛

方一 麻杏薏甘湯

出處: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

組成:麻黃10g,杏仁10g,薏苡仁15g,炙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

治法:發汗解表,祛風除濕。

證象:感受風寒濕邪,一身盡疼,發熱,午后病勢加重,舌淡,脈浮緊。

評介:本方為《金匱要略》名方,常用于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肌肉痛,遇到這類身痛患者,可加味用之。

方二 蠲痹湯

出處:清代程國彭《醫學心悟》。

組成:羌活15g,獨活15g,當歸15g,川芎10g,桂枝10g,秦艽10g,海風藤15g,桑枝15g,乳香8g,木香8g,炙甘草5g。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3次溫服。

治法:祛風勝濕,溫通經絡,逐痹止痛。

證象:肢體關節肌肉疼痛劇烈,屈伸不利,行動不便,畏風怕冷,遇濕加重,舌薄白,脈弦緊。

評介:本方為經典常用方,主治風、寒、濕三氣雜至之風濕性關節炎,肢體關節酸痛等病癥,效果較好,臨床應用較多。

方三 身痛逐瘀湯

出處:清代王清任《醫林改錯》。

組成:當歸10g,牛膝10g,桃仁10g,紅花8g,川芎6g,地龍6g,秦艽6g,羌活6g,五靈脂6g,沒藥6g,香附6g,甘草5g。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3次溫服。

治法:活血行氣,祛瘀通絡,通痹止痛。

證象:氣血痹阻經絡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經久不愈,舌質暗紅或有瘀點,脈澀或弦緊。

忌宜:孕婦忌服。

評介:本方為王清任《醫林改錯》中活血祛瘀著名方劑之一,應用較廣。多用于瘀血痹阻于經絡而引起的肢體或周身疼痛諸證,效果較好。

方四 復元活血湯

出處:金代李東垣《醫學發明》。

組成:當歸12g,桃仁10g,紅花8g,炮山甲10g,大黃15g,柴胡10g,天花粉10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3次溫服。

治法:活血通絡,祛瘀止痛。

證象:跌打損傷,身體疼痛,或瘀血留于脅下,痛不可忍,肢體活動障礙,舌淡有瘀點,脈細澀。

忌宜:孕婦忌服;疑有腹內臟器嚴重損傷者,不可貿然服之。

評介:本方為古代經典名方,是治療傷瘀疼痛的常用方。凡跌打損傷,瘀血內停,胸脅疼痛者皆可選用。

方五 正氣天香散

出處:明代徐用誠《玉機微義》。

組成:香附10g,臺烏藥8g,陳皮8g,紫蘇6g,干姜5g。

用法:作湯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治法:順氣調經,散寒止痛。

證象:婦人諸氣作痛,氣上沖之心胸脅痛,氣結腹中之刺痛,或腹結包塊,月經不調,眩暈嘔吐,舌淡苔白,脈細。

評介:本方為經典古方,常用于婦女月經不調、氣郁脅脹等病證,效果較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安县| 故城县| 吴桥县| 沂南县| 普兰县| 宣汉县| 金川县| 兴山县| 应用必备| 儋州市| 博湖县| 民权县| 四川省| 涞源县| 贵定县| 蓝田县| 禄劝| 商丘市| 新干县| 常德市| 安顺市| 乐东| 吉隆县| 本溪市| 汉源县| 永川市| 南平市| 依兰县| 黔东| 尚义县| 平昌县| 开封市| 古蔺县| 同江市| 佛学| 英吉沙县| 饶阳县| 兴业县| 顺义区| 林芝县| 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