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0.自汗

方一 牡蠣散

出處:宋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牡蠣、黃芪各20g,麻黃根、浮小麥各12g。

用法:作湯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

治法:益氣固表,斂汗潛陽。

證象:衛虛不固,體常自汗,夜臥尤甚,形寒疲乏,虛煩氣短,心悸易驚,舌淡,脈沉細。

評介:本方為專治自汗或盜汗的常用方,藥味簡單,用于陽虛氣虛、肺衛不固的自汗盜汗效果良好。應用時宜根據癥狀適當加味。

方二 補陽湯

出處:清代林珮琴《類證治裁》。

組成:黨參20g,黃芪20g,白術15g,五味子10g,制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日1劑,分2~3次溫服。宜飯前服。

治法:補虛斂汗。

證象:衛氣不固,津液外泄,自汗,形寒,乏力,舌淡白,脈虛細。

評介:本方為古代常用方劑。凡由于衛氣不固、陽氣虛衰、津液外泄所致的自汗,且有形寒肢冷、疲乏等現象者用之。輕者用牡蠣散,重者用補陽湯。

方三 玉屏風散

出處: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

組成:黃芪20g,白術15g,防風10g。

用法:作湯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溫服。宜飯前服。

治法:益氣健脾,固表止汗。

證象:表虛不固,腠理不密,體常自汗,易感風邪,面色蒼白,舌淡,脈浮緩。

忌宜:傷風表實自汗者不宜。

評介:本方為經典古方,臨床常用。能補散兼施,益氣固表,是治療虛人易感風邪、自汗者良方。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运城市| 酒泉市| 新晃| 府谷县| 临沭县| 剑阁县| 苍溪县| 遵义市| 苗栗县| 河曲县| 五指山市| 克什克腾旗| 赤城县| 兴宁市| 新晃| 河曲县| 徐水县| 沙洋县| 鹤峰县| 勐海县| 民乐县| 江都市| 周宁县| 永嘉县| 筠连县| 周口市| 全南县| 余姚市| 应用必备| 镇坪县| 西乡县| 衡山县| 新巴尔虎左旗| 鹿泉市| 阿图什市| 阜康市| 平武县| 青冈县| 新和县| 基隆市| 台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