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寧宮的敵人即將靠近李復榮,落下最后一刀時,數十名尚能動彈的太監一擁而上。
他們有的握緊敵人的刀具,任由鮮血在手中流淌,有的抱緊敵人的身軀或大腿,延緩他們前進的步伐。
為首的方御醫身手矯捷,突破人群的阻攔,率先一步奔向李復榮,眼見就要得手之際。
又是一名太監沖出來,以肉身擋刀,扛下了這致命一擊。
噴涌出來的鮮血濺了李復榮一臉,把他從恍惚中拉回現實。
過往的一切,在這一刻仿佛都有了答案:
自己多年失意,屢遭挫折的原因,不是因為貧窮,不是因為抉擇,不是因為性格,不是因為運氣差。
而是至始至終都沒有奮斗目標,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為何前行。
如今將死之際,總算明白了。
李復榮抱著死在他跟前的太監,喃喃道:“我活著,就是為了反抗世間的不公,像我這樣的百姓能夠抬頭做人!”
將太監拋下后,李復榮重新舉起刀,與敵人繼續對抗。
從西華門趕來的侍衛,終于到了,他們憑借人數、裝備、體力優勢,輕松便制伏這伙刺客。
李過這時也率人趕到,對著在坤寧宮殿門外被壓制的敵人喝問道:“是何人指使你們的?”
“哼!”方御醫等人冷眼不屑,片刻之后,便猝然倒地,嘴滲獻血,一命嗚呼了。
李過說:“可惜了,這么死了太便宜他們。”
李過得知皇后沒有受傷害后,便率領侍衛們跪下,朝殿內大聲說道:“末將護駕來遲,請皇后恕罪!”
李復榮扶起李過,說:“李將軍,皇后還在病中未醒,等她醒后再說吧。”
侍女這時沖出來大喊道:“皇后……皇后她醒了!”
眾人皆大喜,李過問道:“御醫!御醫何在?”
李復榮與太監指了指地上的尸體……
李過:……
外出喊人回來,熟悉內廷的侍女說道:“宮外還有未當班的御醫,請將軍派人去接進宮來吧!”
李過隨即派人去太醫院查明每個御醫的來歷,一方面是知道京中御醫的住處,方便接他們進宮。
另一方面也是調查這些行刺之人的底細,與何勢力牽扯。
侍女匯報完畢,便重新跑回皇后塌前了。
高皇后原本中毒不深,也是將要轉醒,方才持續良久的打斗聲,也是徹底將她刺激醒來。
侍女趴在高皇后跟前,端來了溫水小口小口地為高皇后喂服。
昏迷多日初醒,最大的難受點不是頭暈、身體乏力,而是舌苦唇裂、喉嚨干痛。
高皇后的不適稍稍緩解后,她示意侍女靠近,侍女聞言附耳傾聽她微弱的話語。
“外面……是何人……”高皇后微聲說道。
侍女答:“回皇后,是李過將軍,方才有刺客欲行刺皇后,是李過將軍帶人入內,將賊人一網打盡。”
高皇后點點頭,示意讓李過入內。
侍女將李過傳喚入內室,隔著床簾,李過下跪行禮道:“李過救駕來遲,請嬸嬸責罰!”
于私底下,李過對李自成夫婦一直都是以輩分稱呼,只是近些年隨著大順日益壯大,這種機會少之又少了。
高皇后:“補之……不怪你……方才……有人一直站在……床前保護我……他是誰……”
李過不知,侍女答道:“是內廷新來的李復榮,李巖將軍部下,近日在宮中為皇上趕制昌順餅,今夜最先率內廷太監來保護皇后!”
高皇后點頭,說道:“讓他進來……”
侍女答道:“是。”
她去殿外,將李復榮請入內,李復榮跪于李過身側,照例請安問好。
高皇后終于恢復些精力了,說道:“我在朦朧中,看到你的身影,想起了我的父親與丈夫。”
“在夢魘中,他們仿佛也在保護我,喚我醒來。李復榮,多謝你今夜搭救。”
李復榮低頭道:“皇后過譽了,這是我們該做的事,若不是李過將軍率人趕到,我恐怕也……”
高皇后笑道:“你與李過,平亂有功,容后便賞。李復榮,你先去吧,我與補之還有話要說。”
李復榮拱手稱是,退身離去,高皇后說道:“昌順餅,真是個好名字,不愧是李巖的手下。”
李過附和道:“是啊,我記得他原是一無名小卒,李巖那時還叫羅勇,剛當上欽差就點了他與另一名叫馬云翔的小卒為他辦事。”
“今夜李復榮救了嬸嬸,馬云翔從軍中趕來,告知我京中有變,隨后便隨我入城,行進不久就脫離隊伍,我猜是找那個叫高珵的去了。”
“李復榮固然忠心,但馬云翔與李巖,他們為何提前知道京中將發生事變?還有那個高珵,甚是奇怪。”
在高皇后的追問下,李過將今天城內發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訴她聽。
高皇后聽罷,心中有了答案,只是不好意思言明:人家提前知道消息,也許是因為人家能力強,而大順正是缺少有這種大局觀的高級將領。
她嘆了口氣,說道:“既然你有疑慮,就去求證看看吧。”
李過答道:“是。”
高皇后又問:“補之,宮內宮外,如此動蕩不安,想必皇上出征也不會順利。”
李過說:“是啊,這些作亂的遼人,多半受滿清指使,擾亂大順內部,借此向朝廷與皇上大軍各自散布不利信息。”
高皇后搖搖頭:“他們的野心恐怕不止于此,我覺得,他們是在試探大順的底細。”
李過不解:“試探?”
高皇后接著說:“是啊,試探我們文治、武功、組織、人心,以確定對我們大順采取何種策略。”
李過心中閃過一絲寒意:“近期是因為皇上出征,皇后又得病,城中一時松懈,并不代表我們的真實戰力,我們在陜西還有……”
高皇后止住李過,說:“補之啊,這些都不是理由,我們真的有能力統領四海,治理全國嗎?”
李過不答,他覺得這些問題不應讓一個初升的政權立馬解決,他們還有時間。
畢竟漢高祖劉邦,花了四年時間才擊敗項楚,統一全國。
大唐從李淵稱帝到貞觀二年消滅梁師都,花了七年時間,方才一統全境,開啟盛世之治。
宋太祖趙匡胤,稱帝十六年直至死后,都未平定全國。
高皇后望向窗外,已經白皙的清晨天空,說道:“皇上危矣,大順危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