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這樣慢慢過著,像是什么也沒有變,但也像什么都變了。自從那天陳曉和陳初見面以后,兩人就依舊到處斗著。
但可能主要是因為皇上一直關注著她倆,她們也不敢鬧得太過分,就像是小孩兒小打小鬧一樣,也鬧不出太大的火花。
對于陳曉和陳初沒有惹出什么大事,皇上還是挺高興的,雖然知道上一次賞花宴的事情,兩人可能都有責任,但畢竟恩怨已經記下了,就怕對方兩人鬧得不死不休。
他生怕一個不注意,她倆非得鬧個你死我活,讓眾人看了笑話,所以只能讓人看著他們,最起碼他們兩個現在是收斂了很多,就像小打小鬧一樣。
近來朝廷上又收到了來自邊疆的奏折,說是一直鎮守邊關的蔣將軍年老體衰,雖然他的兒子也在邊疆,但現在蔣將軍身受重傷,恐怕時日不多了,想回京城見一見他的母親和妻子。
就這件事在朝廷上引發了大討論。
“臣以為邊疆不可一日無主帥,還是讓蔣將軍先守著吧,可派最好的御醫前去照顧?!?
“臣以為正是,現在邊疆動蕩,時局不安,將領一旦離開未免將士士氣不足?!?
“可蔣將軍一生鎮守邊疆,為本朝立下汗馬功勞,現在不知什么時候就去了,想要回京城見見親人,也是情理之中?!?
“蔣將軍是可以回來的,邊疆又不是沒人了,蔣將軍的兒子還在邊疆呢,小將軍不也可以守著戰場嗎?”
“雖然小將軍從小在邊疆長大,但他畢竟還年輕,未免經驗不足?!?
“正是,正是,說的有理,臣以為還是得從朝中派一位經驗豐富大將前去支援?!?
朝廷中的大臣各有各的看法,誰也不肯先讓誰,就好像誰先低了頭,誰就輸了,就錯了一樣。
皇上聽著這些話,看著朝堂之上大臣吵吵鬧鬧,不免有些頭疼。
人家鎮守邊疆幾十載,如今恐怕不行啊,只想在臨終前見一見自己的親人,雖說人家兒子在那,但畢竟他兒子畢竟還年輕,經驗怕是不足。
如今戰事吃緊又在緊要關頭,要是換人恐怕也是不行的,但不換人也不行,唯恐此行為傷了邊疆戰士的心。
“行了,張廊,你這件事你怎么看?”聽到皇上這話,正在吵鬧的大臣們紛紛住了口,察覺到了皇上的意思,就是打算派張廊去頂替蔣將軍。
“陛下,臣以為蔣將軍在外征戰多年,如今想回京見親人一面也是情理之中,臣愿意代替蔣將軍繼續鎮守邊場,與蔣將軍之子一起為國效力?!?
“好,那你便前去邊疆接替蔣將軍?!?
“兒臣也愿一起前往疆場,為國家奉獻自己的力量?!贝蠡首酉蚯耙徊?,跪在朝廷上。
“兒臣也愿隨張將軍一同前往?!贝蠡首由星胰绱?,二皇子不甘示弱也跪了下去。
“朝廷有你們,朕也是放心了不少?!被噬峡粗鴥扇?,略微思索片刻。
“那便太子去吧,也好了解一下民生疾苦,那太子和張廊你們先做好隨時出發的準備。”
“是,臣遵旨。”
“是,父皇?!?
“好了,這件事就這樣決定了,都不必多言。”看樣子皇上也是不想再多說什么。
二皇子開口還想說些什么卻被皇上打斷了,因此他只能心有不甘,但卻也不敢說什么。
當后宮眾人聽到朝堂上的消息時都感到很震驚,皇后看著大皇子,眼中有些水霧,但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我的孩兒長大了,知道為國分憂了,我只希望你這一次能平安歸來,答應母后照顧好自己,好嗎?”
“您放心吧母后,兒臣一定會照顧好自己,平安歸來的?!碧涌粗约旱哪负竽抗鈭远ǖ幕卮稹?
另一邊當淑妃聽到這個消息時也很氣惱,這么好的機會去被皇上給了太子,這是鞏固邊疆民心,拓展疆土的大好機會。
可是她卻無可奈何,只是拍了拍自己孩子的肩膀安慰他。
“沒關系,邊疆戰事兇險,不去也是好的,平平安安就好。再說了,太子也不一定能平安歸來,萬一出了什么事,那也是情理之中的。”
雖然此事兇險,付出的東西多,但是回報卻十分大,值得試一試。
但每個人的想法不同,具體事項還是有待商榷。
“母后。”二皇子有些震驚的看向自己的母后。
他從小和太子一起讀書,一起長大,與他從小受到的教育理念并不相同,一時間有些震驚,想說些反駁自己母妃的話,但又不知道說什么。
雖然他也想當太子繼承大統,登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可是他并不想以這種手段,也不想害自己的皇兄。
但生在皇家,最不缺的就是身不由己,不擇手段,因此二皇子閉上了想要張開的嘴。
“我的兒,你不必擔憂,聽母妃的便好,以后這些都是你的。”
二皇子終究還是沒說什么,在自己的利益面前,只要是個人都會無法避免的心動,只有握在自己手上的,這才是自己的,旁的都是假的。
況且從小在這皇宮這個大染缸長大,哪怕受到的教育在正統,哪怕是一張白紙也會被它染黑。
后宮中聽到這個消息也是個人有個人的態度。
三公主倒是沒有讓人挑出自己的毛病。
陳初對此事倒也沒有太多的反應。
只是讓小柒準備了一些銀票,想要到時候給太子送過去,邊疆苦寒,但也不能帶太多的東西,以免大張旗鼓,遭人口舌,這總歸是不好的,不如多準備些銀票,到時候起碼能有銀票傍身。
無論如何也都是自己的一點心意,因為戰事緊張,沒過幾天,張將軍就和太子一同去了,走時也是十分匆忙的。
太子和張將軍外出打仗,宮里像是少了很多東西,但是又感覺什么都沒少一樣,太子第一次離皇后娘娘怎么遠,皇后娘娘自然是越來越擔心。
兒行千里母擔憂,此時正是最好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