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6.李廣利二征大宛
- 漢書人物大全
- 以葉知秋1
- 1822字
- 2025-07-18 08:22:34
那年夏天,趙破奴率領兩萬漢軍與匈奴作戰,全軍覆沒。公卿大臣都覺得應該停止攻打大宛,集中力量攻打匈奴。武帝卻認為,如果連大宛這樣的小國都攻不下來,那么大夏等國就會輕視漢朝,得不到大宛的良馬,烏孫、輪臺也會怠慢漢使,大漢朝免不了要受西域人的恥笑。漢武帝下了極大的決心,他嚴懲反對征討大宛的鄧光等人,并赦免大批的囚徒,征發邊境騎兵及品行惡劣的少年為兵,以支援李廣利。
一年后,李廣利從敦煌再次出征大宛。此次出征有六萬人,還不包括自帶衣食隨軍的人,這些士兵攜帶有十萬頭牛、三萬匹馬,還有上萬頭驢、駱駝馱運糧食和弓弩兵器。為了征伐大宛,武帝征調很多人馬物資,所需物資一應俱全,參戰的校尉就有50多人,全國為之震動。大宛城沒有水井,需要在城外汲取河水,武帝安排了工匠,準備截斷大宛的水源。還安排了兩名熟悉馬匹的專家,準備攻破大宛后挑選良馬。并在酒泉、張掖以北,增派漢軍十八萬安排在居延澤、休屠chu,用于護衛酒泉郡。征發七種受貶謫的人為李廣利提供后勤,一路上車載人扛,隊伍浩浩蕩蕩。
這次出征,沿途的小國都被漢軍浩大的陣勢所震懾,紛紛開城迎接,供給漢軍糧食。其中輪臺國不肯屈從,幾天后被漢軍攻破,漢軍大肆屠城而去。此后漢軍再也沒有受到阻攔,順利到達了大宛。大宛軍隊出城迎戰,漢軍有強弩硬弓,大宛軍只好退回城內堅守。漢軍又斷絕城中的水源,圍攻大宛城長達40幾天,終于外城被攻破,大宛的貴族將軍煎靡被擒獲。大宛人更加恐懼,慌忙退入內城。
大宛的貴族看形勢不妙,就商量說:“漢軍攻打大宛,是因為國王毋寡把良馬藏起來,而且殺死了漢使。如果我們殺了毋寡,獻出良馬,漢軍應該就會撤兵。如果他們不撤兵,我們再拼死戰斗也不遲。”于是他們殺死了大宛王毋寡,拿著毋寡的頭找李廣利談判:“如果漢軍停止進攻,我們就獻出所有的良馬任你們挑選,并供給糧食。如果不答應,我們只有把良馬全部殺掉。而且康居國的救兵馬上就要來了,等救兵一到,我們就能內外夾擊,請你們認真考慮一下。”
當時康居的援軍已經到了,但看到漢軍強大,遲遲不敢靠近。李廣利和手下商量說:“聽說大宛城內已經找到了懂得挖井的漢人,而且城里的糧食還有很多。我們來這里的目的就是誅殺毋寡,現在毋寡的人頭在這里,如果還不答應,大宛城久攻不下,康居的軍隊再伺機偷襲漢軍,恐怕會遭受損失。”于是漢軍同意了大宛的請求,大宛按照約定獻出了他們的良馬,并拿出很多糧食犒勞漢軍。漢軍挑選了幾十匹最優良的汗血寶馬,還有3000多匹中等以下的馬。大宛貴族中昧蔡對待漢使比較友善,李廣利立昧蔡為新的大宛王,并與他訂立盟約后撤兵凱旋而歸,最終沒有進入大宛內城。
當初李廣利從敦煌出發的時候,覺得人員太多,沿途的國家難以供給足夠的糧食,把軍隊分成了幾支,從南、北兩路前進。王申生等帶領1000多人到了郁成,郁成王堅守城池,不肯屈服。由于王申生輕敵,郁成王趁凌晨派三千人偷襲,殺了王申生,有少數人逃回李廣利那里。李廣利命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去攻打郁成王,郁成城被攻破,郁成王逃往康居。上官桀又追到康居,康居人聽說漢軍已經攻破大宛城,忙把郁成王交給了上官桀。上官桀命令四個騎兵押送郁城王交給李廣利,四個騎兵擔心途中會有變,想殺掉郁成王,但沒有人敢下手,最后是最年少的趙弟砍死了郁成王,把他的頭交給了李廣利。
李廣利第二次征討大宛,沿途并沒有遇到很多抵抗,依然損失慘重。出征時共有六萬人,大軍凱旋回到玉門關,只有一萬多人,1000多匹戰馬。戰死的不多,而是由于軍中將吏貪婪,不愛惜士卒,侵吞軍餉,很多士卒受到虐待,死在途中。武帝考慮到他們是萬里遠征,所以沒有計較他們的過失,封李廣利為海西侯,又封斬殺郁成王的騎兵趙弟為新畤侯,任命上官桀為少府等等。軍官中位列九卿的有三人,任諸侯相、郡守等高官的有100多人,小官1000多人。自愿參軍的人,所封的官位都超過了他們自己的愿望,出征士卒得到的賞賜有四萬金。
征討大宛,前后兩次,共耗費四年時間,終告結束。在戰略上這對漢朝意義重大,它進一步向西域展示了漢朝的威武形象,使西域諸國甘愿臣服于漢朝。沿途的小國聽說大宛被攻破了,紛紛派自己的王子跟隨漢軍來到長安拜見武帝,并交納貢品,有的干脆就留在長安做人質,以表示對漢朝的忠心。
李廣利遠征大宛看起來容易,實際上卻非常困難。從漢朝到大宛,整個路線的距離達3500公里,而在沒有足夠便利的交通的情況下,這一距離足以成為一道天塹。再加上過去行軍最害怕的就是迷路,李廣利不但沒有迷路,而且實現了最終的目標,就是這一點也足以被稱之為名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