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jié) 新時代對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新要求

一、新時代對男女平等的新認知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站在新的歷史方位看待新時代的男女平等問題就必須有新的認知。

(一)男女平等: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尊重和保障婦女權益、實現(xiàn)男女平等是人類進步的必然要求,是現(xiàn)代社會文明的重要尺度和標志。

在以歧視女性、男女完全不平等為重要特征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雖然在其法律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婦女的權利或義務問題,但有關這些問題的規(guī)定都是從維護當時的倫理綱常和統(tǒng)治秩序出發(fā)的,沒有把著眼點放在如何保護婦女的權益方面。婦女在政治上無權,基本被排斥在社會政治生活之外;在經(jīng)濟上依附,沒有財產(chǎn)所有權和繼承權,沒有獨立的經(jīng)濟來源;在社會上無地位,被要求“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沒有獨立的人格和身份,被剝奪了接受文化教育和參加社會活動的權利;在婚姻上不自主,必須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要從一而終;在身心上受摧殘,受到一夫多妻制的壓迫和娼妓制度的迫害;在法律保護方面,苛責婦女、偏袒男子更是金科玉律,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法律只是維護封建專制政治和封建家族統(tǒng)治的工具,是壓迫、奴役婦女的枷鎖,當然談不到男女平等的問題。

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由于資產(chǎn)階級倡導平等、自由、博愛,所以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形成,使婦女獲得了一定的權利和自由,因而在其法律制度當中,注入了一些平等的因素。然而由于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歷史局限性,資本主義社會的建立并沒有使婦女獲得解放,男女不平等現(xiàn)象依然是當時社會的主流,有關歧視婦女的規(guī)定仍充斥在各種法律之中。例如《法國民法典》一方面確立了天賦人權原則,規(guī)定了尊重私有財產(chǎn)、在法律上人人平等;另一方面卻明確規(guī)定婦女不能享有與男性一樣的權利,而只是具有與未成年人、罪犯、精神病人一樣的法律地位。《法國民法典》第二百二十九條、第二百三十條規(guī)定,夫得以妻與他人通奸為由訴請離婚,而妻只能以夫與他人通奸并在婚姻住所姘居為由訴請離婚。這種規(guī)定雖然賦予了夫妻均有離婚的權利,但丈夫和妻子提出離婚的條件卻并不相同。丈夫提出離婚的條件較為寬松,而妻子提出離婚的條件則更為嚴格,這實際上是限制甚至剝奪了妻子提出離婚的權利。后來,隨著婦女運動的興起,特別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一些資本主義國家迫于當時婦女在社會生產(chǎn)、生活中的作用不斷增強,社會地位不斷提高的客觀形勢,才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重視婦女的權益問題,從立法上逐步刪除有關歧視女性的規(guī)定,并不斷創(chuàng)制新的法律以保護婦女某方面的權益,甚至在一些發(fā)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還專門制定了協(xié)調(diào)男女兩性社會關系、保護女性權益、反對性別歧視的專門性法律。

到了社會主義社會,尊重和保障婦女權益、實現(xiàn)男女平等更是天經(jīng)地義的社會主張和法律要求。男女兩性社會地位和法律地位的變化趨勢表明,男女平等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二)男女平等:政治正確的時代要求

享有充分的人權,實現(xiàn)法律上和事實上的男女平等,是廣大婦女和人類長期以來追求的崇高目標。但就當今世界來看,現(xiàn)代社會不僅未能使婦女實現(xiàn)享有充分人權這一理想,而且也未能使婦女平等地與男子分享現(xiàn)實的權利和利益,男女不平等的現(xiàn)象依然在全世界各個國家、各個領域不同程度地存在。這種情況不僅嚴重地阻礙著婦女的全面發(fā)展,而且也嚴重地阻礙著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因此保障婦女人權、促進男女平等已成為當今世界不可阻擋的潮流。國際社會和世界各國都紛紛采取各種措施特別是法律措施以適應。

從國際社會來看,自1948年12月10日經(jīng)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作為第一個人權問題國際文件的《世界人權宣言》開始,人權問題一直備受國際社會關注,婦女人權亦是其中的熱點。為此國際社會通過了一系列的公約、宣言,如:《禁止販賣人口及取締意圖贏利使人賣淫的公約》(1949年)、《對男女工人同等價值的工作付予同等報酬公約》(1951年)、《婦女參政權公約》(1952年)、《已婚婦女國籍公約》(1957年)、《消除對婦女歧視宣言》(1967年)、《在非常狀態(tài)和武裝沖突中保護婦女和兒童宣言》(1974年)、《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1979年)、《到2000年提高婦女地位內(nèi)羅畢前瞻性戰(zhàn)略》(1985年)、《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1993年)、《消除對婦女的暴力行為宣言》(1994年)、《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1995年)等。1952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婦女參政權公約》,是國際社會首次在法律上承認婦女與男子享有平等的政治權利,其中包括選舉權。這也是聯(lián)合國第一次在國際文書中宣布各個成員國在男女平等原則上負有法律義務。1975年,聯(lián)合國召開了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了《關于婦女的平等地位和她們的發(fā)展與和平的貢獻的宣言》(簡稱《墨西哥宣言》)和《實現(xiàn)婦女年目標而制定的世界行動計劃》。《墨西哥宣言》首次明確了男女平等的定義:“男女的人的尊嚴和價值的平等以及男女權利、機會和責任的平等。”1979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公約要求“締約各國譴責對婦女一切形式的歧視,協(xié)議立即用一切適當辦法,推行政策,消除對婦女的歧視。為此目的,承擔:(a)男女平等的原則如尚未列入本國憲法或其他有關法律者,應將其列入,并以法律或其他適當方法,保證實現(xiàn)這項原則;(b)采取適當立法和其他措施,包括適當時采取制裁,禁止對婦女的一切歧視;(c)為婦女與男子平等的權利確立法律保護,通過各國的主管法庭及其他公共機構,保證切實保護婦女不受任何歧視;(d)不采取任何歧視婦女的行為或做法,并保證公共當局和公共機構的行動都不違背這項義務;(e)應采取一切適當措施,消除任何個人、組織或企業(yè)對婦女的歧視;(f)應采取一切適當措施,包括制定法律,以修改或廢除構成對婦女歧視的現(xiàn)行法律、規(guī)章、習俗和慣例;(g)同意廢止本國刑法內(nèi)構成對婦女歧視的一切規(guī)定”。1993年的世界人權大會將“婦女人權”寫進了《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1995年的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通過的《北京宣言》,則重申了“婦女的權利就是人權”。這一系列的國際婦女人權宣言和公約構成了國際人權法發(fā)展的重要部分,它對婦女人權狀況的改善作出了積極貢獻。

隨著國際婦女人權法發(fā)展與完善,世界各國也根據(jù)自己的具體情況制定了相應的法律以保障婦女的權益,如德國的《男女平權法》(1957年),日本的《婦幼保健法》(1965年)、《男女雇用機會平等法》(1972年),挪威的《男女平等地位法》(1978年),英國的《反對性別歧視法》(1975年),瑞典的《男女機會均等法》(1980年),法國的《男女職業(yè)平等法》(1983年),澳大利亞的《反對性別歧視法案》(1984年),芬蘭的《男女平等法》(1987年),中國的《婦女權益保障法》(1992年),西班牙的《男女平等組織法》(2007年),法國的《男女真正平等法》(2014年)等。到目前為止,已經(jīng)有143個國家在憲法中明確規(guī)定男女平等,并反對因性別不同而出現(xiàn)的歧視。

(三)男女平等:中國共產(chǎn)黨的使命要求

以實現(xiàn)共產(chǎn)主義為奮斗目標的中國共產(chǎn)黨,在建黨之時便把領導婦女解放、爭取男女平等作為自己的歷史責任和使命。1921年,黨的一大就對婦女問題進行了討論。1922年,在黨的二大中系統(tǒng)地提出了解放婦女、實行男女平等的革命綱領。并制定了關于婦女問題的第一個文件《關于婦女運動的決議》,其中表達了婦女運動是革命的一部分的思想,婦女解放伴隨勞動解放進行,只有無產(chǎn)階級獲得了政權,婦女們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中共二大決定黨中央成立婦女部,第一位女中共委員向警予任部長。1923年,黨的三大制定《關于婦女運動決議案》,提出全國婦女運動大聯(lián)合和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等口號。1925年,黨的第三次中央擴大執(zhí)行委員會通過了《對于婦女運動之決議案》,提出了黨領導婦女運動的三個原則。1928年,黨的六大通過了《婦女運動決議案》。中國共產(chǎn)黨認為,封建婚姻家庭制度是建立在男性掌握封建財產(chǎn)權基礎之上依靠政權、族權、神權和夫權維護的一種制度。在此制度之下,男子受到政權、族權、神權的支配,而婦女在此之外還受到夫權的支配,成為這種制度的犧牲品。所有婚姻家庭問題的核心是婦女問題。因此,共產(chǎn)黨的重要責任就是將所有在封建婚姻家庭制度支配下的男女群眾,特別是婦女解放出來。在所有的改革中,婦女的解放是婚姻家庭制度廢舊立新的關鍵。也因此,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同各項社會民主改革的進行和婦女運動的進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婚姻家庭革命與民主革命的目標一致,成為共產(chǎn)黨改造我國社會的一部分。在蘇區(qū)、抗日根據(jù)地和解放區(qū)中,婚姻家庭制度的改革同婦女運動的進展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1]1949年后,為了確保婦女在社會上和家庭中免受歧視,不僅完全否定和徹底廢除了舊中國遺留的那些歧視、壓迫、殘害廣大婦女的法律和司法制度,而且還及時地頒布了體現(xiàn)男女平等,保護婦女權益的新法律,以法律的形式對婦女的權益加以確認和保護。新中國的婦女立法使中國婦女的法律地位發(fā)生了歷史性的改變。

(四)男女平等:始終如一的憲法要求

1949年后,我國先后制定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和“五四憲法”“七五憲法”“七八憲法”“八二憲法”。這個綱領和四部憲法,雖然因制定時的歷史條件不同,其內(nèi)容有很大的差異,但在堅持男女平等方面卻是始終如一并不斷豐富發(fā)展。

1949年9月2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并且通過了起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1949年頒布的《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憲法,卻起著臨時憲法的作用。其第六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廢除束縛婦女的封建制度。婦女在政治的、經(jīng)濟的、文化教育的、社會的生活各方面,均有與男子平等的權利。實行男女婚姻自由。”

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于1954年9月20日在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4章106條,被稱為“五四憲法”。“五四憲法”是一部較為完善的憲法,是在對新中國成立前夕由全國政協(xié)制定的起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進行修改的基礎上制定的。這部憲法的第八十六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社會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chǎn)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有精神病的人和依照法律被剝奪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人除外。婦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第九十六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jīng)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

第二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于1975年1月17日在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4章30條,被稱為“七五憲法”。這部憲法的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婦女在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

第三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于1978年3月5日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通過,共4章60條,被稱為“七八憲法”。這部憲法第五十三條規(guī)定:“婦女在政治的、經(jīng)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男女同工同酬。男女婚姻自主。婚姻、家庭、母親和兒童受國家的保護。國家提倡和推行計劃生育。”

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于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上正式通過并頒布,被稱為“八二憲法”。這部憲法的第三十四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yè)、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chǎn)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是依照法律被剝奪政治權利的人除外。”第四十八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jīng)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國家保護婦女的權利和利益,實行男女同工同酬,培養(yǎng)和選拔婦女干部。”

(五)男女平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美好社會的生動表述,也是從社會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反映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屬性,是我們黨矢志不渝、長期實踐的核心價值理念。這其中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斷實現(xiàn)實質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參與、平等發(fā)展的權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蓝旗| 分宜县| 谢通门县| 新巴尔虎右旗| 莒南县| 沁源县| 新兴县| 卓尼县| 绥滨县| 遵义县| 威宁| 九龙县| 库尔勒市| 铁岭县| 梅州市| 乌鲁木齐县| 临沧市| 乌恰县| 运城市| 衡阳县| 恩施市| 安康市| 凌海市| 辉县市| 崇州市| 寻甸| 北流市| 清镇市| 廉江市| 夏津县| 缙云县| 铁岭县| 沙雅县| 临夏市| 和静县| 汝南县| 嵊泗县| 长治市| 陇南市| 项城市| 定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