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研究問題的提出及研究的意義和目的

1.2.1 研究問題的提出

立足于上述研究背景,結合已有研究結論來看,當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足是制約我國企業發展升級的關鍵因素,其深層次原因可能有兩點:一是認知層面,對技術創新能力缺乏全面、準確、動態的界定;二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結構現狀和環境需求不匹配王昌林. 創新網絡與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的協同演進——基于系統動力學的分析[J]. 科技管理研究,2018(21).。20世紀90年代以來,企業技術創新越來越趨于復雜化和網絡化,企業的穩定創新績效依賴于對外部網絡的學習或對創新機會的識別與利用。因此,企業需要利用現有結構、資源和能力,重構技術創新能力,以適應當前的動態創新網絡環境。基于上述現實和理論背景,本研究在系統闡釋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的內涵和構成的基礎上,以創新網絡對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影響路徑的靜態分析和創新網絡與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協同演進路徑的動態分析為出發點,對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形成與提升路徑進行相關研究,提出并嘗試解答如下問題。

第一,如何從創新網絡的視角重新界定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為什么技術創新動態能力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發展的必然趨勢?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的內涵、構成要素是什么,如何度量?

第二,本書提出的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的內涵與構成是否準確,能不能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第三,創新網絡是如何作用于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的?創新網絡對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的不同維度是否具有不同的影響效應?

第四,從縱向時間演化角度看,創新網絡演化與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提升是否存在相互驅動與協同演進規律?如果存在,又是如何協同演進的?這種協同演進如何推動企業創新績效?

第五,企業如何形成與提升技術創新動態能力,可以采取的具體措施有哪些?從創新網絡演化的視角看,企業該如何提升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

本書通過文獻研究與理論推導,在實地考察調研的基礎上,歸納總結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構成要素與演化趨勢,明確提出基于創新網絡的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的概念與構成要素,構建創新網絡對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作用路徑的概念模型,并通過問卷調查、統計數據分析以及系統動力學分析加以檢驗和修正。

1.2.2 研究意義

本研究的理論價值及其獨到的學術價值在于:①將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研究進行深化,使該領域的研究不再停留于概念探索階段,建立了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的理論架構、構成要素和測度體系,為未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②從靜態視角對創新網絡—技術創新動態能力—創新績效的影響作用路徑進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創新網絡結構特征和關系特征對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不同維度的影響效應。③從動態視角分析了創新網絡演化與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提升之間的內在邏輯和相互驅動關系,動態分析了兩者協同推進的規律和路徑,以此來科學闡釋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提升路徑。④對于創新網絡與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的協同演進路徑的研究能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理論和實證方面的參考。

本研究的實際應用價值在于:在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基礎上提出的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提升策略,有助于企業嵌入與其他組織組成的創新關系網絡中,指導企業有效治理創新網絡,有效提升技術創新動態能力以獲得更好的創新績效,同時可以為政府主管部門出臺技術創新政策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

1.2.3 研究目的

第一,通過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內涵和構成及發展演進的分析,全面系統地界定適應當前網絡化、復雜化的技術創新環境的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內涵,并對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構成要素進行實證檢驗。

第二,通過分析創新網絡對企業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促進作用,驗證技術創新動態能力構成維度(要素)之間的路徑關系及其演化路徑,以及創新網絡—技術創新動態能力—創新績效的影響作用路徑。

第三,通過建立技術創新動態能力、創新網絡以及創新績效之間動態演化的系統動力學模型,深入刻畫創新網絡與技術創新動態能力協同演進的動態過程,以揭示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發展的時空演變規律,并對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提升路徑進行系統、科學、動態的全面闡釋。

第四,基于理論分析和實證分析,歸納總結出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的形成與提升路徑,提出基于企業與創新網絡全面協同的企業技術創新動態能力提升策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贡县| 阿图什市| 剑川县| 裕民县| 拉孜县| 册亨县| 江北区| 宜阳县| 清原| 临桂县| 凭祥市| 山东省| 衡水市| 石泉县| 扬州市| 都安| 秭归县| 涞水县| 文成县| 南部县| 松阳县| 沙雅县| 登封市| 黄陵县| 丹阳市| 建宁县| 增城市| 萨迦县| 和静县| 临泽县| 阿巴嘎旗| 长岛县| 汶上县| 杭州市| 清徐县| 环江| 沾益县| 香格里拉县| 汾西县| 贵南县| 武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