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創新、專利、標準的協同轉化研究
- 舒輝
- 2259字
- 2024-08-26 14:28:46
1.2.4 技術標準與技術創新關系的研究
隨著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技術標準已經超越了其在技術活動中的傳統作用,逐漸成為國家和企業在國際貿易和市場中的競爭規則和關鍵性因素。在技術標準上各方開展了激烈的競爭,技術標準與技術創新的協調和互動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國內外學者對兩者關系的研究主要從技術標準對技術創新的作用、經濟因素、機制等視角開展的。
(1)技術標準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
技術標準促進技術創新,主要從資源優化配置、構建創新平臺、交易市場等角度,探討技術標準對技術創新促進作用的機理、功效。Jiang、Zhao和Zhang(2012)認為高質量的技術創新可提升技術標準,廣泛實施的高水平技術標準也可促進技術創新,此外,技術標準化和工業技術創新之間存在協同效應。Allen和Sriram(2000)認為技術是技術標準化的基礎,而技術創新又是影響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技術標準也會直接或間接地推動技術創新的發展。David和Steinmueller(1996)認為技術的性質和標準的制定過程能夠影響技術創新的速度與方向。侯俊軍和王娟娟(2014)選取2000—2009年我國省際的面板數據為樣本,利用擴展的知識生產函數來研究標準化對技術創新的影響,實證結果顯示標準化的投入會極大地推動技術創新,而且這種影響不論是對國家還是區域來說都是很明顯的。舒輝和劉蕓(2014)認為技術創新和技術標準之間存在兩方面的關系:一方面,技術創新的水平和速度決定技術標準的水平和更新速度;另一方面,技術標準是技術創新過程中知識積累的平臺,技術標準不僅決定著技術創新的方向,而且它的實施將會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的商業化。劉恩初和李健英(2014)通過對我國1995—2011年間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各大中型企業的實證研究,發現技術標準與技術創新效率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且技術標準每增加1%,將使技術創新效率提高0.081%。陶愛萍和湯成成(2012)從技術標準私有化的壟斷、外部性、信息不對稱、風險性四個特性方面,剖析技術標準私有化對技術創新的影響,認為私有標準對技術創新的正效應未必大于公有標準對技術創新的正效應,對技術標準中的合理產權界定和所有權安排將有助于激勵技術標準對技術創新的正效應。李保紅、劉建設和呂廷杰(2007)基于熊彼特創新三階段范式,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研究了技術創新過程中知識產權、標準化和創新之間的“金三角”關系,認為多樣性的技術創新活動可推動技術選擇定位的標準,但是標準對技術創新活動的作用具有雙重性。
(2)技術標準阻礙技術創新。
技術標準阻礙技術創新,主要從基于后續創新、路徑依賴等角度,探討技術標準對技術創新阻礙作用的機理、方式。Metecalfe和Miles(1994)認為標準化是創新活動的一種自然結果,現行的技術標準是標準的代繼進化的結果,技術標準化后會對多樣性進行限制,而多樣性是技術創新的源泉,所以,技術標準化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技術創新。王世明、呂渭濟和梅曉仁(2009)認為技術標準對技術創新的影響是雙重的:技術標準能夠表明技術變革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從而可以解決由于協調失敗而使技術創新無法實現的問題;但是自主技術標準易對技術創新產生負面效應:一是已有標準成為新技術、新產品的障礙;二是技術標準簡化了產品品種,減少了品種類別變化的可能性,對技術創新不利。陳長石和劉晨暉(2008)以1995—2005年間我國通信設備制造業的面板數據為樣本進行實證研究,發現通信設備制造企業創新技術的數量與政府頒布的技術標準數量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由此得出通信設備制造企業技術創新的動力會因政府部門頒布過多的技術標準而減弱。潘海波和金雪軍(2003)通過研究技術標準和技術創新協同發展的機理,發現技術標準對技術創新具有雙重的作用,技術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會成為技術創新的潛在障礙。
(3)技術標準與技術創新的聯動關系。
探討技術標準與技術創新的聯動關系,主要從經濟因素方面,對交易成本、轉換成本、網絡效應等視角展開。Yoo、Lyytinen和Yang(2005)基于行動者網絡理論,分析了技術標準在過去十年移動寬帶服務創新中所扮演的角色,研究顯示CDMA標準促使網絡效應的形成,從而導致技術創新快速發展,使得2G移動寬帶基礎設施得到積極開發和部署,促進了2G到3G時代的快速過渡。丁日佳、高曉紅和劉銀志(2004)認為技術標準通過引導消費者的預期強化了網絡的外部性,鑒于網絡的外部性能夠給自己帶來的產品增值,消費者通常會購買預期會成為標準的產品。因此,企業在研發新產品時需要考慮網絡外部性的存在,從而確定合理的技術創新方向及企業的R&D。
(4)技術創新及標準化主體對兩者關系的影響。
技術創新及標準化主體對兩者關系的影響,主要從政府、標準聯盟的角度,研究、分析權力機構對它們互動關系的影響作用。高俊光和單偉(2012)分析了政府、行業協會、標準化組織三個技術創新規制主體在標準競爭中各自所發揮的作用,認為它們通過對技術創新方向和消費者預期的導向作用影響技術標準在經濟、技術兩條路徑上的競爭,進而決定技術標準建立的成功與否。周曉宏和王介石(2009)認為技術標準既受企業技術創新水平的影響,同時也影響著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最優的技術標準將會推動技術創新,而次優技術標準將有可能阻礙技術創新。李遠勤和張祥建(2009)認為主體的戰略和利益導向會對整個標準化過程產生重要的影響,采用了錯誤的標準或者引入標準的時機選擇不當,都會削弱技術標準對技術創新的促進作用,甚至產生阻礙。趙樹寬、閆放和陳丹(2006)認為由于政府既不是技術創新的主體,也不是知識產權人,因此,在制定標準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失靈,這不僅會影響標準的質量,還可能對進一步的創新造成損害,建議通過支持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來彌補政府失靈,以促進我國標準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