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學就學真華為:從《華為基本法》到華為基本做法
- 譚長春
- 3533字
- 2024-08-29 18:02:28
企業核心權力——思想權與文化權
我們看到,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商業財經作者都在大量引用任正非講話的內容。雖然沒幾個人能與任正非謀面、與其共事,但是其思想已經在不斷滲透甚至深入到一些企業家的經營管理中。任正非正在通過思想讓中國企業走在進步的道路上。
事實上,任正非很早就認識到企業最大的管理權就是思想權和文化權。
任正非在公司內部會議上提到過這樣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拿破侖并不一定是舞刀弄槍的高手,但他通過思想權和文化權控制了整個軍隊,指揮千軍萬馬。
管理思想是管理哲學的企業輸出
管理思想是關于管理的觀點、觀念或理論體系,是管理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對管理工作起指導作用。
管理哲學是管理的最高層次,只有掌握正確的哲學思維,才能在紛繁復雜的管理事務中把握根本性的東西。管理思想就是管理哲學在觀點、觀念、理論體系上的反映。也有人說管理哲學是“道”,管理思想是“術”,大概如此。
任正非說:通過廣泛的開放研討,使這些指導華為成功的管理哲學獲得組織內外廣泛的理解與共識,深入人心。要通過總結,讓未來的接班人學習、理解、傳承公司管理思想,以指導和幫助華為繼續活下去,實現長治久安。
一個人的思想是很難通過言語傳達給別人的。要想表達自己的想法,讓華為人有統一的思想價值觀,就要讓華為人都能夠和他有一樣的思考歷程,所以,《華為基本法》是對任正非管理哲學挖掘之后的管理思想的一站式輸出。
后來,任正非及華為的管理哲學通過大量文章、發言、大會、理論體系等逐步實現了華為的管理思想的形成。
任正非與華為的思想解讀
任正非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企業的思考。
他說:“我只是不停地思考。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我們大家要一起來想怎樣才能活下去,也許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他也多次說過關于自己思考方面的理解:“我發現我最主要的優勢是對邏輯及方向的理解,我確實注重對重要東西的思維,善于將別人的優點、長處吸收進來,轉化成自己的思想、邏輯、語言與行為,民主的時候比較多,愿意傾聽大家的意見。因為我的性格像海綿一樣善于吸取他人的營養,總結他人的精華,大膽地開放輸出。”
從上面可以看出,任正非很清楚做老板一定要把最基本的東西想明白。
有些專家對華為的部分思想進行了整理,概括如下。
·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
·清晰的方向是從灰色中脫穎而出的。
·經常想一想該如何活下去。
·均衡是生產力最有效的形態。
·靜水潛流是發展的最佳模式。
·發展實體。
·堅持把一件事做好,就是成功。
·不做曇花一現的英雄。
·先進的管理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文化是一種生產力。
如上這些主要的管理思想,貫穿了華為多年的發展。
當然,隨著對企業的了解、運營與深入管理,一個企業的管理思想可能會調整、升級。可以說,華為的管理思想,也做了一些如下的改變或者躍遷。
·如從原來的“狼文化”管理思想到科學管理思想的轉變。雖然華為沒正式提出過“狼文化”,但不少人認為華為的文化表征與狼確實類似。
·如原來的科層式、矩陣式等組織構建思想到現在的生態平臺組織思想。
·如最近幾年確立的“管道戰略”思想。
·如在原來的KPI考核思想基礎上開始進行了OKR(目標與關鍵成果法)考核思想的落地試點。
這些都是重要的管理思想升級改變。
這些管理思想的改變,在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的管理哲學底層依舊是一致的。
華為的文化解讀
核心價值觀是企業的基石,是成功企業的文化基因,這個基因不是在企業的文字里,而是在一代又一代員工的思想深處。
在這方面,已經有大量的專家學者進行了解讀與分析。
有一句話可概括任正非對文化權的認識。
任正非說:雖然技術和資金也許可以幫助企業贏得一時的競爭優勢,但是唯有企業文化可以確保企業基業長青,而這恰恰是華為一直著力打造企業文化的原因。在任正非的眼里,企業文化可以確保企業長青!
規章制度是思想與文化的產物
任正非說:“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真理,任何規律都隨時間和空間改變。這次通過大家總結出來的管理思想,再通過你們及更多的干部去傳承,以這個思想為基礎,再去制定各項制度,確保相對正確的思想穩定落地,我們為什么不能繼續成功下去呢?”
華為公司的所有制度、政策都是以文化為指引來確定與修正的。核心價值觀對一個企業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的一些基本理念會支撐很多制度,對員工的行為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不是一條標語,華為是怎樣把這個基本主張貫徹下去的呢?就是通過制度、流程變成每個人自主的行動。
(1)規章制度是思想、文化在職能部門的落地機制,是現實經營管理層面的轉化。
(2)有了思想與文化,規章制度的調整、升級、規范、標準才可能精準與有效。
在現實中,我們確實發現不少企業的規章制度其實沒有融匯企業的管理思想,不少部門的規章制度甚至直接抄一些公開的網上文件。
雖然KPI考核、員工職責描述、員工素質評價等這些都有,但是有些也沒必要有,或者根本沒什么用,是一堆廢紙。
各部門產銷協調會、跨部門溝通會議制度等由于沒有統一的管理思想、目標引領,也基本是走形式,或者成了互相責難。
所以,像華為一樣的360度考核制度、基于奮斗者或優異奮斗者的績效機制也就難以實施起來。
總之,沒有統一的管理思想、規章制度、部門職能實施就像走過場,或者根本不能促動企業目標的不斷實現。
企業管理者的核心權力——思想權與文化權
任正非說:“思想權和文化權是企業最大的管理權,它們的實質是假設權。我們這次討論修改的華為公司基本法管理大綱就是探索一個科學的假設。”
有鑒于此。
(1)企業管理者要加強學習,提升思想力、文化力。
(2)讓整個公司的中高層統一思想、有統一文化意識。
(3)腦指揮手,中間通過規章制度、管理系統等使一線執行匹配企業決策、管理中樞。
用任正非在“藍血十杰”上的講話來小結一下:未來華為的產品要占領世界大數據流量的制高點,除了靠創新外,還要靠嚴格、有效簡單的現代管理體系。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大視野、大戰略。任正非呼吁華為誕生更多的思想家、戰略家,而這些其實就基于思想權、文化權的有力獲取。
思想權、文化權的認知誤區
不少企業家開會喜歡長篇大論地講述自己的觀點,那么這是不是對思想權的控制呢?
往往不是。為什么?
(1)反復啰唆地講,在場員工耳朵都起繭了。如果沒有匹配的落地措施與方案支持,都將成“耳邊風”。
(2)企業家的認知隨著時間慢慢積累,有時前后矛盾,立志游移這不是思想,企業家自己還在學習過程當中呢,當然不能固化成企業有用的管理思想了。
(3)企業家如果一邊講,一邊對業績、經營不滿謾罵,那么就更沒思想的那種境界了。
所以,一些企業家、管理者希望通過長篇大論的演講來實現思想權的落地,大多是不現實的。
思想權和文化權與管理目標流程制度手段矛盾嗎?
總體上來講,它是不矛盾的。
有人說,任正非從來只談及原則以上的東西,制度從來不參與。
也有人說,任正非其實也非常注重細節管理,但為什么制度、流程、手段等,他并不太關注了?
或許,他認為思想、文化能夠主導制度、流程、手段的正確制訂與實現。二者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關系。有了思想權、文化權,具體經營管理權也就控制住了。
企業通過對管理思想的梳理,提煉出企業經營發展最重要、有效、指導性的管理思想,并將規章制度進行順應性完善,把這些管理思想融入企業規章制度、日常工作行為中,可保持至少五至十年的效用。如有可能,十年修正一次,即可。我們看到《華為基本法》中的一些重要管理思想、原則、方針、政策,到現在二十多年了,有不少還在發揮應有作用,也沒過時。
思想權會不會變成控制或更隱蔽的獨裁權?
應該說,這極有可能會。
但是,如果思想貫穿在一本企業管理大綱里,創始人、管理層的思想就變成了大家的思想,此其一。
其二,如果在整個企業的管理大綱研討過程中,員工充分加入,思想極大融匯,這思想權就不是管理層的了,而是大家的。所以,這也是《華為基本法》的重要意義所在。
思想權和文化權成就偉大企業
從現實來看,作為標桿性企業的華為,確實是靠價值觀成就了過去,還要不斷地靠它去實現未來。
一個企業如果沒有其思想,那么更像一樁生意,難以產生偉大的企業。
任正非多次提到,企業最終會形成管理系統,整套系統隨著人員更替、產品更替仍能存在,仍能運轉,甚至能成就企業六百年。
有中國人民大學的總裁班學員到英國某大學學習,其教授提到華為“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管理思想是其打敗對手的原因。一個偉大的企業,其好的管理思想是可傳世,是可促進企業生生不息的。
是的,任何一個實體的經營、可持續發展一定會需要思想文化去引領。
管理箴言
任正非說: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真理,任何規律都隨時間和空間改變。這次通過大家總結出來的管理思想再通過你們及更多的干部去傳承,以這個思想為基礎,再去制定各項制度,確保相對正確的思想穩定落地,我們為什么不能繼續成功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