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2019年企業勞動關系基本特征

1.勞動關系領域相關法規與政策又發生不少新的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出臺對勞動關系領域法律體系的構建與完善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除了直接適用于勞動關系締結、履行和解除及爭議解決的一些相關條款外,《民法典》的規定對于勞動法律規范體系整體而言也起著奠基、補遺和兜底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人社部會同其他部門特別是國家協調勞動關系三方為維護勞動關系穩定,紓解企業困難,推動企業復工復產而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也發揮著非常積極和重要的作用。在“六穩”“六保”方針指引下,穩定和促進就業政策力度得到進一步加強。人社部出臺多項政策,加強人力資源市場監管和提供高效服務,為促進就業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國務院與人社部等相關部門先后出臺一系列旨在提高農民工就業和權益保護的政策與法規。社會保險領域既關系到勞動者的養老、醫療、失業等情境下的權益保障,也關系到企業的用工成本負擔。為此國家一方面促進社會保險體系的全覆蓋和優化重組,一方面適時減輕企業社會保險繳費負擔,緩解企業用工成本壓力。人社部還繼續著手清理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材料,加強便民服務,此外還會同最高院等部門出臺進一步加強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法律援助工作的政策,為弱勢群體得到更多法律救濟提供方便。

2.2019年國內勞動力市場需求略大于勞動力供給,供求總體保持平衡

一是勞動人口較充裕,人口紅利減少趨勢放緩。2016年我國15~64歲勞動人口為90747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的65.6%; 2019年全國勞動人口進一步下降至89640萬人,占總人口比重64.02%,勞動力市場上的人口紅利在逐漸減少,但減少的趨勢在放緩。二是勞動力市場需求略大于供給。2017年第四季度以來供求倍率一直保持在1.2以上的高位,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在2019年第一季度達到最高1.28。2019年空缺崗位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均逐漸減少。三是東中西部崗位供求出現分化。東部地區市場供求人數減少,中西部地區市場需求人數穩中有升。總體上,全國人力資源市場需求略大于供給,供求保持基本平衡。四是除建筑業和部分服務性行業外,用人需求同比和環比均有所下降。五是技能人才供不應求。與2018年同期相比,2019年第三季度41.7% 的市場主體用人需求對勞動者的技術等級或專業技術職稱有明確要求。六是從政策層面促進勞動力要素有效配置。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圍繞創造流動機會、暢通流動渠道、擴展發展空間、兜牢社會底線做出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

3.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發展態勢

一是就業局勢總體穩定。2019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71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44247萬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52萬人,實現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年增超過1100萬人的目標,延續就業高增長態勢。二是國家和地方高度重視實施就業優先政策。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問題,持續加大就業政策支持力度,對就業工作做出了一系列決策部署,一系列相關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實施。國務院于2019年年底出臺了《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將其作為當前階段的綜合性就業政策文件。另外,政府還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針對諸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化解過剩產能中職工安置、促進婦女就業等重點人群的就業相關的扶持鼓勵政策。三是共享經濟穩就業的作用繼續顯現。2019年我國共享經濟參與者人數約8億人,其中服務提供者約7800萬人。平臺企業員工數約623萬人,同比增長約4.2%。四是農民工就業規模繼續擴大。2019年農民工總量達到29077萬人,比2018年增加241萬人,增長0.8%。其中,本地農民工11652萬人,比2018年增加82萬人,增長0.7%;外出農民工17425萬人,比2018年增加159萬人,增長0.9%。五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穩中有憂。2019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834萬人。2019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總體穩定。但是受就業總量的制約、供需結構性矛盾,以及畢業生自身存在的問題,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仍然很大。

4.企業勞動用工呈現出一些新變化和新動向

一是勞動用工政策法規不斷完善。2019年成立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出臺了《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加大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的督查督辦力度。全國廠務公開協調小組辦公室制定和發布了《2019—2023年全國企業民主管理工作五年規劃》,深入推動新時代企業民主管理工作創新發展。許多地區加強研究并出臺了針對新業態勞動用工管理措施。例如,2019年浙江省人社廳發布了《關于優化新業態勞動用工服務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尊重新業態勞動用工的市場規律,建立健全新業態勞動用工管理制度。二是勞動合同簽訂率穩步提升,員工權益得到有效維護。2019 年全國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 90%以上。年末全國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查并在有效期內的集體合同累計175 萬份,覆蓋職工 1.49 億人。三是新就業形態企業勞動用工管理不斷變革。新業態對我國就業增長貢獻巨大。平臺經濟帶動出現的新就業形態成為我國新增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也增加了勞動者收入,提升了就業質量。四是國有企業經營管理改革不斷深入,各項措施得到有效實施。2019年1月1日,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正式實施。《中央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的實施對中央企業工資總額決定機制和管理制度體系進行全面改革,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影響力大。2019年8月初,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了《關于支持鼓勵“雙百企業”進一步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對“雙百企業”及所出資企業實施更加靈活高效的工資總額管理方式,并采取多種方式探索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

5.企業平均工資穩步增長

一是工資收入穩步增長。工資增速快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及GDP增速。2019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2018年實際增長5.8%。多省份重點關注一線職工,13省份的基準線都在7%以上。各地經濟發展情況不一,最低工資標準存在差異,“含金量”不盡相同。截至2019年年底,全國共有9個省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二是東部地區工資最高,漲幅最大,東北地區仍然墊底。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和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由高到低依次都是東部、西部、中部和東北地區。三是外商投資企業年平均工資穩居首位。年平均工資最高的是外商投資企業106604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18倍。年平均工資最低的是集體單位62612元,為全國平均水平的69%。四是行業紅火帶動工資上漲,新興行業工資上漲有潛力。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工資最高,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位居前三。與公共服務和消費升級相關的行業平均工資較快增長。科教、信息和交通等新興行業工資水平呈現可觀潛力。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中,航空運輸業和鐵路運輸業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增長11.5%和10.0%。

6.社會保障和福利水平穩步提高

一是社保費率下調減輕企業負擔。自2019年5月1日起,企業社保費率由原來的20%降低為16%,在下調費率的同時,不會放松階段性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的政策,并且對勞動密集型企業加大社保補貼力度。二是社保覆蓋范圍廣且有結余。2019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三項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逐漸增多,基金收入同比增長了3.6個百分點;支出同比增長了10.7個百分點。累計結余6.85萬億元,進入良性發展。社會保障相關配套政策逐步完善。三是養老金制度可持續問題引發關注。2020年預計高齡人口將達到2900萬人,由此帶來高老年撫養比可能將達到28%。四是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占據主要地位。2019年,全國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為56083.3億元,遠遠超過企業年金、個人儲蓄和商業養老保險的規模,在我國養老制度中占據最主要的地位。

7.勞動爭議案件仍呈高位運行態勢

一是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案件數量大幅增加。2019年各級勞動人事爭議基層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處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211.9萬件,同比增加16%。涉及勞動者238.1萬人,同比增長9.3%。涉案金額489.7億元,同比增長21.6%。全年辦結爭議案件202.3萬件,調解成功率為68.0%,仲裁結案率為95.5%。2019年全國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查處各類勞動保障違法案件11.2萬件。2019年勞動案件處理效能進一步提高,終局裁決結案率大幅提升,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和勞動監察效果顯著。二是勞動爭議的區域性、行業性特征明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轉型,越來越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選擇了靈活就業,但是靈活就業在給雙方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多的勞動糾紛。傳統的勞動合同引發的勞動糾紛還是占主導,但是新業態、靈活用工帶來的勞務合同糾紛所占比例也在逐步增大。區域上,廣東、江蘇等沿海地區勞動糾紛較多。從行業上來看,制造業案件占比最大。

8.國家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工作取得進一步成效

一是加強勞動關系形勢研判,著力做好勞動關系風險預防。一方面積極開展勞動關系領域有關問題的調研分析;另一方面不斷加強勞動關系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制定印發了《關于建立勞動關系風險監測預警制度的意見》,推動全國形成較為完善的勞動關系風險監測機制。二是加強勞動關系法律體系建設,著力提升勞動關系治理能力。出臺《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等一系列重要的法規和文件,提升各地勞動爭議預防調解能力,加強對地方調解仲裁工作的指導。三是加強集體協商實效性,著力提升企業合規管理水平。國家三方繼續穩妥推進集體協商制度實施。下發了《關于實施集體協商“穩就業促發展構和諧”行動計劃的通知》《關于加強專職集體協商指導員隊伍建設的意見》,深入開展集體協商質效評估工作。四是深入推進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著力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穩定。開展了第四次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與工業園區評選表彰活動,召開全國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先進表彰會。模范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大大提高。五是加強企業工資分配信息體系建設,切實提高企業工資分配宏觀指導實效。組織開展最低工資評估調研。完成2019年企業薪酬調查工作,并首次在國家層面發布企業薪酬調查信息,指導有條件的地區發布分職業從業人員工資價位、分行業企業人工成本等企業薪酬信息。六是履行勞工組織成員國義務,大力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交了多個公約的履約報告和多個公約和建議書的進展情況報告。推進集體協商國際合作項目,編寫完成集體協商國內典型經驗、集體協商制度培訓教材和集體協商爭議指導手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闻| 乌拉特前旗| 五寨县| 玉环县| 遵化市| 驻马店市| 镇江市| 安徽省| 尖扎县| 绵阳市| 襄汾县| 灵川县| 高阳县| 宁国市| 富宁县| 瑞昌市| 雷波县| 鹿泉市| 永济市| 广元市| 广平县| 兴和县| 永修县| 含山县| 陆丰市| 洱源县| 六枝特区| 华宁县| 九江县| 阿巴嘎旗| 关岭| 井陉县| 三江| 天镇县| 西盟| 贡觉县| 蓬溪县| 东方市| 临颍县| 孙吴县| 黔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