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朱啟鈐與樣式雷上集

干媽告訴我們:“小方、小雪,梁思成是曾研究過樣式雷,不過比他還早研究過樣式雷的人是中國近現代著名實業家、古建筑專家、中國營造學社的創辦者朱啟鈴先生。”

接下來,干媽就帶上我和妹妹一起去北京故宮博物院內的古建館,并開始講述朱啟鈴先生與樣式雷家族之間發生的故事。

我們兄妹倆和干媽一起先穿過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和午門就進入了故宮,也就是紫禁城,然后經過武英殿和文華殿,以及氣勢宏偉的故宮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一座座紅墻和黃瓦的宮殿,接著我們三人就來到了位于故宮東華門一帶的古建館。

故宮古建館的展覽區域分為四個場所,分別是午門到東華門的一段城墻、東南角樓、東華門和鑾儀衛,于2015年10月間正式向游客開放。

我們三人先進入古建館的東華門展廳,進入到展廳后就看到一座形似朱紅色大門的展區,我們看到“大門”的中間寫有“營繕之道——紫禁城建筑藝術展”幾個金色大字,這是一場講述紫禁城內部宮殿建筑的設計、結構的之美,琉璃瓦、斗栱、門、窗等建筑構件和這些建筑構件上的彩畫等裝飾圖案,以及樣式雷家族與故宮的延禧宮、建福宮等每一座宮殿,并且與圓明園、北海等皇家建筑園林之間發生的故事。

通過這座“朱紅色大門”的左邊入口后,我們就正式開始游覽故宮內的建筑藝術之美,首先進入我們視線的是一塊寫有“樣式雷家族生平事跡表”的小展板。我們看到在這塊展板上,排在這個清朝皇家建筑世家、樣式雷家族中的第一位是第四十六世的雷發達。

干媽對我們說道:“小方、小雪,第四十六世的雷發達(公元1619~1693年),他是江西南康府建昌縣(今江西省九江市永修縣)人,出生在一個工匠世家,清朝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的一個春天,六十四歲的雷發達和堂弟雷發宣,以及二十四歲的兒子雷金玉(公元1659~1729年)一起從江寧(今江蘇省南京市)出發北上,來到北京,后來雷發達加入到了修建皇家宮殿的工程中,后來被人們稱為第一代樣式雷,古建筑專家朱啟鈐曾在《樣式雷考》底稿中寫有(雷發達)又為‘樣式雷’家發祥之始祖①。”

再一次聽到朱啟鈐這位建筑學家的名字,我再一次對他產生了好奇,我對干媽問到:“那干媽,朱啟鈐先生又是怎樣開始樣式雷的呢?”

于是,干媽開始講起這個久遠的故事:朱啟鈐(1872~1964年),字桂辛,號蠖公、蠖園,人稱桂老,祖籍貴州開州(今貴州省貴陽市開陽縣),生于河南信陽,中國近現代著名政治家、實業家、古建筑專家和工藝美術家等。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國內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曾在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中擔任過內閣交通總長、內閣內務總長等重要職位的朱啟鈐決定退出政壇,潛心實業,并且開始研究他感興趣的中國古建筑,1930年2月間,朱啟鈐在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資助下,成立了中國營造學社,并擔任社長,這是中國近現代最早研究中國傳統建筑樣式設計與營建歷史的學術團體。同年5月間,樣式雷家族的后人雷獻春正在到處求售一批圖檔②,朱啟鈐也正在關注這件事情,他與樣式雷的緣分也就這樣開始了。

注:①白鴻葉:《大國工匠——樣式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第20—21頁,2022年1月。

②白鴻葉、翁瑩芳:《寸方古今,圖呈萬象:國家圖書館藏古舊輿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第19頁,2021年5月1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定县| 资溪县| 博罗县| 平果县| 屯昌县| 喀喇沁旗| 永嘉县| 澎湖县| 大方县| 句容市| 高清| 原阳县| 枣强县| 红安县| 关岭| 东阳市| 丹寨县| 依兰县| 桃源县| 晋宁县| 阿勒泰市| 阿克苏市| 兖州市| 鄂伦春自治旗| 天峻县| 砀山县| 景德镇市| 遂溪县| 娄底市| 大新县| 邵阳市| 兖州市| 建昌县| 辽中县| 延长县| 雷州市| 白银市| 富源县| 庆元县| 凌源市| 班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