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朱啟鈐與樣式雷下集
- 行走在文化的山海之間
- 水墨丹青隱士
- 1128字
- 2024-09-11 14:55:13
干媽告訴我和妹妹,1930年2月間,朱啟鈐在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資助下,成立了中國營造學社,并擔任社長,這是中國近現代最早研究中國傳統建筑樣式設計與營建歷史的學術團體。同年5月間,樣式雷家族的后人雷獻春正在到處求售一批圖檔,朱啟鈐也正在關注這件事情,他與樣式雷的緣分也就這樣開始了。
當時樣式雷家族的后人因為家道衰落,所以才把家里面的圖檔拿出來售賣,用來維持生活。而且當時日本人、德國人等外國人也正在關注和收集這些樣式雷圖檔。
朱啟鈐得知日本人、德國人等正在關注和收集這些圖檔,并且他知道樣式雷圖檔的價值,所以他決定要搶救這些珍貴的建筑圖檔。
同年6月間,在朱啟鈐的奔走呼吁下,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撥款四干五百大洋,終于使絕大部分的樣式雷圖檔被成功買到,并入藏于國立北平圖書館,也就是后來的中國國家圖書館。
妹妹聽到這里,她問干媽道:“干媽,那《樣式雷圖檔》包括了那些資料?”
干媽回答:“《樣式雷建筑圖檔》包括了樣式雷家族負責繪畫和制作的建筑圖樣、燙樣、工程做法,工程做法也就是指一座建筑的設計說明,同時,圖檔還包括了樣式雷家族每代人寫的隨工日記和信函等相關的文獻,一共接近2萬件,所以可以說《樣式雷建筑圖檔》是一部龐大、珍貴的古籍。在今天的中國國家圖書館的庫房內一共收藏有接近一萬五千件《樣式雷圖檔》,占到全世界收藏《樣式雷圖檔》的四分之三,是收藏《樣式雷圖檔》最多的地方。剩下的大部分圖檔分別館收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首都博物館等單位,并且臺北故宮博物院也館藏有一部分圖檔,另外有小部分圖檔館藏于一些外國的機構、單位或者在個人收藏家的手中。
因為在清朝時期,樣式房的工匠們會按照一定的比例剪裁制作設計建筑的立體模型,并用一種特制的小型烙鐵熨燙成型,所以這種建筑模型就被稱為‘燙樣’①?,F存的樣式雷燙樣的大部分都被收藏于今天的北京故宮博物院②,我們看到的這些燙樣,制作它的主要材料是竹紙、漿糊等,并且在燙樣中建筑的屋頂是用線香、面紙等材料制作而成,同時,燙樣中的假山則是用碎紙等材料制作出來的,而且在許多燙樣的上面都貼有各種各樣建筑的文字說明,并且有些燙樣還可以拆下來觀察建筑模型里面的構造?!?
接著干媽繼續講朱啟鈐與樣式雷的故事,1933年一個春天的下午,樣式雷家族的后人雷獻瑞、雷獻華兩兄弟來到位于北京趙堂子胡同3號的朱啟鈐家中,他們兄弟倆人向朱啟鈐出示了家族的族譜和關于清朝皇家建筑營造事務的信札文件,后來朱啟鈐開始寫一篇文章《樣式雷考》,從此這個一共八代的清朝皇家建筑世家就被后人稱為“樣式雷”家族。
注:①馬志亮:《樣式雷》,中華書局,第9—11頁,2020年11月。
②白鴻葉:《大國工匠——樣式雷》,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第75頁,2022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