郢州城內,大街小巷都掛滿了紅燈籠,五顏六色的彩帶隨風飄揚,一片喜慶祥和的景象。
當地的三品大員粱老太公,半生都沒有子嗣,這一直是他心頭的一塊疙瘩。然而,一年前,粱老太公偶然間遇見了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子,對她一見鐘情。經過一番追求,粱老太公終于如愿以償地納她為妾室。
不久后,粱老太公的妾室便懷上了身孕。這可把粱老太公高興壞了,他整天都笑得合不攏嘴,對這個尚未出生的孩子充滿了期待。
幾個月前,這個妾室順利產下了一個男娃,粱老太公更是欣喜若狂。他給孩子取名為梁捷,寓意著這個孩子將來能夠飛黃騰達,成為家族的驕傲。
粱老太公對梁捷簡直喜歡到了極點,整天都抱著他舍不得放下。梁捷的到來,讓粱老太公心中那塊多年的疙瘩終于得以解開。
“呦,老梁,這下你心里的那塊疙瘩總算是放下啦!”
突然,一聲爽朗的笑聲傳來。粱老太公轉身看去,只見他的半生摯友鄭公正笑容滿面地朝他走來。
“哈哈,放下啦,放下啦!哎呀,老鄭啊,你家老三是不是也快生啦?”粱老太公笑著回應道。
“想想日子,也差不了多少了。”鄭公回應道,語氣中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感慨。他稍作停頓,似乎在思考著什么,然后突然靈光一閃,轉頭對梁老太公說道:“老梁啊,我家老三若是個女娃,就叫她與你家小兒日后結為夫妻,這樣一來,咱們兩家可就親上加親啦!”
鄭公的話語讓梁老太公有些意外,但他并沒有猶豫太久,隨即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啊!”他一邊笑著,一邊熱情地邀請鄭公進屋喝酒,“來來來,快進來,咱們邊喝邊聊。”
時光荏苒,轉眼三個月過去了。這一天,鄭府里傳來了一陣嬰兒的啼哭聲,鄭公的第三個孩子終于降生了。經過一番忙碌,鄭公得知這個孩子是個男孩,于是給他取名為鄭正。
盡管鄭公原本希望老三是個女孩,好與梁老太公的小兒結為夫妻,但現實卻并非如此。不過,鄭公并沒有因此而感到失望,他依然對這個新生命充滿了期待和喜悅。
然而,由于孩子的性別與最初的設想不符,鄭公和梁老太公之間的親家之約終究還是未能達成。盡管如此,兩家的關系依然親密如初,他們的友誼并沒有因為這個小小的變故而受到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鄭正與梁捷漸漸長大。兩人延續著父輩的情誼,打小就是彼此最好的玩伴。他們一同在郢州城的大街小巷中穿梭嬉戲,一同在學堂里聽先生講學。
一日,郢州城來了一伙強盜,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官府雖派兵圍剿,卻一時難以將其殲滅。鄭正與梁捷聽聞后,竟瞞著家人,偷偷跑去查看強盜的動向。他們憑借著聰明才智,發現了強盜的一處藏身據點,并將消息告知了官府。在他們的幫助下,官府順利端掉了強盜窩點,郢州城恢復了往日的安寧。此事之后,兩人聲名遠揚,成了郢州城的小英雄。而鄭公和梁老太公看著這兩個孩子如此有出息,心中滿是欣慰,兩家的情誼也在這一次次的經歷中愈發深厚,他們堅信,這兩個孩子未來定能有一番大作為。
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天下局勢瞬息萬變,風起云涌。宣和七年,宋徽宗將皇位禪讓給其子,改年號為靖康。此時的宋朝,剛剛與金國聯手滅掉遼國,氣勢如虹,如日中天。然而,這短暫的輝煌卻蒙蔽了宋朝統治者的雙眼,他們狂妄自大,妄圖乘勝追擊,一舉攻克金國。
“大哥,你聽說了嗎?朝廷又戰敗了!”一聲嘆息,仿佛承載著無盡的憂慮和無奈。
看著鄭正,粱捷也長嘆一口氣,仿佛心中有千言萬語卻不知從何說起,最后只能化作一句:“怎會不知,真是憋屈!”話音未落,他便狠狠地捶了一下桌子,似乎想要把心中的煩悶都發泄出來。
然而,情緒稍稍平復后,鄭正突然話鋒一轉,露出一絲笑容,說道:“行了,不說這些不開心的了。大哥,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考上秀才了!哈哈,這下可算是有點出息了。再過幾年,等我到了年紀,就去參加鄉試,說不定還能中個舉人呢!”
聽到這個消息,梁捷先是一怔,隨即便沉默了下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這么多年來一直都在努力考取功名,卻始終未能如愿。如今,自己的兄弟竟然一舉成功,他的心情可謂是五味雜陳。
不過,梁捷畢竟是個豁達之人,他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說道:“哈哈,那為兄就恭喜恭喜了!日后若能成大器,可別忘了為兄啊!”
鄭正拍著胸脯保證
“大哥放心,我鄭正若有出頭之日,定不會忘了大哥。”
兩人正說著,忽然鄭正家中來人匆匆找到他,附在他耳邊說了幾句話。鄭正臉色大變,跟梁捷匆匆告別后便飛奔回家。原來,是鄭公收到朝廷調令,要舉家遷往他處任職。第二日,鄭正一家便開始收拾行囊。梁捷得知消息后急忙趕來,看著忙忙碌碌的鄭家眾人,心中滿是不舍。
“大哥,我也不想走,可父命難違。”鄭正紅著眼眶說道。梁捷強忍著淚水,拍了拍鄭正的肩膀
“兄弟,此去不知何時再相見,你到了那邊要照顧好自己,繼續努力考取功名。”鄭正重重地點了點頭。隨著車馬啟程,揚起一片塵土,梁捷望著遠去的車隊,久久不愿離去。此后,梁捷更加刻苦讀書,只為有朝一日能與鄭正再相逢,一同實現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