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安南覆亡
自紹興二十三年起,宋高宗果斷地做出了一項重大決策,他將陣前指揮使一職交由鄭正擔任。這一任命猶如一道閃電劃破了宋梁對峙的天空,為南宋帶來了新的希望和轉機。
鄭正接任后,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果敢的決策力。他迅速對粱國展開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軍事行動,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接連發動的三大戰役。
這三大戰役猶如三把利劍,直插梁國的心臟。在鄭正的精心策劃和指揮下,宋軍以雷霆萬鈞之勢,給粱軍以沉重打擊。尤其是在漢中之戰中,鄭正巧妙地運用戰術,使得梁軍損兵八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創。
此役過后,梁國的軍事力量受到了極大的削弱,而南宋則趁機轉守為攻,徹底扭轉了梁攻宋守的被動局面。這不僅讓南宋軍民士氣大振,也讓宋高宗對鄭正的信任與日俱增。
紹興二十六年,陽光灑滿大地,鄭正身披重甲,率領八千英勇無畏的甲士如鋼鐵洪流一般,率先跨過了波濤洶涌的漓江。他們以雷霆萬鈞之勢,沖破了漓江防線,為大反攻拉開了序幕。
粱都安南,這座曾經的成都府,在紹興十八年粱捷稱帝后改名為安南,如今卻直接暴露在了宋人的兵鋒之下,宛如風雨飄搖中的孤舟。八月初,十二萬宋軍如滾滾洪流,聲勢浩大地向安南逼近,所過之處,煙塵滾滾,遮天蔽日。
這一壯觀的場景,宣告了歷時十四年的安南起義即將落下帷幕。
“大司馬!“
一聲傳喚,打破了宮殿內的寧靜。王安聞聲,連忙躬身應答:“臣在!“
粱捷的目光如炬,緊緊地盯著王安,仿佛要透過他的身體看到他內心的想法。片刻的沉默后,粱捷突然哈哈大笑起來:“哈哈,愛卿如此緊張,莫非是擔心安南的安危?不必擔憂,朕已下令粱州的兵馬火速開往安南,屆時里應外合,必能解除安南之危!“
然而,只有粱捷自己心里清楚,他這番話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盡管他故作鎮定,但內心深處卻明白,屬于他的時代已經悄然落幕。
“王安吶,王安!”皇帝的聲音中透露出一絲焦急和懇切,“這些人里面,你跟朕的時間最長。朕一直把你當作親兄弟一般看待,今天,朕以一個兄長的身份,懇切地請求你,一定要活下去!好好照顧朕的父母。如果你不答應,那朕便以一個君主的身份,嚴令你必須活下去!”
王安緩緩轉過身來,他的雙眼早已被淚水模糊。在他的眼前,站著的正是皇帝粱捷。回憶如潮水般涌上心頭,王安想起了曾經的那場慘烈戰斗。當時,他們身處敗軍之際,情況萬分危急。而粱捷,卻毫不畏懼,舍命沖殺,將受傷的王安從死亡邊緣救了出來。
那時的王安,強忍傷痛,艱難地睜開雙眼,看到的便是渾身是傷、身中七箭的粱捷。從那一刻起,王安就下定決心,此生此世,只要他還有一口氣在,就絕對不允許任何人傷害粱捷。
“你聽到沒有?朕……朕在與你說話!”皇帝的聲音略微有些顫抖,“轉過身來,一個大男人,有什么好哭的?不許哭!”然而,盡管皇帝如此呵斥,他自己的眼眶卻也早已濕潤,淚水在眼角打轉。
“罷了,王安,去傳達朕的旨意吧。告訴城頭的兵士們,他們這些日子來的堅守實在是辛苦了,他們都是我大梁的驕傲!然而如今這戰敗的結局已然無法改變,朕準許他們向宋軍投降。”
話一說完,粱捷緩緩地轉過身去,目光落在了那件昔日的戰袍上。他凝視著那件戰袍,仿佛透過它看到了自己的一生。
粱捷自幼習武,勤奮好學,對兵書更是如癡如醉。二十歲那年,他毅然決然地跟隨岳元帥北伐,期望能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岳飛最終含冤而死,這對粱捷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盡管如此,粱捷并未氣餒。他自發組織起一支隊伍,多次北伐,但都未能取得實質性的成果。在這過程中,他逐漸看清了南宋朝廷的無能和腐敗,深感失望。
終于,粱捷下定決心,舉兵起事,想要改變這個國家的命運。自那以后,他歷經大小戰役百余場,每一場戰斗他都身先士卒,親自沖鋒陷陣。
就在粱捷沉浸在回憶之中時,階下忽然傳來一人的聲音:“陛下,大司馬,諸位大人,你們難道都忘記了嗎?這安南城中還有我們鐵軍(梁國最精銳的重裝步兵師團)的八千將士啊!他們完全可以護送陛下出城,以保陛下安全啊!”
“正是如此,兄長!事不宜遲,請兄長速速下達命令吧!”說話之人一臉焦急地看著眼前的兄長,額頭上甚至冒出了些許細汗。
粱捷聞言,默不作聲
王安急道:“好,事不宜遲,親兵總督何在?”
“末將在!”隨著一聲響亮的回應,一名身披重甲的將領快步上前,單膝跪地,抱拳施禮。
王安見狀,連忙揮手道:“如今不必在意這些禮數了,快快起身!速將城中的鐵軍集結起來,護送陛下出城,逃往泯江。只要過了江,那里依舊是我大梁的天下!快去!”
“遵命!”親兵總督領命后,如旋風般起身,轉身離去,迅速去執行命令。
粱捷看著親兵總督遠去的背影,稍稍松了口氣,然后自言自語道:“不錯,朕尚有鐵軍可用。這鐵軍乃是朕之精銳,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當年在安南福地,朕親自督建此軍,歷經無數戰火洗禮,方有今日之鐵軍。鐵軍無敵,舉世無雙,天不滅我大梁啊!”
言罷,梁捷轉身,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的戰甲上,他伸出手,輕輕地撫摸著那堅硬的甲胄,仿佛在與一位老友對話:“老伙計,今日,就再隨我出征一戰吧!”
說罷,梁捷毫不猶豫地披上戰甲,大步走出宮殿,去做最后的戰斗準備。
宮殿外,早已集結完畢的甲士們整齊地排列著,他們個個身披重甲,手持利刃,神情肅穆。梁捷走到他們面前,高聲道:“你們,都是我大梁國最精銳的甲士,也是我粱捷的兄弟!今日,朕將與你們一同殺出重圍!留下來,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一旦隨朕一同突圍,恐怕是兇多吉少。若有懼怕者,現在就可退出,朕絕不會怪罪于你們!”
話一說完,現場竟然沒有一個人選擇退縮離開,每個人都如臨大敵般地嚴陣以待著。粱捷見狀,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他深知,這支鐵軍即使到了如此艱難的時刻,依然對他保持著絕對的忠誠。
“出發!”
隨著梁捷的一聲令下,八千大軍如洶涌的潮水一般,從皇城浩浩蕩蕩地開出,直奔西庭門而去。這西庭門,是他們此次突圍的關鍵所在,只要能成功突破這道門,那么這次突圍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一路上,不斷有小股的宋軍部隊如鬼魅般出現,對這八千大軍進行騷擾。然而,這八千大軍訓練有素,面對這些小股騷擾,他們應對自如,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就在大軍將要攻出西庭門的時候,前方突然出現了一支人馬,為首的將領正是陳昊。這個陳昊,可謂是惡名遠揚,他對金人諂媚奉承,畢恭畢敬,而對自己人卻毫不留情,根本不把他們當人看。更讓人憤恨的是,他在武陵戰役中,竟然親手殺死了順王李效,而這李效,正是梁捷的結拜八兄弟之一,排行老五。
“大哥,是陳昊,就是他把小五給殺死了!”梁捷的一名手下指著陳昊,憤怒地喊道。
梁捷定睛一看,果然是陳昊,他的眼中頓時燃起了熊熊怒火。“我看見了,老五,大哥今天就給你報仇了!兄弟們,跟我上,一定要生擒陳昊!”梁捷怒吼道。
他的話音未落,八千大軍便如餓虎撲食一般,朝陳昊的人馬沖殺過去。這八千大軍,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鐵軍,他們勇往直前,毫不畏懼。陳昊的人馬在這八千鐵軍的猛攻下,瞬間死傷慘重。
陳昊見狀,嚇得臉色蒼白,他轉身欲逃。然而,他的速度又怎能比得上這八千鐵軍的追擊速度呢?只見一名鐵軍如閃電般沖到他面前,手中的利刃如同毒蛇一般,瞬間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梁王饒命啊!梁王饒命啊!”陳昊驚恐地叫道,他的聲音在這戰場上顯得格外刺耳。
“朕饒你容易,還小五的命來!”伴隨著這聲怒吼,粱捷手中的刀如閃電般劃過,瞬間割斷了陳昊的喉嚨。鮮血噴涌而出,染紅了地面。粱捷面無表情地看著尸體倒下,然后轉身率領大軍走出安南城,如同一股洶涌的洪流,徑直朝著泯江奔去。
剛剛逃到河邊,粱捷下令讓軍隊休整片刻,準備即刻渡河。然而,就在這時,東邊突然傳來一陣喧鬧聲。眾人驚愕地望去,只見一支人馬如狂風般席卷而來,為首的人大喊道:“謀逆反賊,人人得而誅之,上!”
“快逃,往西逃!”王安驚恐地大喊道,聲音中透露出絕望和無助。
眾人聞言,毫不猶豫地轉身向西狂奔。然而,他們的希望很快就破滅了——西邊也殺出一隊人馬,攔住了他們的退路。
“大將軍神機妙算,早知你們這些反賊會從西庭門逃命,特命我等在此等候多時了!”這隊人馬的首領得意地冷笑道。
眾人頓時愣住了,他們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了絕境。梁軍一步步后退,而宋軍則步步緊逼,不給他們絲毫喘息的機會。雙方就這樣對峙著,緊張的氣氛讓人窒息。
“鄭正呢!我要見鄭正!鄭正!你給我出來,我知道你在這里!”粱捷站在陣前,高聲呼喊著鄭正的名字,他的聲音在空曠的戰場上回蕩,但宋軍中卻沒有一個人回應他。
“你別叫了,就憑你也配見大將軍!”宋軍的一名將領不屑地呵斥道。
粱捷并沒有理會,繼續叫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