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狄公案(五):蘭坊縣謎案
- (荷蘭)高羅佩
- 2748字
- 2024-08-12 15:27:28
引子
天地循環,亙古不變。星移斗轉,山河變遷。
禮儀綱常,出自先賢。公正為本,律法方圓。
若得圣賢,恩威并施。愛民如子,天之股肱。
冤假錯案,昭雪沉冤。詭計陰謀,難逃法眼。
明朝永樂年間,國泰民安,年豐時稔,無旱無澇,百姓安居樂業。蒙皇上圣恩,有此盛世榮景。值此國泰民安之年,鮮有作奸犯科之事。我醉心于研究犯罪疑案,但苦于無充足案例供我參考,遂翻閱過往卷宗,研習賢明官員斷案之法。
素日里清閑,我便可潛心研究犯罪案件。我時常翻閱過往案件及珍藏典籍,查閱經典案例,常常沉醉其中,不覺苦累。每逢有親朋好友齊聚茶室,討論幾百年來名聲赫赫的官員斷奇案之事,我常側耳傾聽,如此以往,竟成習慣。
一日傍晚,我漫步于西亭中,欲觀賞滿園荷花。我信步走過雕花大理石拱橋,行至位于蓮花池中央的飯莊露臺上,擇一空桌便坐。我邊飲茶嗑瓜子,邊欣賞荷塘美景,一如往常地觀察著魚龍混雜的人群,憑借來往行人之外貌,推測其性情及家境,以此為樂。
只見兩位相貌出眾的女子經過,手挽著手。二人相貌極其相似,無疑是同胞姐妹。但二人顯然性格迥異。妹妹生性活潑開朗,十分健談。而姐姐含蓄內斂,少言寡語。她表情沉痛悲傷,一眼便知她定是歷經挫折苦難。
二人漸行漸遠,消失在人群之中,又見一老嫗隨二人身后,手拄拐杖,走路微跛,似乎一心想追趕上前面兩位女子。此人似是家奴仆婦。她經過時斜瞥一眼,竟目露兇光,我見狀忙移開視線,望向一對面容姣好的年輕情侶。
年輕男子頭戴秀才帽,女子衣著端莊得體,一副主婦打扮。二人雖未并肩而行,卻在眉目傳情,顯然是結伴而來。這一男一女行為鬼祟,氣氛曖昧,我斷定二人定有私情。二人從我面前經過時,女子欲拉住年輕男子的手,男子卻慌忙躲避,皺著眉頭搖了搖頭。
我又向平臺看去,瞧見一位體形微胖、衣冠齊楚的男子像我一樣獨坐一旁。他臉形偏圓,十分面善,依我所見是一位家境殷實的鄉紳。他看起來十分健談,所以我連忙移開視線,以免他會錯意,走上前來與我攀談。我更愿獨自思考,不喜受人叨擾。除此之外,我從他的眼神中洞察出一絲冷漠與精明,像是在密謀什么邪惡勾當,與他和善的面龐大相徑庭。
俄頃,見一位銀須飄飄的老者走上露臺臺階。他身著褐色長袍,寬大的袖袍縫有黑色絲絨,頭戴高高的烏紗帽。盡管他衣著低調,外貌卻不同尋常。他拄著彎把兒拐杖,站立片刻,正用那雙濃眉下的大眼敏銳地掃視著擁擠的露臺。
我心想,斷不能讓這樣一位長者獨站一旁,于是立即起身,邀請他與我共坐。他忙向我作揖,然后落座。我們客套一番,一同品茶。很快我們便交談起來,談話中,我得知他姓狄,曾是一位地方官員,其言談舉止中無不顯露出其豐富學識、不俗品位。我們談論詩詞歌賦,不時瞥一眼湖邊熱鬧的人群,竟不覺時光流逝。
我注意到此人說話帶有山西鄉音,于是談話間隙中我詢問他是否與山西太原狄氏家族同宗。幾百年前,狄氏家族于唐朝年間出了一位名聲赫赫的大官,名為狄仁杰。
一聽這話,老者頓時雙目放光,撫須之下帶些慍怒。“哈!”老者大聲說道,“我家確是狄氏宗親。有這樣一位祖先,我感到不勝榮耀,但惱人之事也接踵而至。我每每于餐館用餐或茶肆品茶,常聽有人大肆談論我那名聲赫赫的先祖的故事。他們說,唐朝狄仁杰功績輝煌。此言不虛,只需翻閱唐朝編年史便可查證。但這些無知之人卻也常歪曲事實,編造一些狄仁杰的早年逸事,這些卻無從查證。彼時,我這位先祖正在當地方官,因為審破諸多奇案而名聲遠揚。而這些奇案的實情只有家族后代才了然于心。因此,每逢在茶肆聽到這些胡言亂語時,我總會怒火中燒,憤然離席。”老者說罷搖了搖頭,一時氣急竟拿起拐杖連連頓地。
聽聞老者確為狄大人宗親,我心中大喜,連忙起身行禮,以示尊敬,繼而說道:“老人家,晚生平日酷愛鉆研前朝著名判官的斷案實錄,樂于分析古書中的記載,絕非妖言惑眾、造謠生事之徒。以我所見,倘若我輩不以史為鑒,怎能知曉自己的缺點不足?這類史實不僅能夠化民易俗,也可威懾惡人,實乃‘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惡有惡報’之最佳佐證。私以為,前朝中再無其他判官可與狄大人并論。故多年以來,我一直搜尋狄公斷案實錄。今日你我二人有緣相聚,您又對此十分了解,不知晚生是否有幸聽您講述一些鮮為人知的案件,自是感激不盡。”
老人家聞言欣然應允,于是我便邀他一同用膳。暮色降臨,賓客紛紛離開露臺。伙計們點上蠟燭燈籠,店內燭火輝煌,好不熱鬧。見餐館主廳里人聲嘈雜,我便帶老者前往一側雅間,窗外湖景如畫,落日余暉傾瀉其上,湖面上紅光粼粼。
我點了四道菜,又讓伙計端來一壺溫酒。我倆共享美食,酒過幾巡后,老者手拂長須,說道:“我那先祖曾任蘭坊縣地方官。蘭坊遠在大唐西北邊陲,十分偏僻,在此等艱險條件下,先祖破獲三樁大案,老夫今日愿說與你聽。”他隨即將故事娓娓道來。
他講述的故事算得上曲折離奇,但他卻不時偏題,發表一些冗長的評論。他的聲音也十分單調乏味,猶如一只蜜蜂嗡鳴耳畔。一會兒的工夫,我發覺自己神游九霄云外,于是連飲三杯來提神醒腦,不料幾杯下肚,腦袋卻愈發昏沉。老者依舊在我耳邊滔滔不絕,我卻好似聽到周公沙沙的腳步聲。
一覺醒來,我竟發現自己坐在冰冷的房間里,頭枕雙臂,伏在案桌之上,身旁空無一人。一位店內伙計陰沉著臉,無禮地說道,現已過了一更天,是否我錯把飯館當客棧,欲留下過夜?我頭腦昏沉,一時竟不知該如何回敬他。只是詢問了老者的去向,并詳細描述了他的長相。這伙計說,他自傍晚便在飯館的另一端伺候客人,哪來的閑工夫上下打量每一位客人?隨即拿出賬單,只見上面記著六道菜八壺酒。我不知與老者的相遇是否只是南柯一夢,也不知那店小二是否趁我醉酒大敲了一筆竹杠,但此時我只能乖乖結賬。
我心下不快,也只得悻悻離開,沿著空蕩的街道朝家走去。我走進書房,仆人正蜷縮在角落里酣然而眠。我并未喚醒他,只是輕手輕腳地走向書架,取下《唐朝年鑒》《大唐地名錄》和《狄公隨筆》三本書。迅速瀏覽后,我發覺老者的敘述與史實吻合,但卻未能在書中尋到任何關于西北邊境處蘭坊一地的記載。我不禁懷疑,是否自己聽錯了這一信息,于是決定明天前去拜訪老者,問個明白。但我隨即發現,自己只記得老者講述的故事,卻無論如何也無法回想起他的任何信息,他姓狄名誰、所住何處,通通被我忘得一干二凈。
我搖搖頭,浸潤毛筆,徹夜不眠,疾筆寫下老者講述的故事,直至雞鳴破曉,方才停筆。翌日,我四處奔走,訪遍親友,卻一無所獲,無人聽聞有這樣一位告老回鄉的狄姓官員,更無人知曉他的行蹤。我暗自猜想,這位老人家可能就在某個僻靜山村中,只是碰巧路過罷了。
我斗膽將這故事一五一十地轉述出來,而我在蓮花池旁的奇遇是大夢一場或確有其事,由君定奪。倘若這三個曲折離奇之案件能夠博君一笑,即便被那店小二敲了竹杠,我也心甘情愿。因為無論當日是何情形,兩個品位風雅的紳士絕不可能喝下八壺酒,那店小二定是個奸詐無賴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