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七國之亂”的禍根其實是劉啟自己埋下的

漢景帝劉啟統治時期發生的最大事情莫過于“七國之亂”了,而史書上都說“七國之亂”的始作俑者是晁錯給景帝出的餿主意,具體而言就是《削藩令》的出臺,導致中央政府與地方藩王之間的矛盾激化,進而引發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之亂”,其實劉濞他們打出的口號也是“誅晁錯、清君側”,好像責任完全在晁錯的妖言惑君,漢景帝劉啟一點責任也沒有,其實不然,年輕時期的劉啟就為后來的劉濞領銜的藩王作亂埋下了禍根。

事情是這樣的,漢文帝劉恒時代,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諸侯王吳王劉濞偕同兒子劉賢來朝見文帝,期間,劉賢與太子劉啟一起下棋,由于劉賢與太子劉啟激烈爭論并出言不遜,太子劉啟一怒之下,拿起棋盤就把吳王劉濞的兒子劉賢給砸死了,實際上劉啟這一過激舉動讓吳王劉濞傷心欲絕、十分惱火,也就為后來的吳王劉濞主導的‘七國之亂’埋下了禍根。史書曰:“帝之為太子也,吳王濞世子來朝,與帝博而爭道,帝怒以博局提殺之。濞之叛逆,勢激于此(劉啟做太子時,劉賢與他下棋起爭吵,結果劉啟舉起棋盤一把將劉濞的兒子劉賢砸死,七國之亂時劉濞帶頭造反,其實的事出有因啊)。”

當然,這是漢景帝劉啟自己埋下的一個禍根,導致“七國之亂”的因素還有很多,比如操之過急、用力過猛,公元前155年,時任御史大夫的晁錯與景帝商量削藩事宜并上了《削藩策》。以在薄太后喪禮期間淫亂的名義,將楚王劉戊的東海郡予以削減,作為懲罰;以多年前趙王劉遂犯罪為由,削減其河間郡作為懲罰;以膠西王劉昂販賣爵位舞弊事件為由頭,削減其6個縣的封地作為處罰。同時,也在緊鑼密鼓的搜尋削減吳王劉濞封地的說辭。眼看自己多年積蓄、苦心經營的地盤、勢力被漢景帝劉啟為首的中央政府一個個削減、剝奪,起來反抗舍命一搏是必然的,哪能坐以待斃呢?大概當時漢景帝劉啟、晁錯他們尚不懂得“法不責眾”的道理吧。

在條件尚未成熟,準備尚不充分的情況之下,匆匆著手“削藩”,引發皇族紛爭、國內戰亂是必然的結果,但將“七國之亂”完全歸咎于晁錯是不公平的,晁錯也為他的冒失和理想化付出了沉重的生命的代價。“七國之亂”的禍根是劉啟埋下的,《削藩令》只不過是個導火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微山县| 南川市| 武宁县| 龙井市| 新营市| 黄冈市| 昭觉县| 张掖市| 顺昌县| 庐江县| 胶州市| 三明市| 太湖县| 桦甸市| 彰化县| 阳西县| 广安市| 神农架林区| 屯昌县| 巫山县| 冀州市| 永寿县| 桦南县| 包头市| 德阳市| 天气| 旺苍县| 温宿县| 施秉县| 临安市| 林周县| 永顺县| 那曲县| 哈密市| 大连市| 通州市| 冷水江市| 广水市| 鹤壁市| 惠东县|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