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數智時代財務管理目標及其利益沖突

1.2.1 財務管理目標

財務管理目標是指企業在特定的財務管理環境中,通過組織財務管理活動,處理各種財務關系所要達到的目的。從根本上說,財務管理目標取決于企業的生存目的或企業目標,以及特定的社會經濟模式。財務管理目標具有體制性特征,整個社會經濟體制、經濟模式和企業所采用的組織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財務管理目標的趨向。財務管理目標的設置,必須與企業整體發展戰略相一致,為實現企業整體發展戰略服務,符合企業長期發展戰略的需要,體現企業發展戰略的意圖,并在一定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

財務管理目標主要有以下四點。

1.利潤最大化

經營獲利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如果企業長期出現虧損,勢必會陷入破產、倒閉的境地。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企業的經營權限不斷擴大,企業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要想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就不得不更加關心市場、關心利潤。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利潤成為考核企業經營情況的重要指標,企業員工的經濟利益同企業利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也使得利潤成為企業運行的主要目標。

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有一定的科學合理性。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就必須重視經濟核算、加強管理、改進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成本,這些措施都有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但是,孤立地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存在如下缺點:

(1)沒有考慮利潤發生的時間,沒有考慮貨幣時間價值。例如,本年度盈利100萬元和下一年度盈利100萬元,哪一個更符合企業的目標?若不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就難以就該問題做出正確判斷。

(2)沒有考慮獲取利潤所承擔風險的大小。例如,同樣投入500萬元,于本年度盈利100萬元,但一個項目的盈利已全部轉化為現金,另一個項目則全部是應收賬款,還可能發生壞賬損失,哪一個項目更符合企業的目標?若不考慮風險大小,就難以就該問題做出正確判斷。

(3)利潤最大化往往會使企業財務決策帶有短期行為的傾向,即只顧當下的最大利潤,而不顧企業的長遠發展。例如,忽視科技開發、產品研制、人才培養、生產安全、社會責任的履行等。

(4)如果以利潤總額為目標對象,則沒有反映利潤創造與資本投入之間的關系,因而不利于不同資本規模的企業或同一企業不同時期的比較。

應該看到,利潤最大化的提法,只是對經濟效益的淺層次認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所以,現代財務管理理論認為,利潤最大化不是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

利潤最大化目標的另一種轉化形式是每股收益最大化,即應將利潤與投入資本聯系起來,將每股收益作為財務管理目標。該方式只適用于股份制企業,雖然能反映所創造利潤與投入資本之間的關系,但其缺點與利潤最大化目標相同。

2.股東財富最大化

股東財富最大化是指財務管理以實現股東財富最大化為目標,是財務管理的首要目標。對于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來說,股東財富由其所擁有的股票數量和股票市場價格兩方面決定。因此,在股票數量一定時,股東財富最大化實現與否最終體現為股價的高低。

與利潤最大化目標相比,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的優點如下:

(1)考慮了風險因素,因為通常股價會對風險做出較敏感、快速的反應。

(2)在一定程度上能避免企業短期行為。因為預期未來的利潤與目前利潤都會對股價產生重要影響。

(3)對上市公司而言,股東財富最大化目標比較容易量化,便于績效考核與評價。

以股東財富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存在以下缺點:該目標通常只適用于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難以應用;股價受眾多因素的影響,特別是企業外部的因素,有些還可能是非正常因素;股東財富最大化更多強調股東利益,而對其他相關者的利益重視不夠。

3.企業價值最大化

企業價值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財務上的合理經營,采用最優的財務政策,充分考慮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與收益的關系,在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上使企業總價值達到最大。企業價值不是賬面資產的總價值,而是企業未來現金凈流量的現值。未來現金凈流量的現值在計算時涉及貨幣時間價值和風險動態因素。

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具有以下優點:

(1)考慮了取得收益的時間,并用貨幣時間價值的原理進行了計量。

(2)考慮了風險與收益的關系。

(3)將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和持續的獲利能力放在首位,能使得企業統籌考慮長期與短期發展、風險與收益等因素的影響。

(4)用價值代替價格,避免了過多外界市場因素的干擾,有效地避免了企業的短期行為。

以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的缺點是:過于理論化,不易操作;對非上市公司而言,只有對企業進行專門的評估才能確定其價值,而在評估企業的資產時,受估值理論和估值方式的影響,很難做到完全客觀和準確。

4.相關者利益最大化

現代企業是多邊契約關系的總和,在這一前提下,企業的利益相關者包括股東、債權人、經營者、員工、客戶(消費者)、供應商、政府等,在確定財務管理目標時,需要考慮這些相關者的利益關系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目標的具體內容包括:

(1)強調風險與收益的均衡,將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2)強調股東的首要地位,并強調企業與股東之間的協調關系。

(3)強調對企業代理人(即企業經營者)的監督和控制,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

(4)關心企業一般員工的利益。

(5)不斷加強與債權人的關系。

(6)關心客戶的長期利益。

(7)加強與供應商的合作。

(8)保持與政府部門的良好關系。

以相關者利益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具有以下優點:

(1)有利于企業維持長期穩定的發展。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目標注重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關系,可以避免只站在股東的角度進行財務決策。

(2)體現了合作共贏的價值理念,有利于實現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在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目標下,企業不只是一個單純的營利組織,同時承擔了一定的社會責任,從而能自覺維護和保障國家、集體與社會公眾的合法權益。

(3)這一目標本身是一個多元化、多層次的目標體系,較好地兼顧了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相關者利益最大化目標可使企業各利益相關者相互作用、相互協調,并在使企業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使相關者利益達到最大化。

(4)體現了前瞻性和現實性的統一。在這一目標下,不同相關者的利益均有各自的評價指標,只要合理合法、互惠互利,可兼顧所有相關者的利益。

除以上四種財務管理目標外,還存在社會利益或政治利益最大化、企業代理人利益最大化等目標。這與企業發展階段、治理結構等影響因素有關。

1.2.2 財務管理目標的利益沖突

1.委托-代理問題與利益沖突

與委托-代理問題有關的利益沖突是財務管理目標較為深層次的問題,委托-代理問題的存在及其利益沖突的有效協調直接關系到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程度。

傳統的委托-代理問題是指由于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產生的股東與管理層之間、股東與債權人之間的代理問題,美國學者邁克爾·詹森(Michael Jensen)和威廉·梅克林(William Meckling)在其論文中對這兩種委托-代理關系進行了系統的闡述。隨著公司治理情況的變化,目前大股東與中小股東之間的關系也成為一種主要的委托-代理問題。委托-代理問題的存在必然帶來相應的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利益沖突。

(1)委托-代理問題與利益沖突之一:股東與管理層的沖突。股東作為企業的所有者,委托管理層經營管理企業,但是管理層努力工作創造的財富不能由其單獨享有,而是由全體股東分享,因此,管理層希望在增加股東財富的同時獲得更多的利益(如增加報酬、閑暇時間和在職消費等)。但是,所有者即股東則希望以最小的管理成本獲得最大的股東財富收益,由此便產生了管理層個人目標與股東目標的沖突。這種沖突可以通過一套激勵、約束和懲罰機制來協調解決。

1)激勵。激勵是把管理層的報酬同其績效掛鉤,以使管理層更加自覺地采取使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管理措施。激勵有兩種基本方式:一是績效股方式,即企業運用一定的業績評價指標評價管理層的業績,視其業績好壞給予管理者數量不等的股票作為報酬。二是管理層股票期權計劃,即允許管理層在未來某一時期內以預先確定的價格購買本公司股票。顯然,假設管理層擁有在5年后以每股10元的價格購買2000萬股本公司股票的權利,那么它就有動力將股票價值提升到每股10元以上。同樣,每股股價高于10元也更符合股東的利益。

2)約束。如今,企業的股票主要由機構投資者持有,它們對大多數企業的經營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它們能與管理層進行協商,對企業的經營提出建議。事實上,機構投資者也成了中小股東的代言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1](簡稱《公司法》)中也逐漸加入了保護中小股東直接干預企業決策的條款。比如,《公司法》規定,單獨或合計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在股東大會召開10日前提出臨時提案并書面提交董事會,董事會應當在收到提案后2日內通知其他股東,并將該臨時提案提交股東大會審議。對于股東的臨時提案,董事會只有及時通知和提交審議的義務,無權對提案進行實質審查并裁量是否提交股東大會。這些規定都大大強化了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保護。

3)懲罰。如果管理層的工作出現嚴重失誤,或有嚴重違反法律法規的情況,可能會被股東大會予以解聘等懲罰。

企業財務經理

(2)委托-代理問題與利益沖突之二: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的沖突。通常,大股東是指控股股東,他們持有企業大多數股份,能左右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的決議,往往還能委派企業的最高管理者,掌握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權,擁有對企業的控制權。人數眾多但持有股份數量很少的中小股東基本沒有機會接觸到企業的經營管理,盡管他們按照各自的持股比例對企業的利潤具有索取權,但由于與控股股東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因此他們的權利很容易被控股股東以各種形式侵害。在這種情況下,所有者和經營者之間的委托-代理問題實際上就演變成中小股東和大股東之間的代理沖突,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主要表現形式有:①利用關聯交易轉移上市公司的利潤,如大股東向上市公司高價出售劣質資產,或大股東低價購買上市公司的優質資產;②非法占用上市公司巨額資金,或以上市公司的名義進行各種擔保和惡意籌資;③發布虛假信息,操縱股價,欺騙中小股東;④為大股東派出的高級管理者支付過高的報酬和特殊津貼;⑤利用不合理的股利政策,掠奪中小股東的既得利益。

(3)委托-代理問題與利益沖突之三:股東與債權人的沖突。當企業向債權人借入資金后,二者就形成了委托-代理關系。但是,股東在獲得債權人的資金后,在實現其財富最大化目標的過程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損害債權人的利益。

比如,股東不征得債權人的同意,投資于比債權人期望風險更高的項目。如果項目成功,大部分盈利將歸股東所有,因為債權人的收益被固定在初始的低風險利率上;如果項目失敗,企業無力償還債務,債權人也將遭受損失。對債權人來說,這時的風險與收益是不對等的。

又如,股東不征得債權人同意而發行新債,致使企業負債比重上升,企業破產的可能性增加。如果企業破產,原債權人和新債權人要共同分配破產財產,致使原債權人的風險增加,蒙受損失。

那么,股東能否毫無顧慮地通過其代理人掠奪債權人的財富呢?通常情況下,答案是否定的。債權人的對策通常有兩種:第一,債權人會在債務協議中設定限定性條款來保護其利益免受侵害。第二,債權人一旦發現股東及其代理人企圖侵害其利益,便會拒絕與該企業有進一步的業務往來,或者要求較高的利率以補償可能遭受的損失。這些措施將限制股東的掠奪行為。

面對大股東侵害中小股東利益的情況,如何完善對中小股東的利益保護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主要有如下保護機制。

一是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使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三者有效運作,形成相互制約的機制。具體來說,首先,采取法律措施增強中小股東的投票權、知情權和裁決權。比如,《公司法》第一百零五條規定,股東大會選舉董事、監事,可以依照公司章程的規定或股東大會的決議,實行累積投票制。實行累積投票制的直接目的在于防止大股東利用表決權優勢控制董事、監事的選舉,彌補“一股一票”表決制度的弊端。又如,第三十三條規定了股東查閱、復制公司有關決議、財務報告和會計賬簿的權利。其次,提高董事會中獨立董事的比重,獨立董事可以代表中小股東的利益,在董事會中行使表決權。最后,建立健全的監事會,真正實現監事會對董事會和管理層的監督,保證監事會在實質上的獨立性,并賦予監事會更大的監督和起訴權。

二是規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保證信息的完整性、真實性和及時性。信息的完整性是指所有影響投資者做出進入或退出決定的信息均應得到披露;真實性是指公開的信息應該如實反映上市公司運營的客觀狀況;及時性是指公開的信息傳遞速度要快,以便于投資者迅速做出決策。同時應完善會計準則體系和信息披露規則,加大對信息披露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對信息披露的監管。

2.企業目標和社會責任

股東財富最大化并不意味著管理層就可以忽視企業的社會責任,企業目標和社會責任在許多方面是一致的。企業在追求自身目標時,自然會使社會受益。例如,企業為了生存,必須生產出符合顧客需要的產品,滿足社會的需求;企業為了發展,要擴大規模,自然會增加員工人數,解決社會的就業問題;企業為了獲利,必須提高勞動生產率,改進產品質量,改善服務,從而提高社會生產效率和公眾的生活質量。

然而,企業目標和社會責任也會有不一致的地方。例如,企業為了獲利,可能生產偽劣產品,可能不顧員工的健康和利益,可能造成環境污染,可能損害其他企業的利益等。于是,國家往往利用法律手段來強制企業必須履行社會責任。但是,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在某些場合無法完全進行硬性規定,這就需要包括企業在內的每一位社會成員具有與時代進步節拍相適應的社會責任觀念,從而保證正常的社會秩序。從一定意義上講,企業社會責任觀念的高低,標志著企業素質和企業文化水平的高低。高層次的管理者應當將企業的發展和社會的發展融合起來,以經得起社會輿論的監督和評價。

歸納起來,企業的社會責任具體包括以下5點。

(1)對員工承擔的責任。它主要有:按時足額發放勞動報酬,不斷增加員工收入;保護員工的合法權益,依法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加強勞動保護,實現安全生產;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員工的職業教育和崗位培訓,提高員工素質;組織工會,開展工會活動,維護員工合法權益。

(2)對債權人承擔的責任。債權人是與企業有著密切聯系的重要利益相關者,企業對債權人承擔的責任主要有:按照法律、法規和公司章程的規定,真實、準確、完整、及時地披露企業信息;誠實守信,不得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損害公司債權人的利益;積極主動償還債務,不得無故拖欠;確保交易安全,切實履行合法訂立的合同。

(3)對消費者承擔的責任。為了提升消費者對企業的信心,企業對消費者承擔的責任主要有:確保產品貨真價實,保障消費安全;誠實守信,提供正確的產品信息,確保消費者的知情權;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

(4)對社會公益承擔的責任。企業參與社會公益是企業的責任,適當地從事一些社會公益活動,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知名度,進而使股價上升,企業對社會公益承擔的責任主要有:在慈善方面,承擔扶貧濟困和發展慈善事業的責任,表現為企業對特定的社會群體進行幫助,如捐贈、招聘失業人員等;關心社區建設,協調好自身與社區內各方面的關系,實現企業與社區的和諧發展,如贊助當地社區活動、參與救助災害等。

(5)對環境和資源承擔的責任。這部分責任主要有:可持續發展與節約資源的責任,保護環境和維護自然生態和諧的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射洪县| 合水县| 宁明县| 台中县| 合山市| 筠连县| 吉安市| 会东县| 沙湾县| 辽阳市| 贵德县| 和政县| 平塘县| 南涧| 景德镇市| 改则县| 南充市| 锦州市| 陇南市| 贵溪市| 东丰县| 依安县| 都安| 固始县| 定兴县| 鲁山县| 民丰县| 巨野县| 吴旗县| 乐清市| 家居| 许昌市| 泗阳县| 南安市| 普兰店市| 嘉祥县| 洛隆县| 博野县| 宿迁市| 安岳县| 永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