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第二日凜哥從趙鐵匠那里取了鍋子回來。
“凜哥,這個尺寸大小正好!”初夏看著鍋子有些激動,馬上就能開始掙到自己在這里的第一桶金了。
如今初夏待的地方雖還算古代,商人和女子的地位都還不高,卻也不會看不起他們,對女子拋頭露面也并無限制,這也是初夏最覺得慶幸的了。好歹想做什么還可以試著做一做。
到了夜晚,初夏又手把手教了李母和面、搟面,兩個人足足忙活了一個時辰才做了40個餅胚,因是第一次出攤,不敢做的太多怕有剩的。
因怕生的餅胚粘連到一起,初夏從地里揪了些玉米葉子。舀了水細細的洗了干凈,又用干凈的布給擦干凈,便把面胚用葉子一張張的隔了起來。
山腳下的農家雖是夏夜卻也是極涼爽的。李凜家的宅子就緊靠著山腳。
屋內油燈的光幽暗閃爍,有些看不清少年的臉。“凜兒,你與初夏自小便一起長大,這些年來,阿娘看著你看她的眼神就總想你阿耶來”說著李凜的母親蘇氏便咳嗽起來。
“阿娘,我知你想說什么,你就是想我早些成婚,然后拋了我去!”燈光下少年的眼有些發紅。
“凜哥,阿娘是想看著你成親,可阿娘也想看著你兒孫滿堂,但阿娘的身子怕是撐不到那時了。”蘇氏伸出手想摸一摸眼前的少年。
“我的凜兒長高了,也長大了,初夏那孩子阿娘也是放心的”
還沒等蘇母把話說完少年就紅著眼眶摔門而出,只聽得后面蘇母長長的一聲嘆息。
少年一個人沖出家門,沿著小路沒有目的的走著,走著走著卻又走到了初夏家的院外。望著院里已經熄了燈黑漆漆的一片,李凜的心里卻慢慢的平靜下來了。“凜哥,萬事有我在!”好在自己還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
這天初夏一家都起了個大早,早上隨便吃了些東西,李父就又去地里忙活剩余的活計了。初夏、李母和兩小只都收拾整齊,又把爐子、鍋子、面胚、雞蛋在車架上一一放好,便落了鎖拉著車往鎮上去。
待到了鎮上天色還上早,許多店鋪還未曾開門。初夏拉著車子往城里指定的擺攤位置走去。到了地方,已經有好幾家攤子開始支了起來。初夏和李母見狀也趕忙找了空地,手腳麻利的動了起來。
“哎,我看你們是新來的?是買什么的?”說話的是旁邊是一個買豆漿,豆花的攤主。
那攤主看著四十左右,頭發梳的一絲不茍,圍裙也是極干凈的,說話雖不算客氣,卻也并無惡意。
初夏看著她笑了笑道“嬸子,我們今日是第一日過來出攤,買的也不過是平常的餅子罷了,待我這攤子支好,也給您做一個嘗嘗。”
“這怎么好意思,你們這攤子太開張,還沒往出去買呢,怎好直接送我。”這攤主連連擺手道“這樣吧,你這餅子多少錢一個,我也買一個嘗嘗。”
“說送嬸子就送嬸子了,只一個餅子,不打緊。”說話的功夫初夏和李母就把攤子支好了。
生了爐子,又從簍子里拿出一個餅胚,等餅子烙了起來,面香混合著蔥香在油的加持下味道就散了開來,然后餅子就變戲法一樣鼓了起來,豆漿攤的王嬸子又眼看著初夏又拿了雞蛋出來倒進鼓著的餅子里。“哎呦,這餅子,看著做法就香!”
“嬸子,這吃起來也香的,您嘗嘗?”初夏笑著把剛做好餅子卷了青菜遞給王嬸子。
“那我就不跟你們客氣了,我嘗嘗。”王嬸子便接過手來。
王嬸子的攤子上本來就有客人在別處買了包子又坐著這里配著豆漿正在吃早餐。“王嬸子,你這可不能吃獨食啊,怎么樣,好吃不,我這天天吃包子也吃膩了,好吃我也能換換口味”一個相熟的老客就嚷了起來。
“是啊是啊,好不容易有個新花樣,味道怎么樣?”其他的客人也齊齊看著王嬸子。
“不是我白得一個夸的,這餅外酥里軟,味道著實不錯!”王嬸子向眾人笑著說到。
“那我可得來一個嘗嘗,小娘子你這餅子多少錢一個。”之前那位老客問道。
初夏聽到有客人詢問便說:“我這餅子每個都有一個雞蛋,且油鹽都放的足,所以要三文錢一個。”
“每個都有雞蛋,那倒是不貴?給我來一個吧。”
“小娘子,我也要一個。”
“給我也來一個嘗嘗!”
這有了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便都來了。
初夏和李母忙著烙餅,立冬就負責收錢,小滿就拿著做好的餅子遞給客人。四個人都忙的團團轉。
隨著太陽漸漸升高,早市上人越來越多,初夏的攤子前也排了好長的隊,初夏讓李母先做著餅子,自己出來維持秩序。
“各位客官,因咱家的小攤今日第一次出攤,所以準備的東西不是很多,只剩下十幾個面餅了,在后面的鄉親們今天就別浪費時間了,我們爭取明日多做一些,今日實在不好意思啦。”
排在前面的人在心里暗暗慶幸,排在后面的就嘰嘰喳喳的不開心了
“還是年輕也不多準備一些”
“我這排半天買不來?”
當然也有的表示理解,明日再來就是。
初夏只得連連致歉“實在不好意思,今日做的確實不多,這樣今日沒買到的我們明天優先給您做。”
本來也不是多大的事情,眾人聽到也就紛紛散開了。
等到把手頭的餅子都做完也不過早上辰時(八點多的樣子)左右。
隔壁王嬸子看到初夏她們都已經開始收攤便過來說到:“你們這買的可真快,你們不住鎮上吧,今日我也不白吃你們你個餅子,明天我還給你們占著這個位置。”
李母聽得便眼睛一亮,有固定的位置可比到處找位置方便多了,自己剛才心里還有些舍不得那一個餅子。到底還是女兒會來事。
“那可謝謝她嬸子了,這樣我們可就勞她嬸子照顧了。”李母心里還有些小慶幸,辛虧沒阻止女兒。
“這不算什么,我反正離的近,每日來的早。”王嬸子爽朗的回答。
等收拾了東西,一家四口告別了王嬸子便推著車子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