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南聯大心理學通識課(在大師的講堂上聽課)
- 曹日昌等
- 1181字
- 2024-07-30 11:17:02
一、意識的起源、發生和發展
研究意識的起源、發生和發展,主要是動物心理學的任務(兒童心理學和人類心理發展史也有關系)。動物心理學的許多研究成果都是有重要意義的。例如,它的研究表明:如以條件反射的形成作為具有心理活動的指標,那就可以看到心理現象是同神經系統相聯系的,因為具有神經系統的動物,在適當條件下大都能形成條件反射。可以說,心理是神經系統活動的表現,是神經系統的機能。動物神經系統的原始形態是腔腸動物的網狀神經。網狀神經是由低等腔腸動物的神經——肌肉細胞發展來的,后者又是由低等多細胞動物的普通細胞分化出來的。
一切生物機體組織(細胞)都有感應性。當營養物或傷害性刺激直接作用于機體組織時,機體就會發生反應。例如,植物的葉向光和根向水生長,變形蟲以至水螅攫取食物和避免傷害性刺激,都是如此。有了神經系統之后,動物就可以感受同生命有間接關系的、遠距離的刺激,或“信號”刺激。條件反射就是對信號刺激的反應。神經系統的活動有兩種基本的形態,即興奮和抑制,它們都同生命的基本機能——代謝作用聯系著。興奮是神經細胞的分解作用的特殊形式,抑制則是合成作用的表現。所以神經系統的機能是生命的基本機能之一,它使動物擴大生活環境,反映環境情況,以適應環境,保障生命生活。
隨著動物演化階梯上升,神經系統趨于復雜,心理活動也趨于靈活、豐富。
低等動物所能反應的環境變化的范圍很窄,它們只能對于那些同生活直接有關的事物才發生反應。動物在演化階梯上位置越高,所能反應的環境變化的范圍越廣,如猿猴搜索和玩弄同生活不相干的東西,從而也豐富了它的生活內容。
動物在演化階梯上位置越高,反應活動越靈活。低等動物即使動作無結果也不易停止。例如,蜘蛛結網捕蟲,雖無小蟲落網,蜘蛛每次都趨向網振動的來源方位。虎豹雖也因風吹草動做捕獵的準備動作,但如無捕獲對象,虎豹就立刻停止行動。低等動物很難改變它的本能活動,如燈蛾撲火,至死不變。虎豹本來怕火,能吃人,但馬戲團中的虎豹能鉆火圈,唯訓練者的命是從。所以越到高等的動物,越能由個體的經驗適應環境。
心理活動趨于靈活和豐富,是由于分析和綜合能力的發展。低等動物只能反應環境事物的單一性質上的變化,如只要蜘蛛網一振動,蜘蛛就趨向網振動的來源方位,不管有無小蟲。高等動物能綜合有關事物的多種變化,給予適宜的反應。蜘蛛不能區別小蟲落網同其他原因使網振動,虎豹則極易辨別附近有無捕獲對象。這一切說明意識是物質的屬性,是物質發展到一定階段,即神經系統出現時的產物。意識也是由萌芽狀態、低級階段有規律地逐步向高級形態發展的。動物心理的演化發展為人的意識出現準備了前提條件,人的心理同動物的心理有一定的連續性,所以了解動物意識的發展對于研究人的意識活動是有幫助的。例如,達爾文由于對動物的研究,了解了人類許多種情緒表現(如憤怒時的咬牙切齒)的由來。意識發展的研究更有理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