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詼諧及其與潛意識的關系(8)

現在我們可試著還原一下關于大炮的那個詼諧了。那位軍官本應該這樣說:“艾特齊格,我知道你是一位具有經商頭腦的聰明人;但我必須表明,如果你搞不清一個人在部隊里不能像在生意場上一樣的話,你就太蠢了。生意場上是人人為己,不顧他人,而在部隊里,軍人的天職便是服從和合作。”

迄今為止,我們所討論的胡說式詼諧的技巧實際上在于提出某些愚蠢而又荒誕不稽的東西,其意義在于可以揭示和說明另一些愚蠢而荒唐的東西。

詼諧技巧中荒誕的使用總是會有同樣的意義嗎?下面還有例子能對之做出肯定的答復。

“有一次,當福基翁演講完受到聽眾的熱烈鼓掌后,他回過頭來問他的朋友:‘怎么,我說了一些愚蠢的話嗎?’”

這一提問聽起來很荒唐,但我們立刻便明白他的意思:“那么,我說了些什么話才使這群笨家伙如此高興?我應該為這些掌聲感到羞愧難當,如果我說的話使得這幫蠢人高興,我的話本身便不會是聰明合理的。”

然而,其他的例子也告訴我們,荒誕常用于詼諧技巧之中,但目的并不在于揭示另一個胡說。

一位著名的大學教師,習慣于在講授那門枯燥乏味的專業課程時用一些笑話增添些許趣味。他年邁之年喜得貴子,許多人前來道喜。“是啊,”他對賀喜者說道,“人類之手如此神奇,竟能完成如此壯舉。”這句話似乎特別荒唐且不合時宜。畢竟孩子一般被認為是上帝的恩賜,與人的手工制品極不相同。但很快我們就會聽到這句話的弦外之音,且具有猥褻之意。毫無疑問,這位欣喜的父親是在裝瘋賣傻,以顯示某些事、某些人的愚蠢的。如同權威們所說的那樣,這個表面上毫無意義的回答給我們留下了令人吃驚、使人困惑不解的印象。像我們已看到的一樣,他們會將諸如此類的詼諧的整個作用都歸之于“困惑與啟示”之間的更迭變換。我們將在后文對這一詼諧做出判斷;眼下我們必須心甘情愿地強調這樣一個事實,即這個詼諧的技巧在于它顯示了某些令人困惑而荒謬的東西。

下面的利希騰貝格的一個詼諧在胡說式詼諧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令他感到驚詫不已的是,為什么會在兩個洞正好開在貓的雙眼所在的那兩片皮毛里。”對一些實際上就屬于本體的東西感到驚詫,毫無疑問是愚蠢透頂的事情。它使人們想起了米什萊特嚴肅而認真地發出的一句感嘆,下面是我盡力而回想起的:“大自然把一切安排得多么奇妙啊!孩子一出世馬上會有一位母親來照料他!”米什萊特的這段話的確蠢到了極端,但利希騰貝格的那段話則妙不可言,它有目的地使用了荒誕手法,背后卻另有所指。但那究竟是什么呢?我們必須承認目前我們還不能給予答復。

(八)

現在我們已經從以上兩組例子中發現,詼諧作用的發揮是利用非常規思維的結果——移置與荒誕——作為產生一種詼諧表達方式的技巧方法。那么,人們期望發現其他類型的錯誤推理也具有類似的作用,這無疑也是合情合理的。事實上我們也能夠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

“一位紳士走進一家糕餅店,點了一塊蛋糕;但他很快又把蛋糕退了回去,要求換成一杯酒。他喝完了酒,沒有付賬就想離開,店老板攔住了他。‘你想要什么?’這位顧客問道。——‘你還沒付酒錢呢?’——‘但是我是用那塊蛋糕和你換的酒。’——‘蛋糕的錢你也沒付呀。’——‘可是我沒吃蛋糕呀。’”

這則趣聞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合乎邏輯的,但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那只是一種錯誤推理的貌似有理的幌子。其中的錯誤很明顯地在于,這個詭譎的顧客在退回蛋糕和其換酒之間建立起一種并不存在的關系。這個情節事實上可以分成兩個過程,這兩個過程從賣方考慮是彼此獨立的,只有從買方的意圖角度考慮,它們才可以相互替代。首先他拿了蛋糕,然后又退了回去,因此他在蛋糕上并不欠什么;然后他拿了酒,于是他就欠了酒錢。我們可以說這位顧客在雙重含義上使用了“交換”關系。但是更確切地說,他利用這種雙重含義建立了一種現實中根本無效的聯系。

借此機會,我們要做一次并非不重要的坦白。我們正致力對實例中的詼諧技巧進行研究;因此我們應該保證所選的例子都是名副其實的詼諧。然而,在一些例子中,我們很懷疑它們是否應被稱為詼諧。在我們的研究能提供一個標準之前,我們尚無標準可用。語言學的使用方法是不可信賴的,其本身的合理性還需要考證。要做出我們的決定,我們只能基于某種“感受”,而不是其他東西。我們可以把這種感受理解為,用我們的判斷做出決定時所依據的標準,是用我們的知識所無法把握的。在剛才的例子中我們一定感到懷疑,它是否應該被說成是一個詼諧,或者可能是一個“詭辯的”詼諧,或者只是一段詭辯而已。因為事實上我們尚不知道詼諧的特點到底在何處。

另一方面,下面的例子所表現出的錯誤推理或許可以說是對上例的一個補充,是一個毋庸置疑的詼諧。這又是一個婚姻介紹人的故事:

“小伙子很挑剔那個姑娘,介紹人護著他所推薦的姑娘而同小伙子爭辯。‘我不喜歡我岳母,’小伙子說,‘她是個既刻薄又愚蠢的人。’——‘但是你畢竟不是娶你的岳母,你想要的是她的女兒。’——‘是的,但是她也不年輕了,而且確切地說也并不漂亮。’——‘沒關系。如果她既不年輕又不漂亮,她就會對你更加忠誠。’——‘況且她又沒多少錢。’——‘談錢干什么?難道你要和錢結婚嗎?畢竟你想要的是一個妻子。’——‘但是她還是個駝背。’——‘不錯,可你想要什么?難道她不能有一點缺陷嗎?’”

這確實是個問題,一個并不漂亮的姑娘,年紀也不小了,嫁妝很少,又有一位令人討厭的母親,而且還有著嚴重的身體畸形——這些對于訂婚來說可不是什么誘人的條件。可是這位婚姻介紹人卻能在談到每一缺點時,都能指出那是可以安然處之的,然后他還能把那個不容辯駁的駝背說成是一個小缺點,而每個人都應該允許有一點缺陷。他再次打起合乎邏輯的幌子,這個幌子帶有一點詭辯的特征而且意欲用來掩飾錯誤的推理。很顯然,這位姑娘有許多缺點——其中有些是可以忽略的,但是一項卻不容不考慮:她是不適宜結婚的。這位介紹人表現得好像每一個分離的缺點都可以通過他的托詞除掉,而實際上每一個缺點都會造成對這位姑娘的一定程度的貶低,這種貶低的效果會累加到下一項缺點上。介紹人則堅持孤立地看待每一項缺點,而拒絕把它們整個地加在一起。

同樣的忽略也是引起人們很多笑談的另一類詭辯的核心,但它是否應被稱為詼諧還值得懷疑。

“A從B那里借了一把銅壺。可是當A歸還了銅壺之后,卻受到了B的起訴,因為現在那個銅壺上有一個大洞,已經不能再用了,A的辯辭是:‘首先,我從沒有向B借過那個壺;第二,當我從他那里拿到壺時,那個壺上已經有了一個洞;第三,我把壺完好無損地還給了他。’”每一條辯辭本身看起來都是無懈可擊的,可是放到一起來看,它們就是相互排斥的。就像那個婚姻介紹人創造性地處理那位姑娘的缺點一樣,A把那個本應該被看成是有聯系的整體的東西孤立起來。我們也可能會說:“A在只能用‘或……或……’的地方用了一個‘和’。”

在下面這個婚姻介紹人的故事里,我們發現了另一種詭辯:

“要做新郎的小伙子抱怨新娘一條腿長一條腿短,走路一瘸一拐的。介紹人反對說:‘你錯了,假定你娶了一個兩條腿都健康完好的女人,你能得到什么好處呢?你會日復一日地擔心,難保她不會跌跤,摔斷一條腿而成為終生殘疾。然后再想想那種痛苦、焦慮和醫生的賬單!但是如果你娶了這位姑娘,這些事兒就不會發生了,因為你得到了一個已經過去了的不幸(fait accompli)。”

這個例子中的邏輯表現很無力,沒人寧愿接受一個“既成的不幸”,而這對他來說只是一種可能。這一系列思想中的錯誤在下一個例子中可能更容易說明——這個例子中的方言我還不能完全克服:

“在克拉科夫的寺廟里,大拉比N正和他的信徒坐在一起祈禱。突然,他發出一聲大叫,信徒們匆忙詢問出了什么事,他聲稱:‘就在剛才,大拉比L死于利沃夫。’于是,教區便為死者舉行了哀悼儀式。在接下來的幾天里,人們打聽從利沃夫來的人:拉比L是怎樣死的,他得了什么病?可那些人對此一無所知,他們離開拉比L時,他還健健康康。最后,確鑿的事實證明,當拉比N通過心靈感應感覺到利沃夫的拉比L去世時,他并沒有死,而且依然健在。一個陌生人趁機抓住這件事來嘲笑克拉科夫拉比的一個信徒道:‘當你們的拉比看到拉比L死在利沃夫時,他可出了一個大丑。因為那個人至今還活著。’‘那沒關系,’這位信徒答道,‘不管怎么說,能夠從克拉科夫一眼看到(Kuck)利沃夫畢竟是很了不起的。’”

上面兩個例子中的錯誤推理在這里表現得十分明顯。與現實相比,幻想的價值被過分地提高了,使得一種可能性變得幾乎和一個真實的事件相等同了。越過隔開克拉科夫和利沃夫的那一大片區域遠眺,如果他真正發現了什么,那無疑是一項心靈感應的重大成就。可是這位信徒并不對此感興趣。利沃夫的拉比有可能在克拉科夫的拉比宣布他的死亡時真的死了。但這位信徒卻把強調的重點從令他的老師值得敬佩的條件上,轉移到了對老師的無條件的敬佩上。“In magnis rebus voluisse sat est”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像在這個例子中一樣,出于對可能的情況的偏愛而忽視了現實。在前一個例子中也是如此,婚姻介紹人向未來的新郎建議:由于意外而使新娘成為瘸子的可能性應該被看做是比新娘是否真瘸更重要的事情。

另一組有趣的詼諧與這種錯誤推理的“詭辯的”部分相類似,其中的錯誤推理被稱為“自動的”。也許是出于某種巧合,我將要提出的這一組新的事例又都是婚姻介紹人的故事:

“一個婚姻介紹人帶著一個助手去推薦一位被介紹的新娘,并讓他證實自己所說的話。‘她像松樹一樣挺拔,’婚姻介紹人說。——‘宛若青松,’附和者重復道。‘她有令人傾倒的眼睛,’——‘雙眸美妙,’附和者進一步證實。‘她受的教育比任何人都好。’——‘多么有教養!’‘不過,有一點是真的,’介紹人承認,‘她的背稍微有點駝,——‘好大的駝背!’附和者又進一步證實。”其他幾個故事與此相似,但更有意思。

“當把新娘介紹給新郎時,新郎感到很詫異而且非常不滿意,他把介紹人拉到一邊,低聲地抗議:‘你為什么把我帶到這里來呢?’他責備道,‘她又丑又老,還是個斜視,牙齒齷齪,并且又爛眼睛……’——‘你不必放低聲音,’介紹人插嘴道,‘她還很聾。’”

“新郎在介紹人的陪同下第一次去未來的新娘家拜訪。當他們正在客廳里等候女方的家人出來時,介紹人注意到,在裝有玻璃門的柜櫥里陳列著一套精致的銀盤。‘喂,看那個!從這些東西上就能看出這家是多么富有。’——‘可是,’小伙子疑心重重地問道,‘難道不可能是他們為了今天這種場合而借來的嗎?這樣是為了給人留下富有的印象。’——‘這種想法多荒唐呀!’介紹人反駁道,‘你認為誰肯借什么東西給這家人嗎?’”

在這三個例子中,出現了同一種情況。一個連續好幾次以同樣的方式做出反應的人,在下一個并不恰當的地方也重復了這種表達方式,而且這樣會使他自己的意思成為泡影。由于屈服于那個自動的習慣行為,他忘記了根據形勢的需要來調整自己。因此,在第一個故事里,那位助手忘記了帶他去的目的是為了使未來的新郎對被推薦的新娘產生好感。在一開始,他很出色地執行了自己的任務,當新娘的每一個優點被提到時,他都重復一遍以強調新娘的優點。可接下來他卻繼續夸大了新娘羞于承認的駝背,而他本該把這一點說成是極不重要的。第二個故事中的介紹人被新娘的缺點和毛病搞得暈頭轉向,以致他以自己所知的情況來結束了對那一長串缺點的描述。不過,那肯定不是出于他的本意。最后,在第三個故事中,他迫切地想讓那個年輕人相信新娘家很富有,可是他被這種熱切的愿望沖昏了頭腦,為了使他的證據真實可信,他竟脫口說出了一句令他的所有努力都可能前功盡棄的話。在每個事例中,自動的行為都壓倒了思想和表達方式的適當變化。

這些都很容易被看出來;不過,當我們注意到,正像我們不得不把這三個故事稱為“詼諧”一樣,我們也有同樣的理由可以稱之為“滑稽’(comic),這樣一來就必定會令人困惑了。和任何一種自我揭示及自我暴露一樣,揭示心理上的不由自主性也是滑稽的技巧之一。說到這一點,我們突然發現自己面臨著詼諧和滑稽的關系問題,而這恰恰是我們想要回避的問題。[見導言]這些故事或許只是“滑稽的”而不是“詼諧的”嗎?這里的滑稽與詼諧是采取同樣方式而起作用嗎?還有,是什么構成了詼諧的獨特特征?

我們必須堅持我們的觀點,即我們最后研究的這組詼諧的技巧只不過是提供了“錯誤推理”。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對它們的考察使我們的費解多于理解。可是我們并沒有放棄我們的期望,對詼諧的技巧的更全面的理解會使我們取得相應的結果,這一結果可以作為我們進一步探索的出發點。

(九)

下面用來進行研究的有關詼諧的事例都很容易理解。特別是它們所用的技巧能使我們回想起那些已知的東西。

首先,這是利希騰貝格的一個詼諧:

“1月份是我們向我們親愛的朋友們表示良好祝愿的月份,而其他月份則是這些愿望無法實現的月份。”

由于這些詼諧都表達得長于精巧而短于夸張,達到效果的方式也不是很有說服力,所以我們在開始時多舉幾個例子以加強其效果:

“人生可以分成兩部分。在頭半生里,人們期待著后半生早日到來;在后半生里,人們期待著前半生能夠回來。”

“經驗就在于經歷我們不想去經歷的事。”

(這兩個詼諧都出自費舍,1889[第59~60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汝南县| 和平区| 宁晋县| 响水县| 突泉县| 永丰县| 镇江市| 浪卡子县| 泗水县| 乐都县| 洞口县| 布尔津县| 都江堰市| 嵊泗县| 韩城市| 奉化市| 温宿县| 厦门市| 温宿县| 阿鲁科尔沁旗| 青海省| 九江县| 灵川县| 丽江市| 台东市| 陇西县| 武强县| 安图县| 肇州县| 吉安县| 汪清县| 澳门| 五寨县| 德兴市| 文昌市| 丹凤县| 美姑县| 雷州市| 永川市| 常熟市| 昌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