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稱臣
- 漢武:想做好圣孫,卻成冠軍侯!
- 李英菲雨
- 2085字
- 2024-07-23 19:46:36
劉彧此計,最為攻心。
除了弓兵、巨石投擲,以及埋伏的鑼鼓聲外,李陵按劉彧所想,讓剩下的兵士每一百人分為兩組,互相在山地來回吶喊奔跑。將四百突騎分為四組,每組一百騎順地形拉開距離隱蔽。李陵則親自帶一小隊精銳駐守前沿山谷道口緩坡叢林中,攔住敵軍的逃生去路。
關門打狗,最是暢快淋漓!
這些時日漢軍憋的窩囊氣,終是一泄而出!
只見漫山遍野的箭雨傾盆而下,伴著震天的戰鼓鑼鳴聲,山谷儼然變成了地府的修羅場。
頃刻間,整座山谷伴隨著聲聲大地的嗡鳴,煙塵滾滾,戰馬嘶吼。
如同數萬大軍黑壓壓傾瀉而來!
匈奴兵全然愣在原地,失了戰意,他們怎么都沒想到漢軍竟能等來援軍,明明他們也分兵而為,有部隊牽絆住了李廣利,這些漢軍如同鬼魅,平地而生!
人影翻滾眼花繚亂,匈奴兵只能眼睜睜望著自己身邊站著的一個個漢子,應聲倒下。
慘叫聲不絕于耳。
若是左賢王在此,只怕也會立馬望陣心下駭然。
匈奴兵死在的最后之想,便是漢軍究竟有多少人馬?
李陵心中更是久久無法平靜,只因眼前的一切,都被劉彧算無遺策!
山谷被死亡陰影所籠罩,李陵清楚的看到每個試圖逃出山谷的匈奴兵臉上的希望,立場不同,雖是唏噓,卻也只能變成他的刀下魂。
手起,刀落,馬蹄聲陣陣,人頭滾滾,霎時間,攔截后路的精銳騎兵也都紛紛殺紅了眼。
直到山谷里傳來鳴號聲,李陵才略得以喘息,是劉彧回來了。
劉彧對著山谷內的匈奴兵喊道,“左賢王首級在此!爾等還不歸降天朝?識時務的,天朝自會善待。不識時務的,今日必會埋骨在此!”
說著他將左賢王的首級高高舉過頭頂,原本戰場上廝殺的所有人,都停了手中的動作,怔然地望著騎在馬背上的少年郎,面如冠玉,眸深似海,月光灑在他身上的銀霜襯得更像是殺神現世,勢不可擋。
聞言,漢軍旗語立刻停止了進攻,山谷內烏壓壓的匈奴兵面容驚懼,方才還嗡鳴的山谷霎時寂靜無聲,須臾,是一片兵器呱呱落地的聲音。
一個接一個,直到響徹山谷。
擒賊先擒王,古人誠不欺我。劉彧見狀,心中大喜,面上卻依然清矜克己。
劉彧再次高喊道,皆由山谷的地勢,聲音不斷回蕩在這片浴血奮戰的土地上,“爾等既已放下武器,便該受我大漢的禮遇。即刻傳令,優待俘虜,歸順者,既往不咎!”
漫山遍野還能站立著的漢軍無不眼中動容,“大漢威武!殿下威武!”
“大漢威武!殿下威武!”
分不清這錚錚呼喚來自漢軍還是匈奴兵,劉彧會永遠記得這副景象,在之后無數個戰役中,寬待俘虜,嚴明治軍都是他的基本原則。
眼前的匈奴兵們有的癱坐在地上閉目不語,身側還有同鄉的尸體,有的則是流下兩行清淚,低聲抽泣,可他們都接受了這不可逆轉的敗勢。
直到夜幕降臨,篝火星星點點,漢軍與投降的匈奴兵圍坐火堆旁,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微妙的氛圍。
李陵與劉彧并肩站在高處,望著這一幕,心中五味雜陳。
“斥候來報,方圓數十里已無敵軍,天亮,我們就得與大部隊匯合了。”李陵輕嘆,他看著劉彧的側顏,神思清明,“殿下,還請受臣一拜。”
這是第一回,李陵俯首稱臣。
劉彧知道,此時此刻,李陵這等將才是真正的心悅誠服,他立刻攙起李陵,“騎都尉折煞我了——”
李陵眼眶炙熱,“殿下,今日若無殿下,我和我這些兄弟們,就要埋骨黃沙。我李陵,愿誓死追隨殿下,共赴國難,共創太平。”
劉彧心里早有了成算,且不說這李陵在歷史上是個什么意難平的結局,就算為了自己的后半世在這皇權當道的王朝能茍活,拉班子扯大旗也是重中之重!
像李陵這等人才,來多少他都不嫌多。禮賢下士,才是天家的氣度。
“騎都尉,今日你我志同道合,定能共謀天下事。”
見劉彧沒有拒絕,李陵也松了口氣,他不會看錯,這位殿下…絕非池中之物!
翌日,天邊熹光微弱,晨霧繚繞,按前方斥候來報的大軍方位,想要會合卻不容易。
大軍如今被敵軍牽絆,雙方戰事焦灼,正是難舍難分之時。
而李陵本部人馬已所剩無幾,李陵與劉彧商議,此時軍中傷患眾多,還需好生安頓將養,只得暫時放棄會合之想,李陵毅然下令急行軍返回酒泉郡,一行人日夜兼程,如離弦之箭,生怕耽誤日久,徒增變故。
酒泉郡守袁方早早得了消息,他身著漢制官服,面帶殷勤,在此迎候多時。自然也是沖著劉彧這位皇孫殿下的聲名,這位皇孫只此一戰,必會名震四方,日后怕是不可多得的貴重人物。
袁方是個心思活絡的,自然沒有慢待的道理。
郡守府內,他早已備好佳宴,珍饈美味琳瑯滿目。李陵向來是個愛憎分明的,顯然對袁方的做派心有抵觸,全程面色冷峻,噤聲不語。
劉彧壓低聲音道,“騎都尉,如今已入太平之地,與眾樂樂,也是一件雅事。”
李陵皺了皺眉,“殿下,臣稍感不適,還想先行回營。”
郡守袁方見狀,忙不迭地道,“殿下,我這府中已準備好了上等的客房,還望殿下賞臉下榻。”
劉彧點了點頭,他也想趁此機會多了解一些酒泉郡民間情形,此地常受匈奴清擾,百姓苦不堪言。這郡守府卻能置辦出如此奢華的宴席,未免讓劉彧心中寒意陡生。
李陵告辭后,袁方又換了一批新的舞姬上場助興,她們身姿曼妙,靡音陣陣。其中不乏有匈奴女奴,長相與中原人很是迥異,瓊鼻櫻唇,妖嬈多姿。在中央的那位女奴自有一番風情,面容冶麗,她一身紅裳,皓腕玉足上均佩著銀鈴,隨著舞步搖曳生姿。
劉彧暗自感慨,這比起前世的女明星也不為過,果真是欲以美人迷人眼,才知何為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