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內心的崩裂:霍妮談這個時代的基本焦慮與自我掙扎
- 張蔚
- 4915字
- 2024-07-18 18:10:12
僵硬的人
神經癥病人身上有兩個特征:一是某種固執,二是潛能未被充分開發。
神經癥病人的固執也可以理解成刻板和僵硬,具體表現為缺乏靈活性。因為他們為了克服焦慮,精心構建了一個系統——內心指令系統,這個系統如此重要,讓他們不能根據不同的情境來調整這個系統以做出最合適的行為,任何的調整都會讓他們立刻產生焦慮情緒。人格結構良好的人既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又能夠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和處理,在兩者間找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法。也就是說,人格結構良好的人在行為處事上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與之相反,神經癥病人刻板的人格特質會在特定的情境下自動地、不斷重復地出現。對于病人來說,就算他們知道這些想法和行為是不恰當的,也無法避免。即使他們能夠覺察到自己被這種固執困擾,因此想克服或做出改變,但除了引發焦慮的情緒外,神經癥病人在行為層面卻無力改變它。旁人會覺得他“屢教不改”,其實是因為這種特質已經成為其人格特質的一部分,穩定地存在著。其行為模式和人格特征不能適應周圍環境,還會出現自相矛盾的情況,并且病人在情緒和行為上沒有穩定的表現。
讓我們通過一個強迫型人格的案例來說明這個問題。一個具有強迫型人格特質的人,可以表現為對每件事物都要求做到完美且精確。他這樣要求自己,也這樣要求別人,導致與他人發生許多沖突,也累垮了自己。作為一家公司的老板,他在定下一個項目的框架后應該讓下屬來完成工作,自己休息,最后檢查是否完成即可,他自己也明確地知道這一點。但因為強迫型人格,他要求下屬嚴格按照他制定的具體步驟來做,并且自己在一旁監督,否則他就會感到痛苦。雖然明知這樣的方式影響了下屬才能的發揮,自己又十分辛苦,真是費力不討好,但是他就是無法采取更好的方式。
除了行為上的刻板,患神經癥的人往往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天賦,在發展上受到限制。因為他們將自己建設性的能量都用在應對內在的沖突上,而不是投入實現自身潛能中,實在是一個巨大的浪費。
霍妮將神經癥病人的困難總結成以下五個方面:
1.給予和獲得愛的態度。與正常人相比,神經癥病人更渴望得到他人的愛和贊賞。這會導致一種矛盾——對愛有極度的渴望卻無法感受到自己有這種渴望,或者對愛有極度渴望卻沒有給予愛的能力,因此導致了他們的痛苦。這也讓他們在情感上把自己置于兩難境地——在對他人懷有敵意的同時,渴望得到他人的愛。
2.自體方面。他們的自我評價較低,常常感到自卑。這種自信的缺乏,讓他們在許多方面表現出抑制傾向,既不敢表達自己的愿望和感受,也不能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多數時候,他們感覺被一種病態的恐懼驅使,無力再去應對其他事情。
3.攻擊性。神經癥病人在受到攻擊時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會過多地聽從他人而放棄自己的規劃。他們不是喜歡攻擊、貶低、侵犯他人,就是對攻擊過于敏感,總感覺自己被攻擊。
4.性欲。可以表現為兩種極端,不是對性行為有強迫性的需求,就是對性行為的抑制。前者會采取性迷戀或永不知足的性饑餓形式,為了感到安全或有保障,常常從一段性關系轉移到另一段性關系。他們對性對象缺乏選擇性,是源于對愛的極度渴求。
5.防御機制。采取刻板的、早期的、原始的防御機制,行為舉止等看起來十分幼稚。[32]
基于霍妮本人的癥狀,她對上述表現中的第一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精神分析理論把有無愛、工作和休閑的能力作為心理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神經癥病人通常都會在這方面有各種程度的問題。健康的愛和病態的愛是不同的,讓我們來看看區別:首先,健康的愛是為了獲得愛的感受,病態的愛卻是為了獲得安全感、避開焦慮、掩飾敵意。而且,健康的愛能接受愛的對象是不完美的,并不因為對方的不足而影響兩人的關系;病態的愛卻會將對方理想化,如果對方不能滿足自己,就會貶低對方或想斬斷關系?;裟菘偨Y了病態的愛往往會有的四個特征:
第一,病態的愛會產生過度的嫉妒。當事人會極度害怕對方的離開,表現為過于黏人,時刻需要知道對方的存在;被想象的背叛折磨,也折磨對方。他在極度恐懼的情緒里無力顧及對方的感受,只急于抓住對方;但即便得到,也不相信,因為他沒有被愛過,所以會不可逆轉地產生不被愛的感覺,認為沒有人會愛他,別人的接近和愛的表達會被看成別有用心。因為他無法真正喜愛別人,所以也不會相信他人會真心喜愛自己。我曾有位來訪者是一名全職媽媽,她成天操心著女兒的學習和生活,卻無視女兒想獨立的愿望,女兒快到初中仍無法分床;她經常以學習為名干擾孩子的活動,在女兒快樂的時候叫她去學習。當然,這位母親完全意識不到這些行為出于她嫉妒女兒的快樂,因為她自己不曾有過這些快樂。經過幾年的咨詢,她才愿意承認和女兒睡是她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女兒的。她對所有人的態度都一樣:一方面懷疑、批評別人,嫉妒別人身上那些自己沒有的能力;另一方面又強烈地渴望別人的幫助和支持,希望對方用自己沒有的能力來為自己做事。所以,看起來自相矛盾的現象出現在她身上。在咨詢的早期階段,她用各種方式攻擊我的專業水平,但又害怕因此被我拋棄,同時也知道自己對咨詢的依賴。她從方方面面貶低自己的丈夫,又在日常生活的各種小事上指望著他,并恐懼背叛。
第二,病態的愛還表現在對愛的需求的強迫性上,這類人希望被所有人喜歡。正常情況下,我們知道在一個群體里,肯定會有人喜歡我們而另一些人不喜歡我們,但這不會影響我們與他們共事和完成一些活動。持有病態愛的人卻想得到所有人的喜歡,否則就覺得自己不會存在,無法感到幸福和安全。他無法享受獨處,與他人在一起時又因過度關注自己的表現和他人的感受而不能體驗交往的快樂。對愛的需求的強迫性還表現在其對愛的對象不加分辨上,只要出現在他視野里的人,都是他想依附的對象。獲得他人的愛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他會做出許多犧牲。他在態度上順從對方,表達不同和批評對他來說十分困難;他也會在感情上極度依賴對方,將自己的快樂寄托在對方身上,因為他需要不斷地證明自己是被需要的。這樣一來,又必然加深他被拋棄的恐懼,形成惡性循環。
第三,病態的愛還表現在貪婪上。吃東西時狼吞虎咽,購物時貪多,做事時急不可耐,都可以看成“口欲期”未被充分滿足而固著[33]的表現。比如,性欲、對金錢和服裝的熱愛、對權力和名望的追求,以及許多成癮行為。早期,嬰兒需要與主要的養育者建立聯系,與之有連接以獲得安全感。當求而不得時,他們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與某些物品產生連接。有的人因為被打擊得太重,內心焦慮過于深刻,從而對任何愛都表示懷疑。他們失去了象征化的能力,退為用實際的愿望來取代對愛的需求,表現為永不知足。
第四,病態的愛的另一種表現為要求得到無條件的愛。首先是對方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涵容自己的敵意和行為,無論這些行為有多么無理取鬧。任何的批評都被看作不再愛自己的證據。其次,神經癥病人希望被愛而不必回報,因為自己的無力感而知道不能給予別人愛和溫暖。最后,他們希望對方為自己犧牲。神經癥病人無法從內心感知別人也有需要,內在的敵意隱藏在對愛的要求背面,所以他們冷漠無情,不會為他人著想。這種無情不是他們的品德有問題,只是他們深陷于自身的情緒困擾,無力顧及他人的感受。就像一個置身火海或溺水的人,深感死亡的威脅,只想著如何逃脫,哪里還有余力思考對方此刻的情緒需求?當然,以上這些不會出現在他們的意識里,病人巧妙地為自己構建了正當的理由,例如由于生病或者其他原因,需要他人來照顧自己?!傲硪环N掩蓋自己這種要求的有力理由是:我知道這種要求是不合理的,但這種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我現在既然意識到它是不合理的,今后就可以慢慢改變?!蓖瑫r,他們內心的信念是自己“不可能自食其力,自立自強;他所需要的一切都必須由別人來給予;他生活中的一切責任都必須放在他人肩上,而不是放在他自己肩上”。[34]
關于病態的愛的研究,霍妮在《自我分析》中描述了克萊爾的案例[35]??巳R爾覺察到自己強迫性地依賴同伴,當她和自認為很重要的人分離時,會產生強烈的無助感。在20歲離開家時,她感覺自己無法活下去,直到遇到一位長者,給她教導和幫助,她才好起來。但在遇到各種挫折時,克萊爾會再次陷入這種焦慮中。為了逃出焦慮,她會找到一個人發生緊密的連接,把他看成最重要的,沒有他一切就都沒有意義;而且她會把這種關系理想化,想象他擁有她想要的所有東西,仿佛他就是上帝,自己只需在他面前祈禱就能獲得夢想的一切。當然,這種理想化的結果只能是破滅,因為人不是神。理想破滅后,她不會覺得是自己的想法有問題,只會把失望的原因怪到對方頭上,將愛變為敵意。但她不允許自己對他又愛又恨,所以將恨壓抑下去,變為彌漫的憤怒(如圖1),這些憤怒最終轉化成焦慮。我們可以看看人格發展良好的人的一些表現,以對照自己有無在發展上受限。

圖1 病態的愛形成惡性循環
1.對人有基本的信任和安全感,具有愛的能力。相信大多數人在非利益競爭下是善意的,不會過于嫉妒他人的能力。能夠區分自己與他人的感受與想法,既能獨處也可以享受親密??梢栽诰芙^他人的要求時不伴隨強烈的恐懼和內疚,相信對方有能力為自己負責。能夠修通[36]父母對自己的影響,并讓自己的孩子按照他們喜歡的方式生活。
2.自體方面。發展出獨特的真實自我的活力,清楚自己的情感、想法、愿望和興趣,能夠表達自己,帶著自發情感與他人交往。[37]感受自己是自己行為的主體,為自己而活,而不是被要求;能夠為自己的情感和行為承擔后果。看到自己在事件中的貢獻,而不只是把責任推給他人。接納自己的身體,接受不足和疾病都是自己的一部分,而不是掩飾或否認。
3.攻擊性。更多地享受做事的過程,而不因失敗或成功的結果而過度焦慮。不再害怕自己在競爭中獲勝,敢于成為他人的榜樣。敢于超越自己的父母[38],在精神和物質上過得比他們更好。
4.性欲。有清楚的性別身份,接受自己成年的、有性別特征的身體。有性興奮能力,減少強迫性的性幻想。
5.防御機制。擁有更有彈性、更成熟的防御機制。對自身的沖突和驅力有涵容的能力,能夠感受沖突而不伴有強烈的情緒或極速逃離的想法和行為。
神經癥病人在潛意識里阻礙了自己的成功和快樂,盡管在意識層面他們非常努力地追求著這些。事實上,我們中的多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神經癥,雖然沒有嚴重到導致我們無法工作和生活,但是卻影響了我們充分發展自己的潛能,讓我們失去了本該屬于我們的、更美好的人生。
霍妮在講述克萊爾的案例時,還曾提及克萊爾在30歲時開始了精神分析,因為她感覺自己輕易就會因工作和生活中的不順引發疲倦感,并無力應對。詢問后發現,她的父親是一名鄉村醫生,平時忙于工作,很少和家人在一起;父親全心全意地愛著媽媽,但媽媽專制又自負,覺得自己值得被尊重,粗暴地對待爸爸。她還有一個哥哥,表面上媽媽給了兩個孩子同樣的對待——很多禮物、上學的機會,但是媽媽更偏愛哥哥。她經常被忽視,也被媽媽和哥哥建立的親密關系排斥。在這樣的家庭氛圍里長大的她缺乏自信,只能認同媽媽,雖然媽媽會公開嘲笑她,她卻覺得自己沒有足夠的理由反駁。在她眼里,與漂亮的媽媽和聰明的哥哥相比,自己就像一只丑小鴨。她堅信自己是個不受人待見的姑娘,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過錯。她相信了媽媽的了不起,也因自己是這個了不起的女人的女兒而感到自豪。她放棄了自己的感覺,遵從了家人的意志和看法,不再把自己的愛表現出來,甚至慢慢失去了表達愿望的能力。與人相處時,她在潛意識里遵守的標準是稱贊而不是批評,為此她寧可放棄自己的才能。因為這種態度,她表現得蠢笨,出現了兩種神經癥傾向:一是強迫式的謙遜,二是迫切地想超過他人并比他們強大的需求。這些神經癥傾向影響了她的工作和親密關系。工作中,她不敢展現自己的才華;親密關系中,她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
神經癥的特征
霍妮認為神經癥主要有兩個特征:第一,反應方式上出現某種固執;第二,潛能未被充分開發。
固執具體表現為缺乏靈活性。神經癥病人往往無法根據不同的情境來調整自己的內心指令系統,以做出最合適的行為,他們刻板的人格特質會在特定的情境下自動地、不斷重復地出現。并且,就算他們知道這些想法和行為是不恰當的也無法避免。
此外,神經癥病人往往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天賦,在發展上受到限制。因為他們將自己建設性的能量都用在應對內在的沖突上,而不是投入實現自身潛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