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主動出擊
- 明末:開局造吳三桂的反
- 此生不吃土豆
- 2118字
- 2024-09-18 22:02:00
先派出偵騎散出四周警戒后,車光柱便率兵卒迅速打掃戰場,而陸靖塘竟然發現這股清軍有十個巴牙喇精銳,每人皆身披三層甲,而在這些巴牙喇的身邊則躺著自己的十幾個親兵和上百名順軍騎兵。
此番戰績,足以佐證巴牙喇的實力,令人忌憚。
八旗兵從十五歲開始考核,合格者為步甲,優勝者為馬甲,斬殺一百首級者尊為紅甲,選取騎射雙絕者為巴牙喇。
漢話稱為護軍,一般擔任皇帝貝勒王公大臣的護衛,或是擔任戰前的偵騎查探敵情。
清理其他清軍尸體時,大多只披了一層甲,或是根本無甲,想必這些并未著甲的應該是些漢軍降卒包衣奴才之類的。
今日見到巴牙喇,便說明不久之后清軍定會南下進攻,而作為南下的阻礙保定城便首當其沖會遭受敵軍的攻擊。
隨后劉芳亮為表示感謝,在得知陸靖塘等人糧草不多時,直接命兵卒從城中糧倉中推出整整十車的糧草,饋贈于他。
對于獲得劉芳亮的信任,陸靖塘實感欣慰,便詢問其目前戰事。
當聽到清軍并不是攻下山海關,而是順軍主動后撤讓出山海關,繼而李過親自扛過大順旗幟,組織十萬大順軍隊守在京師的時候,他不由得感慨自己確實沒有看錯人。
自百年前永樂大帝正式建成北京城后,之后興起無數戰事,但卻無任何敵軍可以攻破京師,即便是滿洲引以為傲的紅衣大炮也難以攻破其高大堅固的城墻。
當然,除非京師之中藏有敵軍內應。
有沒有內應陸靖塘不清楚,可能潛伏一些,也可能一個都沒有。畢竟,清軍最喜歡做的便是派人喬裝為敵軍兵卒或百姓,隨其軍隊一同入城,然后作為內應大開城門。
但此番順軍退守京師速度極快,想必多爾袞并無機會可以參雜進去內應。
不過,順軍也有這個塞入城中內應的習慣,如孫傳庭兵敗后駐守的銜便就因為李過安排一些內應偽裝潰兵,這才導致西安被破。
其次,劉芳亮復又提到,他兩日前接到北京方面遣輕騎送來的塘報,得知滿洲在圍攻京師受挫后欲轉變進攻路線,試圖攻取保定一帶,隨后轉入山西,試圖以此切斷京師突圍的后路,并最終達到圍困北京城的目的。
當然,李過并不會讓其如愿。
駐守山西太原的陳永福想必已收到軍令,率軍死守固關,萬不可讓滿洲突破,一路北上大同或者南下至陜西。
因此,大同宣府一帶也有劉體純率重兵鎮守,以確保萬無一失。
畢竟,此番清軍為一舉入主中原已調動其關外所有可集結的男丁,盛京附近再無任何兵力可征,再者所帶糧草并不足以支撐其圍困京師數月,只要京師,山西,與他所駐守的保定守住,那么缺乏糧草的清軍自會退回關外。
到那時,大順便可整兵再行東征!
聞此消息,陸靖塘露出一副沉思的表情。
以為其是因大順此番謀劃有必勝希望,欣賞此次助其襲殺清軍的劉芳亮卻是詢問陸靖塘是否愿意向順軍投誠,并且保證他若是歸降大順,必保舉他擔任一省軍政大員。
對此,陸靖塘自是婉拒。
原因,他并未告知。
見其心意已決,劉芳亮有些許的遺憾,但卻并未強迫,爾后表示只要陸靖塘信守盟約不攻擊順軍,日后若回心轉意仍可歸順大順,方才所提待遇也一并有效。
最后劉芳亮突然提了一嘴,看向他的目光略帶玩味,道:“你可知圍困京師的是誰?是你們明廷的平西伯吳三桂。”
聞言,陸靖塘僅稍感意外,但下一刻便表示理解。
于山海關外斬殺李自成,之后被順軍擊敗落荒而逃一路逃到關外,加上其一家三十幾口被處斬,一連串的變故早已使得雙方成為死敵。
而眼下有滿洲大兵的幫助,那邊亦有其舅舅祖大壽等人從旁說情,吳三桂為報仇定然會朝滿洲借兵不顧一切攻打順軍。
那么由他來主持對京師的圍困,自然合適不過。
當然,陸靖塘并未詢問其關于太子殿下的消息,其一是此時詢問并不合適,二是免得劉芳亮誤解其有其他企圖。
畢竟他可是以一百多人戰死的代價,才勉強換取劉芳亮對他的信任。
這筆交易實在令其有些心疼。
當陸靖塘詢問劉芳亮目前有何打算時,對方抽了口旱煙,道:“我自當奉軍令固守保定,堅壁清野,以此拖住清軍,等到清軍無糧草為繼退回關外后,我等便迅速北上收復直隸,直搗山海關。”
與其說是劉芳亮不切實際的幻想,更可以說是整個順軍高層的預想,陸靖塘卻對此不置可否。
首先,且不說能不能在清軍兇猛的攻擊下守住保定城,然后陳永福與劉體純是否可以堅守住山西,卻切切實實是個不穩定因素。
若是山西一旦被攻破,山西府州縣的糧倉庫存便可支撐其至少半年的時間,而只要有了這半年時間,北京城中的那十萬大軍,加上城內的幾十萬百姓真的可以一直堅持下去嗎?
即便李過嚴令死守,缺乏糧食的北京軍民可否繼續堅守?
加上滿洲必然會不間斷招降,時刻影響著城內軍民死守城池的決心,難保不會有人偷偷大開城門迎接清軍。
再者,若是山西保定的順軍試圖北上解圍,那么很有可能落入清軍的圍城打援計劃之中,以此陷入重圍導致損失慘重。
至此,山西保定同時失守,到那時一個北京城便無任何用處。
彷佛看到陸靖塘的擔憂,劉芳亮不由詢問其緣由,當聽到這一番分析后,饒是其方才頗有信心的表情也頓時變得無比凝重起來。
他料定保定城內有五萬大軍,必然會堅持到清軍退卻,但不敢肯定山西能否會堅守住。
要知道,之前陛下為集結大軍攻下山海關,征調山西,山東等地的駐兵北上,導致眼下山東幾乎無任何順軍駐守,而山西也無多少兵力可以抵擋。
看似無解的包圍圈,實則漏洞頗多。
“陸兄有何見解?”
明白過來后,滿臉憂慮的劉芳亮不由詢問起陸靖塘的建議。
而陸靖塘只給了幾個字,卻令其表情于夜色之下免得更為沉重。
“主動出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