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言站在圖書館三樓的自習區,目光不自覺地被斜對角那個女生吸引。她扎著簡單的馬尾,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面前攤開一本厚重的《量子力學導論》,右手在草稿紙上飛快地演算著什么。
這是他第三次在圖書館遇見她。每次她都會坐在這個位置,面前擺著不同的物理學專著,時而蹙眉沉思,時而奮筆疾書。顧言注意到她的水杯上貼著“物理系林夏“的標簽,杯子里泡著枸杞和菊花,在這個年紀的女生中顯得格外特別。
今天的圖書館格外安靜,只能聽見空調的嗡鳴和翻動書頁的沙沙聲。顧言低頭看了眼自己的筆記本電腦,屏幕上是他正在處理的多元回歸分析數據。作為統計系大四的學生,他正在為畢業論文收集數據,但此刻那些數字卻仿佛失去了吸引力。
他的余光瞥見林夏突然站起身,快步走向書架區。鬼使神差地,他也合上電腦跟了上去。書架間狹窄的過道里,林夏踮著腳尖去夠最上層的一本《量子統計力學》,卻總是差那么一點。
“需要幫忙嗎?“顧言聽見自己的聲音。
林夏回過頭,鏡片后的眼睛微微睜大:“啊,謝謝。“她的聲音很輕,帶著一絲靦腆。
顧言輕松地取下那本書,卻在遞給她時愣住了——這正是他上周借閱過的書。書脊上還貼著他習慣性做的標記:一張印著正態分布曲線的小貼紙。
“你也看這本書?“兩人異口同聲地問道,隨即相視一笑。
“我是統計系的顧言。“他自我介紹道,“最近在研究量子統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物理系林夏。“她接過書,“我在做量子糾纏態的實驗,需要一些統計學的知識來分析數據。“
就這樣,兩個原本平行的世界開始有了交集。他們發現彼此都對跨學科研究充滿興趣,常常在圖書館討論到閉館。顧言會幫林夏處理實驗數據,用統計學的方法優化她的實驗設計;林夏則會用物理學的視角,為顧言的模型提供新的思路。
漸漸地,顧言發現林夏不僅有著理科生的嚴謹,更有著獨特的浪漫。她會在草稿紙上畫下薛定諤的貓,在旁邊寫上“既死又活,就像我對你的感覺“;會在下雨天指著窗外的雨滴說這是“大自然的蒙特卡洛模擬“。
而林夏也發現,顧言冷靜的外表下藏著一顆溫柔的心。他會在她熬夜做實驗時送來熱牛奶,會記住她所有的小習慣,會在她為數據發愁時用統計學知識幫她找到突破口。
某個深秋的夜晚,他們并肩走在校園的林蔭道上。路燈將兩人的影子拉得很長,梧桐葉在腳下發出細碎的響聲。林夏突然停下腳步,抬頭看向顧言:“你知道嗎,在量子力學里,兩個粒子一旦產生糾纏,無論相隔多遠都會保持聯系。“
顧言低頭看著她,月光在她的鏡片上折射出細碎的光芒:“就像我們一樣?“
“嗯,“林夏笑了,“就像我們一樣。“
那一刻,顧言感覺自己的心跳快得像要跳出胸腔。他想起統計學中的概率論,想起無數個隨機事件最終導向這個必然的結果。他輕輕握住林夏的手,感受到她指尖微微的顫抖。
“林夏,“他輕聲說,“我想我們的糾纏態,應該不止于量子層面。“
林夏的臉紅了,但她沒有躲開顧言的目光:“那要做一個長期的觀察實驗嗎?“
“好啊,“顧言笑了,“不過這個實驗可能需要一輩子。“
實驗室的日光燈管在頭頂嗡嗡作響,林夏盯著示波器上跳動的波形,手中的咖啡早已涼透。這是他們第37次重復量子糾纏實驗,但數據離散度始終超過容許誤差范圍。
“或許我們應該換個思路。“顧言的聲音突然在身后響起,帶著圖書館特有的檀木香。他抽走林夏手中的記錄本,修長的手指劃過密密麻麻的數據:“你看這些異常值,像不像泊松分布中的長尾效應?“
林夏轉身時差點撞上他的下巴。自從三個月前那個月夜,他們之間的安全距離就不斷被打破。此刻顧言白大褂的衣角蹭著她的實驗臺,溫熱的呼吸拂過她發頂。
“如果把這些光子對視為獨立事件,“顧言在草稿紙上畫出概率密度函數,“或許可以用馬爾可夫鏈建模...“他的筆尖突然停頓,因為林夏突然抓住他的手腕。
“等等!“女孩的眼睛在鏡片后閃閃發亮,“如果把測量過程看作隨機過程,或許能建立新的關聯矩陣!“她扯過草稿紙開始狂寫公式,馬尾辮掃過顧言的手背。
這是他們獨有的對話方式:林夏用狄拉克符號構建的量子世界,總會與顧言的統計模型發生奇妙的耦合。就像此刻,實驗室的白板上漸漸爬滿兩種不同顏色的字跡,藍色是物理公式,黑色是數學推導,最終在某個奇點完美交匯。
當林夏在急診室門口看到CT片上的陰影時,突然理解了什么叫波函數坍縮。母親躺在移動病床上,蒼白的臉與藍白條紋的病號服幾乎融為一體。醫生說的“膠質母細胞瘤“像一記重錘,將她精心規劃的留學藍圖砸得粉碎。
“夏夏,把存折拿去。“母親虛弱地指著床頭柜,“密碼是你生日...本來想給你存留學保證金...“
林夏攥著那張淡綠色的存折,感覺紙張邊緣快要割破掌心。父親早逝的記憶突然翻涌而來,那年她也是這樣攥著死亡通知書,看著穿白大褂的人把父親推往永遠寂靜的走廊。
手機在口袋里震動,是顧言發來的消息:「伯母檢查結果如何?」她蹲在消防通道里,把額頭抵在冰冷的墻磚上。屏幕上的字跡逐漸模糊,變成蕩漾的水紋。
當顧言帶著連夜整理的醫療數據分析表出現在病房時,林夏正蜷縮在陪護椅上發呆。晨光透過百葉窗在她臉上劃出明暗相間的條紋,像一道未解的薛定諤方程。
“這是全國三甲醫院神經外科的治愈率統計。“顧言把平板電腦轉向她,聲音帶著熬夜后的沙啞,“我按手術方案分類做了生存分析,這些是KM曲線...“他突然頓住,因為林夏突然撲進他懷里。
消毒水的氣息中,少女顫抖的肩膀像風中蝶翼。顧言感覺到襯衫前襟漸漸濕潤,統計學構建的理性世界第一次出現了無法量化的變量。他輕輕拍著她的后背,想起教材上關于異常值處理的章節——有些數據不能簡單剔除,而要理解其背后的生成機制。
斯坦福的錄取通知書和母親第五次化療恰好在同一天抵達。林夏站在病房窗前,看著梧桐絮飄落在快遞信封上。加州陽光穿透紙背,在她掌心烙下滾燙的印記。
“你應該去。“母親拔掉輸液針頭,把存折塞進她手中,“我這病就是個無底洞...“
“可是——“
“沒有可是。“母親打斷她的話,“記得嗎?量子隧穿效應告訴我們,再高的勢壘也有穿透概率。“
林夏在深夜撥通顧言的視頻電話。屏幕那端,他正在整理前往劍橋的行李,統計學專著堆滿了整個書桌。當聽到她說要放棄留學時,顧言突然抓起外套沖出宿舍。
三小時后,帶著夜露的男生出現在病房門口。他喘著氣打開筆記本電腦,屏幕上跳動著復雜的決策樹模型:“我模擬了所有可能路徑,最優解是...“他的聲音戛然而止,因為看到林夏眼中閃爍的淚光。
“你忘了算這個。“林夏伸手觸碰屏幕上跳動的光點。月光從兩人之間流過,照亮她指尖懸停的位置——那是模型里刻意忽略的情感權重參數。
顧言突然合上電腦,金屬扣的脆響在病房回蕩。他單膝跪在病床前,握住林夏和母親交疊的手:“伯母,請允許我修改留學計劃。我和林夏可以申請同所大學,獎學金足夠支付...“
日內瓦的秋雨敲打著CERN會議中心的玻璃幕墻。林夏站在報告廳門口整理深藍色西裝,胸前的名牌寫著“Dr. Lin-Xia“。她習慣性摸了摸無名指上的素圈戒指,這是昨晚顧言視頻時展示的新算法:「用蒙特卡洛模擬優化戒托受力分布」。
“下面有請來自劍橋大學的顧言博士,報告題目《量子貝葉斯網絡在金融風險預測中的應用》...“
當熟悉的身影走上講臺時,林夏感覺心跳漏了一拍。聚光燈下的顧言比記憶中更清瘦,但當他推眼鏡的動作依然帶著舊日痕跡。他們隔著二十排座椅對視,像兩個完成量子遙傳的粒子。
茶歇時顧言在咖啡機旁找到她。他西裝口袋里露出半截鋼筆,正是大四那年她送的生日禮物。“林博士,“他遞來一塊瑞士蓮巧克力,“聽說你剛在《Nature Physics》發了關于量子退相干的論文?“
“比不上顧博士在《Journal of Econometrics》的封面文章。“林夏故意用學術腔回應,卻藏不住嘴角的笑意。他們站在落地窗前看雨,肩膀保持著恰到好處的距離,就像當年在圖書館書架間那樣。
“你知道嗎,“顧言突然說,“我最近在研究婚姻穩定性的預測模型。“
“哦?變量有哪些?“
“初遇時的心跳方差,共同經歷的協方差,還有...“他變魔術般掏出天鵝絨盒子,“未來五十年的相依系數。“
窗外,雨不知何時停了。陽光穿透云層,在CERN著名的粒子對撞機雕塑上折射出彩虹。林夏看著戒指內側刻的公式——那是她論文里的量子糾纏方程,后面跟著顧言手寫的回歸系數。兩個公式用等號連接,像一道跨越光年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