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章

李治的胞兄李泰,自從貞觀十七年以后,就被降爵軟禁起來。父皇崩逝,他是唯一不被獲準進京奔喪的親王。

三年后,也就是在永徽三年的冬天,他病死了。

長孫皇后一母所生的三個兄弟,現在只剩下了李治一人。可是,他的舅父還一刻不停,忙著在他親族的藤蔓上摘瓜下豆,鏟除異己。

唐太宗在彌留之際,有三句遺言,分別是對長孫無忌和褚遂良、太子以及褚遂良個人說的。

他對長孫無忌和褚遂良說:“朕將身后事全托付給你們。太子仁孝,你們是知道的,以后,要好好地輔佐他!”

他又對太子說:“有無忌、遂良在,治理天下之事,你可不必憂心。”

最后,他叫過褚遂良,囑咐說:“無忌盡忠于朕,朕有天下,他出力甚多,朕死后,勿令讒人(說別人壞話的人;讒,chan,音纏)間(jian,音箭,離間)之。”

從這一番話里,我們可以看出,唐太宗把江山交到李治手上,是多么的不放心。事實上,李治并不像他父親想象的那么不懂治國之道。

他以自己謹慎、平和的個性,和善與體恤別人的美德,把天下治理得井井有條。所以,后世史家評論說,永徽之政,有貞觀之遺風。

不過,由于唐太宗臨死前的安排,再加上當年對儲君的擁立之功,長孫無忌成了永徽年間無人可比的實權派人物。

任何重大的事件,都不可能沒有他的參與;而且,凡是他提出的意見,往往帶有最終決策的傾向性色彩。

長孫無忌插手的案件之一,是對高陽公主等人的處置。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的第十七皇女。在武照初入皇宮后不久,她下嫁給房玄齡的二兒子房遺愛。這位公主,后來愛上了才華橫溢的高僧辯機。緋聞不慎傳出,被張揚得滿城風雨。

唐太宗一怒之下,將辯機處以極刑——據說是攔腰斬成兩段。高陽公主從此對父皇恨之人骨,李世民晏駕(帝王之死稱晏駕),她面無悲戚之色,一滴眼淚也沒掉。

高宗即位后,高陽公主繼續為了幾年前的舊賬,在新君面前大告伯兄房遺直的狀。隨后,兩兄弟因財產爭端而同時受到處罰。高陽公主對這種各打五十大板的處理結果非常不滿。

房遺愛有個好朋友,叫薛萬徹,也是皇室的姻親。他的妻子,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丹陽公主。

這就是說,他和房遺愛的身份一樣,都是駙馬都尉,只是輩分不同;按稱呼,薛萬徹該是高陽公主和房遺愛的姑夫。

薛萬徹和房遺愛都想擁立荊王元景——唐高祖的第六個兒子、李世民的異母弟弟,陰謀推翻高宗和長孫無忌的政權。荊王的女兒,恰好是房遺愛的弟弟遺則之妻。

荊王本人對天子的寶座,早已垂涎多時。他曾在家里嘮嘮叨叨地說:“我夢見我自己一手攀著太陽,一手攬著月亮。”謀纂帝位之心,溢于言表。

與其說這些人反對的是高宗李治,倒不如直截了當地說,他們反對的是長孫無忌的專權。他們覺得,皇上對長孫無忌言聽計從,根本不可能為他們的任何事情做主。

參與反對長孫無忌的人,還有駙馬都尉柴令武。柴令武的母親,是高祖的第三個女兒平陽公主,他的妻子,是太宗的七皇女巴陵公主。

他以公主生病為借口,留在長安,同這班心懷不滿的公主、駙馬來來往往。

其實,高陽公主最想做的事,是謀奪房遺直的封爵。

為此,她向高宗誣告說,房遺直對她做出了非禮的舉動。

房遺直無故受冤,索性一不做,二不休,把高陽公主和房遺愛告了一個謀反罪。

長孫無忌受命調查此案。以他的眼光和智謀,這件事在他看來,根本算不上是什么了不得的謀反罪過。然而,他必須借此機會做一篇大文章。他的目的,是除掉與此事毫無瓜葛的另外的一個人。

這個人,就是吳王李恪。

吳王恪,是唐太宗的第三個兒子,他的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楊氏。

故太子承乾被廢為庶人(平民百姓)以后,唐太宗一度想立吳王恪為太子。吳王恪雖不像青雀那樣會討父皇的歡心,但他文武雙全,儀表堂堂,也很受唐太宗的寵愛。

況且,長孫皇后去世以后,他的母親還差點被立為新的皇后。

這兩件事,都因遭到朝臣的反對而沒有成功——楊妃沒能成為皇后,吳王也沒當上太子。在反對他們的人當中,長孫無忌的態度是最激烈的。

或者不妨說,主要是因為長孫無忌的反對,才造成了這樣的結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西县| 泉州市| 民和| 滨州市| 虹口区| 英超| 昭平县| 威海市| 武平县| 莫力| 安达市| 新宁县| 德令哈市| 奉贤区| 武定县| 正蓝旗| 寿光市| 邻水| 兰坪| 汽车| 东城区| 濮阳市| 黎平县| 扎囊县| 濮阳县| 蚌埠市| 宁河县| 万宁市| 山丹县| 望谟县| 赤壁市| 安义县| 肃宁县| 凤山市| 始兴县| 永清县| 高碑店市| 普兰县| 孟津县| 宣武区|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