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如何與人相處(其二)
- 棗園隨筆
- 那邊山上的石頭
- 1630字
- 2025-03-19 09:24:26
有一種關系,最為微妙和復雜,它似遠非遠,似近非近,似恩非恩,似怨非怨,似親非親,似緣非緣。它就是夫妻關系。
對于動物界中的動物,有一種觀點,它們所有的行為都指向了一個最終的目的,那就是繁衍。大自然天然的給了每種動物一套類似的基因,那就是讓他們從出生就知道,要通過努力將自己的血脈延續下去。我們有理由相信,最初形成的人類社會,對于男女結合的根本意愿,也是延續族群。延續族群的根本目的就是通過壯大族群的人口數量來爭取到更多的生活資料。因此,活著并長久的活著,是人類擺脫動物性的一個轉變。
就這樣過了幾萬年,直到鐵制農具的出現和普及,使得一家一戶的小農經濟成為可能。這個時候開始,男女結合關系的穩固才有了生產力基礎。一男一女,或者一男多女,少數地方一女多男關系的固化,充分利用了勞動力和生育能力兩方面都在農業生產上的效率最大化。漢朝以后,人口的增加帶來了社會管理的復雜化,因此在傳統儒家學說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各種法律制度和禮教約束,使得夫妻關系慢慢變得神圣不可侵犯。但說到底,依靠法律約束和禮教條規所約束的兩性關系根本上還是生產關系。
真是不知道男女由愛慕之情到婚姻結合這條路是什么時候開始走的,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兩人在結合之后的絕大部分時間里面,都是相互合作的關系。無論是經濟上的相互依賴,還是感情上的相互撫慰,或者是出于對后代繁育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方面,無不表現出一種相互扶持的關系。這種關系不是血緣關系,血緣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不對等。而夫妻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這點有些類似于利益共生體關系。
那么夫妻關系為什么需要法律和禮教來約束呢,因為它需要這樣的約束才能穩固和長久,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法律和禮教,那么夫妻關系天然是沒有辦法維系的。男人和女人的關系就徹徹底底的變成了利益共生體的朋友關系。書里面常把婚姻比作一個人避風的港灣,但現實中有很大一部分人覺得婚姻是把一個人逼瘋的港灣。這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什么呢?是我們的一廂情愿,是我們的幻想,是我們對于法律特別是禮教所規定教條的過分信任并信以為真。有人干脆就形容這種事叫做:電視劇或者言情小說看多了。婚姻就是合作關系,表面上看,就和一家公司沒有區別。因婚姻形成的家庭都有里子和面子,里子就是融洽的合作關系,不相互約束,不相互指責,有的只是合作,做自己應做、愿做的事情。至于權益問題,因為沒有辦法將權利和義務進行量化,就很難衡量到底是你對我付出的更多還是我對你付出的更多。但在面子方面,總是還要表現得體面一些,至少在這個婚姻還有條件繼續維持下去的時候,要表現的有面子。
既然夫妻本質上是合作關系,那么說到底,本質上還是友情,這友情也區別于一般的友情,是帶有一些親情的友情。有一句俗話,在這里才能深切感受到它所講述的道理: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要知道,這個世間的事都是無所住的,感情和利益也是一樣,沒有亙古不變的道理。那么一個婚姻的維系,說回來,還只能依靠法律和禮教的約束才能維持。因此,現實生活中的夫妻二人,都要對以上的道理進行深刻的反思和領會,生活本不易,就不要再為難自己,也不要再為難別人。沒有那么多的責任和義務,沒有那么多的應該和不應該,也沒有那么多的必須要怎么樣。兩人就是親密的朋友,共克時艱的戰友,共同實現后代繁育的長期合作伙伴。兩個人,誰也不天然將誰完全的占有,因為那是奴隸社會才有的事情;誰也不是誰的雇傭工或者佃戶,因為那是封建社會才有的事情;誰更加不是誰的附庸,因為那是殖民時代才有的事情。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人格,我們也要都清楚的認識到,我們都有自己的生活,因婚姻結合而成的家庭只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一個停留的地方而已,就好像我們在工作日停留在辦公桌前。除了上班時的利益共生關系,除了夫妻二人的相互扶持的朋友關系,我們還有更廣闊的天地可讓我們來追尋。我們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追尋自己的夢想,有屬于自己的生活。但這一切的前提,是不破壞我們的利益共生相互扶持的基本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