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天注定?
- 棗園隨筆
- 那邊山上的石頭
- 1689字
- 2025-03-21 07:44:44
這個問題我們在這里不妨從哲學的角度闡釋。在宇宙框架下,所有的事物都是無所住的,所有的法也都是沒有定數的。那么我們在這里討論天注定的理論,還有什么意義嗎?有的,我們接下來的討論會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這個世界,更重要的是認識我們自己。
自從我們步入社會,前十幾二十年的教育經歷成功的讓我們的思維方式都顛倒了過來,我們看待這個世界上任何的事物的方式都是反的。這其中的原因,在“我們看到的世界為什么是顛倒的”一篇文字中有詳細的分析和闡釋。顛倒的思維方式第一位要問的是:快給我說,我該怎樣做才能成功。我們所謂的成功,就是明天,最遲下個月,我就要成為遠近聞名的成功人士,到時候我比你們任何人都強,那些欺負過我的人,你們都給我小心點兒。當半年過去了,我們還沒有掙到下半年的房租的時候,就開始懷疑那個告訴你成功學秘籍的人的可靠性了。你于是在一個不知道星期幾的下午,溜達到街角公園,哪里坐著一位白發老婆婆,叫住你說:小伙子,我看你今年有一步官運。你摸了摸兜里明天吃飯的一百塊錢,徑直走了過去。
我們很多人都在一遍遍的重復上面的故事,不同之處在于不同人的故事有著不同的版本,但卻有著相同的本質。我們通過所學和思考,在腦子里面產生的智慧不止一次的告訴我們,世事無常,應無所住。但是我們也知道,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由規律決定的事物的發展方向還取決于當下所有支撐這件事情的條件。我們還了解到,人并不知道這件事情發展的推動力或者條件到底有多少,到底哪個條件在這其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你也許稱這樣的事情為不可知論,而我卻要稱這樣的事情為不可知中的可知。因為我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條件的,而事物的發展取決于條件的變化導致的矛盾的變化。我們往往不知道這件事情的支撐條件到底有多少,但是卻可以了解到這件事情的支撐條件中沒有什么。而當沒有這樣的條件時,這件事情是絕不可能朝著有這個條件的那個方向發展的,這是可知的。我們在關注一件事情的發展時,不要只考慮結果,要更多的關注條件。
再回到天注定的問題上。一個人當他立志要做一件事情,特別是他還給這件事情的做成限定了一個時間。那么他能否有可能做成這件事情,從他起心動念的那一刻,就已經注定了。當他無論如何都不太可能有較高的概率獲得某些條件的支撐的時候,這件事情的發展方向就會是事與愿違的。而當我們具有讓這件事情可能走向我們預想的結果的條件的時候,它會自然而然的向前走,不是因為我們想它就成或者我們不想它就不成的。每件事都有它自己的運行規律。出生在印度偏遠山區的一家貧苦人家的小孩,大概率沒有孟買高種姓家的小孩這輩子生活的好。這叫天注定。并不是宿命論,是貧苦人家的小孩在印度目前的社會結構、生產力水平和生產關系條件下,貧苦人家小孩大概率會貧苦一輩子,而孟買高種姓家的小孩大概率會比絕大多數印度人都過得好。很多人在成功或者落魄的時候,會很自豪或者悲壯的對別人說:我命由我不由天!實際上,之于成功的人,你說他貪天之功也不為過,因為那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他的成功,是條件具備了的因果不虛;之于那落魄之人,那句話也不過是為他打氣罷了,不信你看,當下個月的房租交還沒有著落的時候,月底那幾天他就會有些心律不齊了。不要動不動就試圖和天叫板,那是徒勞和無明的表現。我們沖不破的那“天”實際上是條件和規律的綜合體,規律就在那里,條件在我們起心動念的時候就在那里,它們綜合起來給我們指明了一個方向,我們要從其中洞察出這樣的一個方向,只有朝著這個方向走才是正確的,這個方向你可以稱作是“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所能做出的努力,就是在不變的規律面前,觀察那些可能發生或正在發生變化的諸多條件,并利用這些條件的變化,微調我們的方向,這些我們做出的微調,可以讓我們沿著這條路走的更高、更遠,這種根據你洞察出的條件的變化而做出的調整,你可以稱作是“運”。
自此,我們再也不需要將“認命”作為一個消極的詞匯來使用了。那是對天地萬物變化規律的深刻認識,和對條件決定結果的因果論的準確把握。每個人都有其自身不同的條件,好好利用這些條件,去做那些我們該做、能做的事,這樣,每個人的一生都將是不平凡的、充滿意義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