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剿義士太守妄興兵 (4.9k)

同日,甘寧下令讓甘虎等人,在甘家塢外的江邊空地上豎起錦帆旗幟,搭建起粥棚。

命令傳達之后,眾錦帆豪杰們立刻忙碌起來,不亦樂乎。

一眾今番豪杰經過兩個時辰的辛勤工作之后,兩座粥棚便在江邊拔地而起。

此時,錦帆賊那十分顯眼的旗幟,在江風的吹拂之下獵獵作響,一切都顯得是那么井然有序。

沈彌和婁發(fā)二人,見到江邊搭建起兩座粥棚,猜測是甘寧有意救濟眾人,于是便紛紛奔走相告。

轉眼之間,近千名流民便聚集在粥棚周圍,場面擁擠而喧鬧。

流民們望著搭建好的粥棚,卻未見糧食送達,臉上不禁露出疑惑之色,紛紛大聲議論,有的甚至忍不住破口大罵,催促在場的錦帆豪杰盡快把糧食發(fā)給自己。

一時間,場面變得有些混亂。

不久,甘寧率領甘虎、何平、蒲氏全三人,以及一眾蠻族壯漢,還有眾多錦帆豪杰來到施粥現場。

流民們見甘寧等人到來,情緒愈發(fā)激動,紛紛上前將甘寧圍住。一旁的甘虎和蒲氏全二人,見到一眾流民湊了上來,紛紛圓睜虎目,怒視著這群喧嘩的流民。

見到二位壯漢上前,流民們方才止住些許聲音,但依舊有著嘈雜的聲音傳來,令甘寧不禁皺起了眉頭。

甘寧此時,在甘虎和蒲氏全的護衛(wèi)下,徑直走到粥棚之前,目睹眼前這副混亂的情景。略微沉吟之后,突然爆發(fā)出一聲震耳欲聾的喝令:

“都給老子閉嘴!”

此話一出,流民們目光瞬間凝聚在甘寧身上,一時間紛紛暗忖,看來這黃臉壯漢,就是此間主人。

就見當下的甘寧,古銅色的皮膚下,透出凜凜威風,寒星般的眼神閃爍下,顯出堂堂樣貌。雙眉漆黑如重墨,胸膛寬闊似虎熊,極為孔武雄壯。

甘寧此時,身著開襟錦袍,腰懸金鈴,一舉一動,都蘊含著萬夫莫敵的氣勢;一聲斷喝,如同獅子怒吼一般,震耳欲聾。

“諸位……今番你等巧合之下,來到我甘家塢落腳,也是一場緣分。我不忍見到你等流離失所,故此設下這兩座粥棚,專門接濟爾等……”

眾人聞言,心中頓時明了。

原來這粥棚果真是為他們而建。

一時之間,眾人臉上均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紛紛靜默下來,聆聽甘寧接下來的話語。

見眾人終于安靜下來,甘寧露出微笑,隨即拍了拍手。

少時,就見十名錦帆豪杰出現,他們押著兩輛馬車,車上擺放著四個巨大的木桶,桶中裝滿了香濃的米粥,看上去頗為誘人。

此刻,米粥的醇香隨著江風輕輕飄散,一眾流民紛紛嗅到這股香氣,喉嚨間不自覺地吞咽起了口水來。

繼而,四周回蕩著一陣流民肚子咕咕叫的聲音。

這些流民本就是因荒而來,多日未曾飽餐,此時見到這四桶令人垂涎的米粥,眼中不禁閃爍著渴望的光芒。

他們饑餓至極!

所有人都已被這亂世帶來的饑荒,折磨得苦不堪言!

就在這時,一些膽大的流民不由自主地邁步向前,靠近這四桶米粥。

錦帆豪杰們見狀,立刻橫刀而出,刀鋒在空中劃出一道寒光,狠狠地砍在地上,發(fā)出了一陣清脆而有力的聲響,仿佛在警告眾人,保持現場秩序。

那些靠近粥桶的流民見狀,紛紛縮了縮脖子,不再妄動。

隨后,四桶米粥被細致地擺放在粥棚之內,整整齊齊,散發(fā)著溫暖的熱氣。

甘寧見一切就緒,此時稍作停頓,便再次高聲言道:

“諸位,我深知你們饑餓難耐,你們許多人出身貧寒,如今淪落至此,也非爾等所愿。但我這甘家塢,從來不養(yǎng)閑人。你等若想食粥,便須展示你們的能力。若有真才實學之人,我甘家塢不僅提供糧食,還會給予住所庇護。你們可聽明白了?”

此言一出,眾人陷入了沉寂。他們心中暗自思忖,原來吃一頓粥也要如此麻煩。

就在這時,有人忍不住出聲質疑道:

“我等也曾在其他地方接受過救濟,卻從未聽到過這樣的規(guī)矩,實在是太麻煩了……”

“就是啊,你這漢子,如果要給就給,不給就不給,何必這么多廢話……”

甘寧聞言,冷笑一聲,這種情況早在他的預料之中。

他深知,在這亂世之中,需要救助的何止千人萬人,若是全天下的苦難百姓都指望著他一人去救,即便他甘寧能夠肋生雙翅,有三頭八臂之能,又如何拯救得了所有人?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即便我等將糧食全數交給你們,若是你們不求進取,終有一天會坐吃山空。到了那時,又有誰能來救助你們?在這亂世之中,能有一個安身之地,已是不易。你們應當明白這些道理。”

甘寧苦口婆心的話語如同一記警鐘,敲響在每個流民的心頭,一時之間,眾位流民,皆露出思索神情。

“漢家兄長,小子昨日做了一天苦力,今早又未曾進食,不知可食粥否?”

甘寧循聲望去,見到說話這人正是小兒何平。于是露出微笑,心下暗忖,這小子果然十分誠信守諾,聽從自己號令行事。

于是當下,甘寧不露聲色,悠悠言道。

“當然可以,不知你這娃娃有何能耐?”

何平聞言,微微一笑,隨即步出隊列,昂首挺胸,目光堅定地望向甘寧。

“小子自幼隨寨中兄長們進山打獵,習得一手好射術,不知算不算能耐?”

“且為我展示一二……”

甘寧話音未落,何平遂取弓引箭,目標指向江邊那行緩緩升空的水鳥,沉著地說道。

“且看小子試射那第三只水鳥……”

言畢,何平手腕一抖,瞬發(fā)一箭,就見那根箭矢如流星般劃破空氣,正中那第三只水鳥。

此時的一眾板楯蠻人,都是何平同族,見到自家少年這手極為露臉的神射,紛紛為何平歡呼喝彩。

“好!好!好!平娃兒果真有兩下子。來人,給何平盛一碗粥來……”

何平聽到甘寧夸贊自己,又聽到眾人的喝彩聲,露出頗為自得的笑容。

旋即,一位錦帆豪杰端來一碗熱氣騰騰的米粥,遞到甘寧手中。甘寧接過粥碗,從身邊的布袋中取出少許黃澄澄的石蜜粉,正是之前給何平炫耀時的那一小塊石蜜,之后令甘虎用鐵錘砸碎而成。

此時,甘寧將蜜粉灑入粥中,然后遞給何平。

這一幕落在眾多流民眼中,不禁紛紛面露困惑,心中暗自揣測甘寧用意。

“這黃臉漢子好生奇怪,為何往米粥之中添加石子,這粥還能吃嗎?”

“我聽說,有的郡里的貪官在施粥的時候,會往粥里暗添沙子,這人倒是更加過分,竟然連避諱都不避諱了?”

何平卻對這些流言蜚語不以為意,而是徑直從甘寧手中接過粥碗,輕輕吹了幾下,隨后一小口一小口的品嘗起來。

這副情景,此刻落在許多流民的眼里,令他們垂涎欲滴,更有甚者竟然已經留下了口水,自是按下不表。

少頃,何平已經將碗中米粥吃干抹凈,滿足的神情溢于言表,他眨巴著眼睛看向甘寧,贊許道:

“漢家兄長這粥,摻入蜜粉之后,更加甘甜,美妙爽口,味道真是好極了。小子此刻,只覺渾身充滿力氣,似乎還能再射出一箭……”

話音剛落,何平再次引弓,瞄準那群尚未飛出視線的水鳥。

“這一次,小子要取那最后一只……”

話音未歇,何平已然放箭,精準地命中了那只最后的水鳥。這一神乎其技的箭術瞬間震撼了在場的所有流民,就連自詡本事極佳的錦帆豪杰們,都不免為之動容。

此時的流民之中,已經有人不禁開始揣測,這少年是否因甘寧加在粥里面的神秘粉末,而獲得了如此驚人的射技。

就見當下,有些流民們已經無法按捺住內心的渴望,紛紛趨步走向粥棚,并依次排列成整齊的隊伍,他們紛紛向在場的錦帆豪杰們講述著自己的過往經歷,每個人眼中都流露出希望的光芒。

“俺會種地打鐵!不知能吃粥否?”

“小人略通武藝,前番曾在軍中待過,不知能吃粥否?”

“奴家會織布匹,采桑養(yǎng)蠶。不知好漢可否賜給奴家一碗粥果腹?”

……

只要有一人行動,便會有人跟隨,流民們也是一樣。

此刻他們見到自家鄉(xiāng)親行動,紛紛跟隨著腳步,秩序井然地排隊等候領取粥食。旁邊有識字的甘家塢村民,記錄下他們的姓名、籍貫以及所掌握的技藝。

一切井井有條,自不贅言。

甘寧目睹這一幕熱鬧有序的場景,微微點頭。他出身后世軍旅,自然是深知糖這種東西的重要性。

在后世的華夏,白糖已被視為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它不僅能夠為士兵提供必需的能量,還有著其他不可忽視的用途。

“日子也是好起來了……看來下一步應該面對的,就是太守那邊……”

甘寧眉頭緊皺,開始思索接下來的謀劃。

……

同日,益州,巴郡治所,巴西漢昌縣內。

且說這巴郡太守句陽,近日里心頭一直籠罩著一層愁云。

上司益州牧劉焉送來的征糧命令上,涂抹修改之處甚多,像是一份草稿。

尤其是征糧數目之上,那明晃晃的六成兩個字,讓他感到十分不解,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他也曾經派出手下前往綿竹詢問情況,但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手下們到了綿竹治所,甚至連劉焉的面都沒有見到,就被打發(fā)了回來。

于是,在反復思量之后,句陽決定還是遵照劉益州的“命令”,將這寫了“六成”的征糧令抄錄完畢,蓋上了自己太守的印信,隨后分發(fā)至郡內各縣。

他深知,漢代官場之中等級森嚴,而自己這枚太守印信,又是花費了不少心思,通過關系從京城的十常侍之處購得。

雖然在東漢末年,朝廷賣官鬻爵行為已經是人盡皆知,很多豪族為了取得官位都這么干過。但是,句陽一想到自己的上司是現在是那位出身漢室宗親的劉焉,還握著自己買官的把柄,便感到沉重的壓力。

外界盛傳,劉君郎曾在北方幽州冀州一帶擔任過刺史。黃巾之亂期間,他率軍大破十萬黃巾軍,旗下將領鄒靖、吳懿等人,都是勇猛無比。

更何況劉焉一到益州,就殺了為惡地方的益州刺史郤儉,可稱之為殺伐果斷。

同時又聽聞傳言,在劉焉征討黃巾軍時,曾得到一支義軍的協(xié)助。

那義軍的首領雙耳垂肩,臂長過膝,擅長使用雙劍。

他麾下有兩員勇將,一位是面如重棗,美髯飄飄,手握青龍偃月刀。

另一位則是面黑如炭,豹頭環(huán)眼,手持丈八蛇矛,二人皆有著過人的勇力。

這三位兄弟,都是天生異相,勇猛無比。只可惜自己沒有機會見過,也不知道這些人有沒有來益州。

總之,劉焉手下,目前真可以稱得上是人才濟濟。

句陽心下,不禁暗自嘆息:

“若我郡中也有這樣的猛將相輔,或許面對云霧山的盜匪時,也不至于如此窘迫。”

此時,句陽正在府中后堂處理公務,心中紛亂如麻。

他本不懂得軍事,如今因劉焉的“六成”征糧令,導致郡內征兵之事也變得極為棘手,令他頗感不順。

少時,就見兩位孩童步入后堂。

這兩位孩童,是句陽的兩個兒子,乃是同胞兄弟,長子句安,次子句扶,年僅七歲,都聰明伶俐之人。

此刻,二句見父親正在忙碌,且神情憂慮,他們便乖巧地在一旁等待,待父親處理完公事再開口。

句陽抬頭,正好見到兒子們站在自己面前,略顯不悅地責備道:

“不是告訴過你們,在為父處理公務時,不可打擾嗎?為何還如此頑皮?”

句安和句扶聞言,卻溫順地回答:

“嚴師已經在堂外等候多時,他看起來非常焦急,所以我們才來告知父親。”

句陽聽后,臉上露出驚喜之色。

“嚴將軍來了?哎呀,怎么不早說,快請快請!”

句安和句扶相視一眼,心中有些委屈,父親并未詢問他們任何事情,卻先責怪了自己一番,不禁感到有些悶悶不樂。

要說這句陽口中的嚴將軍,名叫嚴顏,巴郡臨江人。目前官拜巴郡中郎將,乃是一位勇猛之士。其人年近四十,擅舞一口大刀,臂生神力,能開一石之弓,是當地的一位英雄人物。

句安與句扶這對兄弟,日常除了讀書練字之外,便跟隨嚴顏將軍修習武藝,以強身健體,磨礪意志,故而口稱嚴顏為嚴師。

不久,嚴顏步入后堂,向太守句陽見禮。禮畢之后,嚴顏面帶憂色,沉聲說道:

“太守大人,吳子遠將軍遣人送來書信到此,請?zhí)卮笕诉^目……”

句陽接過信件,細致地閱讀了一番,隨后嘆息一聲,將信件交還給了嚴顏。

“唉,子遠將軍此來,必是要問罪于我也……”

嚴顏隨后接過信件,略讀數行,便已明了信中內容。

信上措辭,確實十分激烈,大概說了三件事情。

首先,益州牧劉焉對句陽征糧不力的行為表示不滿,認為他延誤了期限。

其次,劉益州命令句陽著手開放郡下各縣,引導流民,好生安置。

最后,則是吳懿將軍個人的指責。

他責備太守句陽治理諸下郡縣不利,導致其妹吳莧先前在臨江一帶遭受水匪驚擾。

吳懿在信中語氣堅決,要求句陽在十五日內生擒錦帆賊匪的首領甘寧,且不得傷害其性命,必須給自己一個說法。

這倒是頗為不尋常。

嚴顏稍作沉思,眉頭微皺,對句陽說道:

“前兩件事,本將已從其他郡縣有所耳聞。唯獨這第三項,錦帆賊的首領甘寧究竟有何能耐,竟敢去捋觸吳子遠將軍的虎須?”

句陽憂心忡忡道:

“這事本官如何知曉?本官未曾踏足臨江縣,對其中詳情并不了解。倒是嚴將軍出身臨江,可曾聽聞過甘寧此人?”

嚴顏略一沉吟之后,緩緩道來:

“確實有所耳聞,那甘寧和本將出自同縣。其人乃是甘家塢人士,少有俠名,聚集了一批稱為錦帆賊的水上盜匪。他雖有過荒唐之舉,但并未如信中所言那般不堪。吳將軍對甘寧的怨恨從何而來?況且以往剿匪都是不計生死,此次卻要我們生擒此人,實在令人費解……”

句陽聞言,眼神中掠過一絲凌厲之色,語氣堅決地喝道:

“原來不過是區(qū)區(qū)水匪,本官有嚴將軍在此,有何可懼?嚴將軍略微出手,想必就能馬到功成。這也算本官為郡內做了一件實事,否則,我這個巴郡太守之位,恐怕也難以保全……”

這正是:臨江水畔傳義名,以才施粥聚人丁。卻逢太守中奸計,妄動肝火起刀兵。

……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威市| 滦南县| 汪清县| 合水县| 蒲江县| 昭平县| 南投县| 雅江县| 瓦房店市| 株洲市| 靖远县| 诸城市| 鹤庆县| 托克逊县| 东源县| 璧山县| 长阳| 贵溪市| 滦南县| 苏尼特右旗| 宜昌市| 梓潼县| 武隆县| 仙桃市| 仙桃市| 通辽市| 军事| 西吉县| 遂宁市| 方城县| 富锦市| 本溪市| 固安县| 河南省| 晋州市| 英超| 远安县| 东丽区| 中江县| 灯塔市|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