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中文版序
- 精神的奧德賽:羅洛·梅傳(心理學大師傳記)
- (美)羅伯特·H.阿布朱格
- 859字
- 2024-07-09 10:50:18
很高興將《精神的奧德賽:羅洛·梅傳》介紹給中國讀者。研究和撰寫這本關于羅洛·梅生平的作品耗費了數十年的時間,這是一項愛的勞動。在羅洛生命的最后八年里,我與他相知相伴,我們在周末一起度過許多時光,在散步、用餐時聊天,也在更正式的訪談環境中交談。他向我談起他早年的人生理想,他的著作的起源,以及他對歐洲和美洲泛濫的技術和工業化所帶來的文化危機的廣泛感受。
我們談到了他的偶像——克爾凱郭爾、尼采、濟慈、雪萊、華茲華斯、喬治·艾略特、托馬斯·哈代和馬修·阿諾德等人,他們本能地意識到自己所處的時代不再以傳統宗教和社群作為信仰和共同價值的源泉。事實上,梅認識到,心理治療本身既是現代弊病的一種癥狀,也是一種不適當的療愈方法。他看到社會中有許多人正過著一種由匿名的他人所決定的空虛生活。然而,他也認識到人們對真實的渴望,對認識自我的渴望,這往往是人們尋求治療的動機。1994年6月,就在他于85歲去世的幾個月前,我們最后一次見面。通過我們的談話、通信,以及他大量的信件、日記和收藏品,還有他發表的作品與日益增多的心理學史文獻,我覺得已經準備好將從中獲得的素材編織成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展示羅洛非凡的一生。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么梅的生活和工作,或者說寬泛的人文主義心理學,深受西方科學、宗教和文化的影響,會讓深諳自己的歷史、精神生活和智慧典籍的中國讀者感興趣?當然,對美國文化和歷史的好奇心無疑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我認為還有一個更深刻的原因。梅將自己的使命視為回應日常生活變化危機中人類對意義的基本需求,而中國在過去幾十年中也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她以螺旋式的發展進入了制造和研究領域,她見證了數百萬人從傳統的農村生活走向引領了這場經濟革命的城市就業。毫無疑問,對許多人來說,這些變化意味著更好的生活,但也會讓人迷失方向,需要個人勇于面對變化,減少對曾經似乎堅不可摧的生活方式的依賴。
我希望你會喜歡這本書,因為它向我們展現了羅洛·梅及其生活和思想,我也期待你能對他在你所處的文化中的魅力做出自己的判斷。
羅伯特·H.阿布朱格
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
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