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有條不紊
- 重生南唐,讓大唐再次偉大
- 拋開事實不談
- 2629字
- 2025-08-13 00:02:00
孫朗、曹進只是無名小卒,歷史上,他們也就在這一戰中留下些筆墨。
林仁肇雖比不得李弘冀一招制敵,卻也沒耽擱多少時間。
兩位主將一死,朗州軍本就不多的抵抗,瞬間土崩瓦解,紛紛扔下武器,抱頭蹲地。
騎兵只堪堪殺了一個對穿,還沒等調轉馬頭。
后方的步兵更慘,如狼似虎的趕至,卻連立功的機會都沒有。
朱元第一時間拍馬來到李弘冀身邊,奉承道:“殿下竟然能一招制敵,當真勇武非凡,末將佩服!”
李弘冀心下暗道,如果跟孫朗、曹進都有來有回,還真白瞎了這副好身板,以及這么多年的苦練。
又如何能跟趙匡胤掰掰手腕?
嘴上卻道:“朱將軍也沒讓本王失望!”
簡單的商業互吹過后,李弘冀將目光移向蹲在地上的降軍。
這支先鋒,雖經歷了沅江、益陽兩戰,但人數占據絕對的優勢,又采用了突襲,兩戰折損的人數,還不如朱元帶隊的一次沖鋒造成的傷害大。
雖然士氣全無,可人數眾多,甚至,比李弘冀的援軍還略多出一些。
至于益陽的守軍,最多三五百個活人,還幾乎個個帶傷。
收攏這么多俘虜,敵我比例相當,可是個技術活。
另外,禁軍狂奔而至,卻只能接收俘虜,心情可想而知,對待俘虜自然談不上客氣。
不過,他們更多的是怒其不爭,下手還有點分寸。
而那些剛才還被圍殺的益陽守軍,雖然得以幸免,可同袍兄弟罹難,刺刀見紅,心情可想而知,動起手來,就有些不管不顧了。
身為南唐皇子,李弘冀自然不能偏袒這些降軍,但這些人可都是實實在在的勞動力,他還打算讓他們接受勞動改造。
另外,朗州軍雖然士氣全無,可人數擺在那兒,真要做的太過火,未必不會鬧出亂子。
于是沖著發泄的益陽軍道:“待會兒還要認領各營戰死的兄弟,你們剛剛經歷了一場鏖戰,先下去包扎休息,收攏降軍的工作,就讓馳援的禁軍兄弟們來負責吧!”
古人對于尸身完整以及身后事,極為看重。
朗州軍的尸體,他可以一把火燒了,免得引發瘟疫。
但這些戰死的本方士兵,雖不能一一安葬,但眼下即將入冬,馬革裹尸還,還是勉強可以的。
另外,他連這些士兵來自哪里都不知道,撫恤等相關事宜,也需要這些幸存者輔助工作。
聽聞事關戰死袍澤的認領,加上他們各個帶傷,也確實有些脫力,連忙領命,就地休息。
李弘冀這才轉向禁軍:“你們雖然沒能殺敵,但若非迫于你們的壓力,敵將也未必敢與本王殊死一搏,敵軍更不可能這么快投降,本王都記在心里了,不會少了你們的賞賜。”
禁軍聞言,頓時怨氣全消,轟然叫好。
待到安撫好己方的情緒,李弘冀方又開始發號施令:“朱元!”
“末將在!”
“領一千禁軍外圍戒備,凡未經召喚膽敢起身者,直接射殺!另帶你所部親衛,沿資水巡弋?!?
“是!”
“趙鐸!”
“卑職在!”
“領一千禁軍,于營前的空地上,圈出一塊看押場,等待收攏降兵?!?
“林仁肇!領五百禁軍,兩兩相對,持兵刃列出一條押俘通道……”
這一點很有必要,別看朗州軍攻打益陽守軍,沒有多大的損失。
但本質上還是菜雞互啄,雙方的戰力,并沒多大差距,主要是仗著人多勢眾,出其不意。
讓他們卸去武器、甲胄,在手持利刃的通道里走上一圈,可以極大的起到威懾作用。
待到朱元三人各自領命,他方命余下的五百禁軍,將卸去兵刃甲胄的俘虜,分批排隊押送至通道。
又吩咐手下的親兵,舉起大旗,揮舞起來。
……
山坡上,陳喬、李平、吳廷紹三人,面面相覷。
本以為會是一場鏖戰,沒想到,剛一接觸,便分了勝負。
他們畢竟不在現場,還擔心會出現變故,待見到禁軍有條不紊的開始收押俘虜,方才徹底放下了心事。
陳喬面露喜色,最清楚內情的李平,也不禁松了口氣。
而吳廷紹早已沒了之前的驚慌,撫著須,與有榮焉道:“殿下果然有萬夫不當之勇,實乃我大唐之幸啊!”
陳喬道:“最難得的是,如此多的降軍,三言兩語,便有條不紊?!?
他的角度雖與吳廷紹不同,但言語間也滿是贊嘆。
李平表現的最是四平八穩,可內心卻是暗潮洶涌。
陳喬和吳廷紹二人,只看到了這一戰的表象,而他,則十分清楚,今日這一仗,看似李弘冀只憑一腔孤勇,倉促應戰。
實則,卻是料敵先機,深謀遠慮的結果。
如此干凈利落的勝利,只是為此前的鋪墊,做了一個完美的收尾罷了。
正想著有的沒的,忽見營寨前大旗揮舞,他連忙道:“殿下如今正值用人之際,既然那邊大局已定,咱們也快些過去,看看能不能幫上什么吧!”
吳廷紹撇了撇嘴,推諉道:“殿下若是用得上咱們,讓人帶幾匹馬來,豈不更快?十一二里地呢!咱們這兩條腿……”
李平吹捧道:“怎么會用不上?李某和陳大人也就罷了,最多幫忙記錄一下,做些筆桿子工作,那么多傷兵,可不指著吳大人坐鎮嗎?
吳大人不必擔心,這不是還有騾車嗎?糧草那邊不缺,咱們帶點咸肉,多少犒勞一下?!?
陳喬聞言,氣不打一處來,吹胡子瞪眼道:“有騾車前面你怎么不說?”
“前面情況緊急,這不是沒想起來嗎?況且,這騾車如何比得上戰馬?”
陳喬看了李平一眼,饒有深意道:“那還等什么?咱們快些走吧,莫要讓殿下久等了!”
一開始倒還罷了,現如今,他多少猜出來,李平的種種做法,是出自何人授意。
……
營地內,重新搭建好的帳篷內。
李弘冀察看了一下傷員的情況,開口道:“李建期呢?”
“李將軍戰死了。”
“誰是副將?”
“陸孟俊。”
話音剛落便有人不忿道:“那鱉孫跑了,我親眼看見他帶著手下的親信,騎馬跑了。”
李弘冀隱約記得,陸孟俊是馬希崇一系的楚地降將。
他冷哼一聲:“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轉而好奇道:“你們都是本地人?”
“嗯!小的們都是潭州本地的?!?
李弘冀本就聽出了他們的口音,得到確認越發好奇道:“既然都是本鄉本土,他們怎么還下死手?是你們力戰不降嗎?”
要知道,一支軍隊的強弱,除了身體素質,戰斗素養等因素以外,抵抗的意志也尤為重要。
散兵游勇,十分之一的傷亡,便會潰敗、投降,傷亡三成還未潰敗,都可以稱之為精銳。
而益陽的這支守軍,幸存者不足四分之一,卻還在拼死抵抗。
李弘冀看著他們也沒有點精銳的樣子,便下意識的以為,他們心向大唐,還想借此打開話題,趁機褒獎一番。
沒成想,此話一出,這些士兵卻各個面露難色。
他們不是沒有投降,只是對方壓根就不接受。
可這些話,又怎么可能如實稟告?
哪里都不缺聰明人,見場面沉默,倒是有人開口道:“大王有所不知,俺們都是跟著馬氏歸順的大唐,那賊軍頭子孫朗、曹進,本就不忿邊帥厚待俺們,早就恨透了俺們……”
他雖然沒有明說,但李弘冀卻聽懂了。
不過,不論如何,到底也是為大唐流了血,再較這個真,顯然不合時宜。
便點了幾個沒怎么受傷的益陽守軍道:“好了!這營地你們比較熟悉,找幾口鐵鍋,先燒點熱水,一會兒軍醫到了,再給傷員包扎。”
“還……還有大夫呢?”
李弘冀道貌岸然道:“你們為我大唐流過血,本王自然要給你們醫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