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沙場揚威
- 重生南唐,讓大唐再次偉大
- 拋開事實不談
- 3098字
- 2025-08-12 00:05:00
“朗州軍真的來了?殿下何時出發的?怎么沒人叫起我?”
剛爬至土坡半山腰的陳喬,便發起了三連問。
給吳廷紹下藥,那是班門弄斧,但陳喬卻是無妨。
他不似吳廷紹一般好忽悠,必然會讓李弘冀派人去給潭州報訊,那樣,邊鎬便不可能如歷史上一般,棄城而逃。
吳廷紹卻沒功夫理他,眼睛死死盯著遠處,捶胸頓足道:“李建期怎么這么沒用!怕是等不及殿下趕到……這可如何是好……”
李平只得安慰道:“吳大人莫慌,即便李建期等不及殿下救援,但朗州軍剛經歷一場廝殺,必定力竭,殿下以逸待勞,必可輕易拿下!”
三人隨軍也只是累贅,李弘冀把他們丟在營地,并留下隨李平傳旨的十名禁軍,另有醫療隊,及一些后勤人員,看守營地,順便充當護衛。
陳喬見二人不搭理自己,只得自己爬上土坡,打眼看去。
只見益陽營寨已然火光沖天,一片狼藉,雙方已然短兵相接。
雖然乍看之下,難分彼此,但看著如狼似虎,毀掉柵欄,從外圍殺入營寨的士兵,戰局不問可知。
再看李弘冀所部,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他連忙一把扯住李平,問道:“邊帥援軍何時能到?”
李平聞言不禁遲疑,李弘冀臨走時特意交代,讓他務必拖延給邊鎬傳訊。
原以為,陳喬醒來,一時半會也未必能夠想到,沒成想,一上來便讓他犯難。
李平還沒能找到借口,吳廷紹卻猛然一跺腳:“遭了!剛才殿下走的急,忘了派人傳訊了!”
“什么?”陳喬驚呼一聲,“快!還不快讓人給邊帥傳訊!”
“是是是!”吳廷紹說著就要招呼留守的禁軍。
李平只得硬著頭皮,打斷道:“殿下走得急,也沒顧得上留下戰馬,此時再去傳訊恐怕來不及了。”
正說著,只見一隊人馬從營帳后方溜了出來,頭也不回的向南奔去。
看數量足有數十人,他連忙抬手一指,道:“那想必這是李建期派去潭州求援的傳訊兵,咱們還要看守營地,又沒有馬匹代步,還是靜觀其變吧!”
如果是李弘冀在此,只從人數便能夠看出,這一行必定是見勢不妙的逃兵。
而陳喬和吳廷紹都沒有這方面的經驗。
不過,陳喬還是皺眉道:“傳訊怎么用得著這么多人?該不會是逃兵吧?”
“想必是擔心被敵軍所阻,人多點好突圍吧?況且,即便是逃兵,也得往潭州逃吧?總快過咱們。”
李平糊弄了一句,連忙打岔道:“你們看,殿下加速了!”
前一段,因為有地勢和植被遮掩,雙方又陷入混戰,李弘冀自然要盡可能掩藏行跡。
而益陽守軍的營地前,有三四里的開闊地,這個時候已經沒了遮掩,自然需要提速,以免給孫朗、曹進列陣整隊的時間。
看出戰事危急,他也不等禁軍的步兵,丟下二十個親衛,讓趙鐸帶隊督戰。
自己則帶著林仁肇和朱元,以及約莫五百騎兵,啟動了沖鋒。
起初,因為距離過遠,陷入交戰的雙方,因為彼此的喊殺聲,沒注意到騎兵沖鋒的動靜,待到發現之時,已經不足兩里。
益陽守軍看到援軍,涌起了希望,但戰局崩潰,也只能翻不出什么浪花。
孫朗、曹進畢竟有軍力上的優勢,倒也能夠分兵,只是,時間倉促,雖然召集了千余士兵,卻來不及列陣。
影視劇里,兩軍廝殺往往是近距離搏殺,但實際上,真正的兩軍對壘,雖然也會佩戴短兵,但往往在一方崩潰,追擊戰時才會使用。
正常情況下,士兵們都是手持三四米長的長矛,互相對戳。
所以,面對嚴陣以待的步兵,除非是鐵浮屠那樣的重騎兵,一般不會從正面硬沖。
因為那樣無異于讓騎兵往長矛上撞,即便能夠沖陣成功,傷亡也不會小。
通常騎兵在面對步兵方陣時,都是采用切角戰術,利用騎兵的機動力,沖鋒至步兵陣前,再向兩冀散開,利用步兵方陣拐角,擴大己方接觸面,實現局部的半包圍。
而一旦側冀被沖破,步兵便很容易出現潰敗。
不過,那是正常情況下,而今,李弘冀雖只有五百騎兵,但面對的卻是來不及結陣的步兵。
而此前朗州軍摧毀的障礙物,更給騎兵的沖鋒提供了便利。
孫朗、曹進見勢不妙,連忙招呼牙兵,帶著近百騎游走于側冀。
做為叛逃的降將,他們深知,此戰不成功便成仁。
雖然來不及結陣,可李弘冀只有五百騎,至于后方的步兵,前后脫節,且看著也不過兩千來人。
他們對于唐軍的戰力本就不屑,雖然剛經歷一場突襲,但損失不大。
只要能夠延緩這支騎兵的沖鋒勢頭,亦或是吸引這支騎兵追擊自己,即便不能反敗為勝,也可讓戰局陷入僵持。
他們吸取上次沅江的經驗,沖破營寨的時候,便派人渡河給中軍的王逵報喜。
這半場開香檳的舉動,眼下卻成了救命稻草。
二人帶著近百騎,在側冀游走,見唐軍并未被己方吸引,又繞了個弧線,做出銜尾追擊的架勢。
卻聽前方一名身披甲胄的青年,暴喝一聲:“大唐燕王李弘冀在此,誰敢一戰!”
孫朗、曹進聞言,不約而同的露出喜色,相視一眼,異口同聲道:“有何不敢!看某來取你首級!”
他們深知,這一戰若不能大獲全勝,王逵和劉言未必還敢進攻朗州。
而作為此戰的先鋒,又是叛逃的降將,很有可能會被當做替罪羊。
聽到這路援軍居然是李弘冀帶隊,頓時冒出了擒賊先擒王的念頭。
即便不能生擒,只要殺了李弘冀,也能斷了朗州的退路。
只是,他們哪里知道,李弘冀何嘗不是這樣想的?
不得不說,孫朗、曹進的選擇,已經是眼下能夠做出的最優解。
雖然,二人所帶的近百騎起步較晚,李弘冀完全不必理會,甚至有信心在他們追擊之前,一鼓作氣,將步兵殺個對穿。
可一旦沖入敵陣,必然會被延緩沖鋒的速度。
而這期間,也足夠孫朗、曹進帶著百余騎提速,甚至,彎弓搭箭,等待己方沖出的那一刻,突施冷箭。
雖然未必能造成多大的損害,可李弘冀在這支親衛上花了太多的心血,不想有任何無謂的損失。
另外,他也清楚孫朗、曹進的處境,知道他們必然會死戰到底,倘若能夠擒賊先擒王,不但可以極大的打擊敵軍的士氣,還能避免他們帶領敵軍,負隅頑抗。
“朱元帶兵沖陣!仁肇隨我來!持斧的歸我,持刀的你來,不必留活口,速戰速決!”
李弘冀倒是想讓林仁肇帶隊,但隊伍里還有一半是朱元的親兵,他擔心一旦朱元改變方向,他的那些親兵會不知所措。
自己這頭就簡單多了,離他最近的二十名當值親衛,自覺的跟著自己轉向,林仁肇則稍微麻煩一點,點了兩個小隊長的名字,便有二十騎拍馬跟隨。
余者則頭也不抬,跟著大隊殺向敵陣的步兵。
眼見著李弘冀和林仁肇只帶了四十騎,向己方襲來,孫朗、曹進頓時大喜過望,連忙就近迎了上去。
不同之處在于,孫朗、曹進身后的騎兵,不自覺的放緩了馬速。
而李弘冀和林仁肇身后的親兵,根本沒有停下的意思,直接讓開二人,從兩側殺入。
一時間,兵對兵、將對將。
李弘冀直奔手持大斧的武將而去。
眼看著越來越近,敵將舉起大斧,作勢要砍,他身子猛然前探,持槍佯刺,卻忽的一個鳳點頭,長槍重重的拍在對方的馬頭之上。
噗的一聲悶響,馬頭凹陷,前腿一軟,慣性的往前栽倒。
“你不講武……”
德字還沒出口,李弘冀的槍頭已經借著拍在馬頭的反彈之力,上撩向了對方的面門,槍尖一戳,捅破了對方的咽喉,幾股血箭從槍頭噴濺而出。
然馬勢不止,李弘冀槍桿上挑,就這么生生將人掛在了槍頭,掄起槍桿,風扇似的掄了兩圈,待到嘎巴一聲,脖頸斷裂,無頭尸體被重重的甩落在地。
說時遲,那時快,尸體重重跌落在地,待到塵土散去,四肢還在抖動抽搐。
他并不清楚對方姓名,之所以選擇這位,因為斧頭雖然沉重,但動作必然遲緩,更利于他速戰速決。
倘若不是在戰場上,他倒是有興趣試一試對方的力道。
此刻,越快斬殺敵將,越能夠起到震懾敵軍的作用,也能夠盡量減少己方的損失。
眼見著李弘冀猶如天神下凡,敵方頓時沒了心氣,唐軍這邊則士氣大振。
李弘冀趁熱打鐵,將掛著頭顱的長槍朝天上一舉。
舌戰春雷:“殺!”
隨即,他不理會仍然在與另一位敵將纏斗的林仁肇,甩著掛在槍尖的頭顱,直奔肝膽俱喪的敵方騎兵,高呼:“下馬投降不殺!”
另一側,看見這一幕的朗州軍,早已腿肚子發軟,眾親衛則士氣高漲,猶如砍瓜切菜一般,吶喊著沖入敵陣。
而遠處的己方步兵,看見李弘冀這天神下凡的一幕,更是你見我慌我見你忙,飛奔戰場而來,生怕來晚了湯都喝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