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青春的地雷--憂郁(2)
書名: 戰勝青春的敵人:當代青少年的心理困惑與自我調適之道作者名: 牧之 成杰編著本章字數: 4922字更新時間: 2014-12-09 22:22:55
多數抑郁癥患者還伴有軀體癥狀,如睡眠障礙、疼痛、乏力、胃部不適、食欲欠佳、心慌氣急,以及各個系統的癥狀。隱匿性抑郁癥患者往往沒有情緒低落等典型癥狀,卻以軀體不適為主。其特點是癥狀雖多,卻以頭痛、失眠為主,尤其是容易早醒。此外,還有晝重夕輕的晝夜節律,以及春秋季節重而夏季輕的季節性規律,并多有焦慮情緒,女性病人月經期焦慮癥狀加重。
2.抑郁癥自我測評方法--伯恩斯抑郁癥清單(BDC)
美國新一代心理治療專家、賓夕法尼亞大學的Burns博士曾設計出一套抑郁癥的自我診斷表“伯恩斯抑郁癥清單(BDC)”,這個自我診斷表可幫助你快速診斷出你是否存在著抑郁癥,且省去你不少用于診斷的費用(表3-1)。
每一項問題回答分4個等級:沒有(0)、輕度(1)、中度(2)、嚴重(3)。0~4分沒有抑郁癥;5~10分偶爾有抑郁情緒;11~20分有輕度抑郁癥;21~30分有中度抑郁癥;31~45分有嚴重抑郁癥并需要立即治療。假如你通過BDC抑郁癥清單測試表測出你患有中度或者嚴重的抑郁癥,說明你的青春已經為憂郁所侵擾。
如何讓青春走出憂郁的沼澤
一般人面對壓力時,都要找到自己的調適方法,對于青少年的憂郁也是一樣。但是青少年尚在學習階段,應付挫折的能力有限,思考模式的廣度也不夠,再加上外來許多的壓力,若無法正確地處置自己的憂郁情緒,長久下來可能會造成青少年的身心障礙及精神疾病。
1.家庭支持最能預防青少年憂郁情緒的產生
根據某項調查顯示,青少年中每五人就有一人憂郁情緒傾向偏高。他們主要的支持管道來自同學,不過家庭支持與否卻是最能影響其憂郁程度的大小,家庭對青少年的支持度越高,憂郁程度也越低。心理學專家指出,青少年的憂郁傾向可以從情緒、生理、認知三方面變化來觀察,例如:情緒波動快,會有突然之間憂郁的現象,食欲不佳、注意力不集中、常感覺頭昏。如果只是出現其中一種現象,可能只是憂郁情緒,只要家人或朋友給予較多關心、溝通,就可以舒緩青少年憂郁的情緒。但如果每一種癥狀都出現,且持續三個星期以上,影響青少年成長以及與他人的互動,這時就必須求助于精神科醫師或學校輔導老師的協助。其實憂郁癥就像是心靈上的感冒,只要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都可以完全康復。為了讓青少年與社會大眾正視憂郁癥,有個基金會拍攝了“下一次的微笑”憂郁癥宣導短片,以說明家人可以協助與支持青少年遠離憂郁情緒。片中偶像明星楊丞琳飾演一位可愛的HipHop少女,卻因罹患憂郁癥而逐漸封閉自己,在家人溫暖的關懷及一位網絡上神秘人物支持下,開始接受治療。據楊丞琳透露,在拍短片前,自己也曾出現一點點憂郁情緒,幸好常與母親分享心情,得以釋放憂郁情緒。她建議,如果青少年出現負面想法時,一定要提醒自己,換個角度思考,改變想法,才不會一直陷入憂郁的情緒。
2.心理教育
這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基本形式,其最終目的是保護和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因此,心理教育不僅是普及心理衛生知識,還是矯正青少年心理困惑的認識結構。應該通過有針對性的座談,使青少年對心理保健知識有一定的掌握。
3.心理咨詢
這是幫助青少年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礙,使他們能適應社會生活,處理好人際關系,順利完成社會角色轉移。心理咨詢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在于咨詢員對來訪青少年給予的信任,給予的理解(即設身處地,將心比心)。咨詢過程中,咨詢員的動之以情,要遵循聆聽(讓受詢青少年宣泄)、保密(有些深層內容的絕對保密)、疏導(對其提出的特殊問題作面對面的指導)的態度及原則,可以及時有效地化解青少年們的心理問題。咨詢過程是雙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過程,這樣的方法能使青少年消除精神壓力,達到心理轉化的效果,因而可以有效避免憂郁心理的出現。
4.心理治療
由于心理醫生有意識地和困于心理問題的青少年患者建立關心、尊重、了解和指導的關系,而且還會依問題的需要,使用適當的心理矯治方法,因而能夠更有效地減輕或消除青少年生活學習中的不適應心理現象及行為,并培養適應習慣,促進健全成熟的人格發展,抑止形成心理憂郁的可能。
中學生抑郁情緒的釋放
1.意思療法
所謂“意思療法”,就是通過糾正不正確的思想,抑止或改變那種過分的、狹隘的情緒感應。情緒抑郁的中學生,其痛苦的根源在于不正確的消極思想總是包含著對問題的嚴重曲解,思想里彌漫性的消極感占據著支配地位。意思療法的主要精神就在于“自尊”、“自信”,必須正確看待自己。每一個人都知道“自我”是最重要的,可總有些人不尊重自己、不愛惜自己。他們可以喜歡朋友、喜歡知識、喜歡自然,卻不愿意喜歡自己。如果他們不快樂,那么何不把自己當作一位值得尊敬的朋友來對待呢?意思療法是一種比較易行的方法。情緒抑郁時,可“武斷”地認為自己的想法不對。要從好處和積極的方法著想,以微笑面對痛苦。學會宣泄不良的情緒和苦悶,以減輕心理上的壓力。美國有一位心理醫生做過一個實驗,他把44名患有抑郁癥的人分成兩組,同時接受為時12個星期的治療。其中有一組采用“意思療法”,另一組則服用當時認為是最有效的抗抑郁癥藥物。接受意思療法的19名病人中,有15人完全康復了,而接受藥物治療的25名病人中僅僅治愈了5人,有8人由于藥物的副作用而退出??梢?,“意思療法”是擺脫抑郁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2.加強自我教育,培養健康心態
心境平和、心情舒暢是心理健康的基礎。青少年要正確了解自身的個性特點,學會采用理智、轉移、升華、宣泄等方法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逐漸改掉不良的性格特征;合理地對待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要懂得根據環境的需要來設計自己的行為和目標。當自己的能力達不到自己既定的目標時,就應對目標進行調整,而不強迫自己去做力不從心的事;直面人生,善待失敗和成功,能意識到在人生的道路上挫折與失敗是難免的,只有保持樂觀的情緒、良好的心境,才能提高自己適應環境的能力;要做到不為世俗所媚,不為流行所擾,不為名利所累,不為浮華所惑,不為富貴所淫,不為失敗所困,以寬容大度之心待人,以豁達飽滿之情處事,使自己成為生活的主人。
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健康情緒
作為中學生來說,學校對其身心發展的影響作用不容忽視。良好的校風學風、嚴謹的治學態度、豐富多彩又積極健康的科技、文體和娛樂活動等是青少年成長的良好環境因素,有利于培養他們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樂觀愉快的心境,從而增強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保持心理平衡,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學校教師應充分發揮其積極情緒的感染作用,組織學生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活動中感受快樂情緒的體驗,校園內適當增設健康安全的娛樂場所及設備,以幫助學生宣泄不良情緒,預防抑郁情緒的出現。
大學生憂郁情緒的預防與調節
1.正視自我,勇于接受現實
馬斯洛在研究有關自我實現的實驗時發現:心理健康的人對世界的知覺是客觀的,他們能按照生活的真實面目來看待生活,他們能按照自己的本來面目來正視自我,并能夠坦然地接受現實中的我,包括現實中我的缺點和不足。相反?熏心理不健康的人,他們對世界的知覺是主觀的,他們不能正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以致于出現狂妄自大、目無一切,他們不能坦然地接受自己?熏以致出現自暴自棄、心灰意冷等。
2.努力加強自身個性修養
每個人的個性特征是不同的,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就存在著神經類型強弱、靈活性的差異;智慧高低、能力大小的差異;性格內向或外向、獨立或依賴的差異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性格特征有各自不同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但是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當一個人性格特征中積極因素多于消極因素時,他在人生的道路上成功的機會可能多些。因此,我們每一個學生應該努力加強自身個性中的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這也是消除心理障礙,促進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如:增強理智感,克服主觀臆斷;增強自制力,克服激情性沖動;增強自信心,克服自暴自棄;增強利人觀念,克服利己思想;增強寬容精神,克服狹隘偏見;增強法制觀念,克服懦弱性格等。
3.確立符合自己實際的抱負水平
心理障礙往往源于挫折,而一個人在心理上能否體驗到挫折感,與他的抱負水平密切相關。如果自我抱負水平過高,失敗的機會則愈多,則更容易體驗到挫折感,如:一門功課兩個人都考了80分,如果一個人原定目標為90分,他便有可能產生挫折感,而另一個人原定目標為70分,他便沒有挫折感。因此?熏大學生在制定學習計劃時,不僅要考慮目標價值的大小,且還要充分考慮到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如果條件不具備、目標實現的可能性極小,即使是很有意義的目標,也不應列入計劃。
4.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學生健康的心理狀態是由良好的學校心理環境熏陶而成的,而良好的學校心理環境是由學校人際關系構成的,這主要反映在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上。這些關系處理得當?熏就能形成團結合作、患難與共的凝聚力;如果這些關系緊張?熏就會造成彼此冷漠或敵視,甚至是幸災樂禍、勾心斗角的耗散力。目前不少大學生普遍反映人際關系難處,有痛苦不愿找老師談心,有煩惱不愿找同學訴說,從而造成內心的壓力、痛苦得不到正常排泄,為心理障礙的產生埋下了隱患。因此,建立良好的學校人際關系,對于排除心理障礙,促進心理健康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要建立良好的學校人際關系,大學生必須首先學會以善意的態度與人相處,而不是以敵意的態度待人;尊重別人,而不是強加于人;真正地鼓勵與贊美,而不是虛偽地恭維與奉承;友好地勸告與批評,而不是粗暴地諷刺與攻擊等。另外,作為教育工作者也應注意:(1)時時以自身的良好形象為學生樹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榜樣。如:對學生一視同仁,處事公平合理,正直無私,不拉幫結派,不扶植親信等。(2)教師對學生要付出朋友式的愛心、誠心、細心與耐心。如:主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習能力,及時解決學生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積極分擔學生生活中的憂慮與艱辛,并時常為學生之間的正常交往與情感交流鋪路搭橋等。
5.培養積極向上、健康樂觀的情緒
實踐表明?熏在健康情緒狀態下,青年學生的知覺活動、思維活動,特別是智力和創造活動才得以充分發揮。而在挫折狀態下消極情緒的連續產生,會引起心理失衡,導致心理障礙的產生。
處于青年時期的大學生,生活經歷少,遇事易沖動,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常常因一點小事而動感情,或振奮、激動,或喪氣、失望等。因此,教育學生如何調控自己的情緒,是擺脫心理障礙,促進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調控的辦法有:(1)積極預防。我們知道,情緒活動中樞盡管在邊緣系統,但最終還是受到大腦皮層的調節,受到認識過程的影響。因此,我們可以通過正面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以及辦事果斷、處事不驚的良好個性,從而從根本上預防不良情緒的產生。(2)合理調節不良情緒。如果大學生遇到挫折,產生煩惱、憤懣、沮喪、焦慮、彷徨等不良情緒時,應該學會用適當的方法進行調節。調節的方法有:宣泄,即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場合,向適當的對象傾訴內心的不快,以減少內心的痛苦?,F代人本主義大師羅杰斯曾以自己的親身體會向我們闡明宣泄的妙用。他說:“我以親身的體會可以證實,當你處于精神痛苦時,如果有人能聽你訴說衷腸,同時又不試圖評判你,不替你承擔責任,不打算改變你,你就會感到非常愉快”;轉移?熏即把注意力暫時轉移到其他事情上,以緩解或沖淡不愉快的心情;壓抑,即靠意志的作用把不愉快的心情壓在心底,不讓它表現出來,以期在適當的時候再加以調節。
6.塑造良好性格,注意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
馬克思說過:“生活就像海洋,只有一直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一個人一旦擁有堅強的意志,他就會創造出驚人的奇跡。人生不會一帆風順,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挫折和困難,因此苦惱和痛苦很難避免,關鍵是看能否在痛苦中再次振作起來。平時多參加集體活動,多做些家務,尤其是磨練意志的事情,嘗試堅持到底的樂趣,這樣對鍛煉自己的意志品質是大有好處的。同時還要樹立必勝的信念。作家丁玲曾經講過:“人,只要有一種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艱苦都能忍受,什么環境也都能適應?!毙拍钅苁谷水a生堅強的意志。一個人的信念可能是積極的也可能是消極的,積極的信念會使人樂觀向上,朝氣蓬勃。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在時光里暗自生長
- 做了這些事,人生就會不一樣
- 毛澤東青少年時代的故事
- 好成績男孩一定要做的50件事
- 出語驚人(開啟青少年智慧故事)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在時光的長河里等候花開
- 愛國為民的故事(中華典故故事全集)
- 決定孩子命運的12個習慣(第2版)
- 夢想是成功人生的起點
- 青春美文精品集萃叢書·回憶長廊系列:回憶是畫滿童真的彩紙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如果灰姑娘沒有玻璃鞋
- 青少年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青春伴讀系列:青春是細話初心的夢想
- 北大送給青少年的人生處方
- 高效學習,從來都不靠熬
- 啟迪學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粉紅色的信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