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贏得他人信任和擁護的領導藝術(6)
- 卓越之道:杰出人物領導藝術全書
- 鶴斐編著
- 5365字
- 2014-12-10 15:09:56
在這塊戰場上,印度人民完全被發動起來了,從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到不可接觸的“賤民”;從印度教徒、穆斯林、基督教徒,到猶太教徒;從老人、中青年,到幼小的孩子,從男人,到一直受奴役受壓迫的婦女。大家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從各個領域,一齊向殖民當局開展了斗爭。他們一次次地使印度社會陷于癱瘓狀態,一次次地迫使殖民當局無法運轉其統治機器,一次次地削弱英國人的力量,一次次地震撼著人們的靈魂??偠灾?,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發動起了印度全國人民,對殖民當局構成了致命的威脅。
不但如此,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還使印度人民徹底丟掉了幻想,擺脫了恐懼。正如尼赫魯所說:“在英國統治下的印度的主要心情就是恐懼,是一種普遍滲透的使人窒息的絞勒一般的恐懼;怕軍隊,怕警察,又怕廣布各地的特務,怕官吏階級,怕那意味著鎮壓的法律,還怕監牢;怕地主的代理人,怕放債人;又怕經常待在門口的失業和饑餓。正是在這種彌漫一切的恐懼中,甘地的鎮靜而堅決的口號響起了:‘不要怕……’不合作運動鼓舞人們毫無畏懼地堅持真理。于是,人民肩頭上的一層恐懼的黑幕就這樣突然地揭掉了?!?
他們赤手空拳,面對敵人的大棒、刺刀、監獄,無所畏懼,勇敢地沖上去,任憑敵人的大棒落在自己身上,刺刀扎到自己的肉里而決不動手反抗,也決不后退。他們不再怕軍隊,不再怕警察,不再怕特務,也不再怕那些欺辱印度人民的各種法律,更不怕失業的威脅和饑餓的折磨。只要甘地一聲令下,他們隨時隨地準備響應,跟隨甘地去戰斗,去挨餓,去坐牢,去犧牲。
面對這樣一支強大而又人員眾多的非暴力運動大軍,英國殖民當局束手無策。面對這支大軍的獨一無二的領袖圣雄甘地,更是愛恨交加。他們對甘地恨之入骨,恨不得將他置之死地而后快。特別是丘吉爾這位英國著名的首相,對甘地發起獨立運動脫離英國,恨得咬牙切齒。他們對甘地既怕得要命,怕印度人民跟著他走,形成一股強大的不合作力量,動搖英國殖民統治的基礎。同時他們又離不開甘地,擔心沒有了甘地,印度人民會脫離非暴力斗爭的軌道,走上暴力斗爭的道路。
無論如何,印度人民還是跟著甘地走了。盡管他們時不時地采取一些暴力手段,從而越出了非暴力斗爭的軌道。但在總體上,他們仍然沿著甘地指出的道路前進著。英國當局迫于戰后世界風起云涌的民族獨立運動和甘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產生的結果,不得不派出一位年輕有為的印度副王蒙巴頓勛爵前往印度處理印度獨立的有關事宜。蒙巴頓同甘地以及印度其他幾位宗教領袖經過幾輪較量之后,終于于1947年6月向全世界公布:“1947年8月15日,將正式宣布印度獨立?!?
在印度正式獨立這個歷史性的夜晚,圣雄甘地平靜地和他的同伴們同住在新德里貝利亞加塔大街一座寓所里,按照他以往的生活習慣,躺在鋪在地上的一塊椰樹葉編成的席子上,當午夜12點的鐘聲敲響時,當印度正式步入自由和獨立的時刻,甘地正在沉睡。這位印度人民的偉大領袖便是以這種方式迎接他為之奮斗了30年的民族獨立的。
甘地領導藝術“遺產”:偉大的人格
甘地是印度歷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特殊現象。他的偉大人格幾乎是舉世公認。他具有赤誠的愛國熱誠,崇高的犧牲精神,追求真理的執著信念;堅強的意志,堅韌的耐心,隨機應變的本領;他待人謙恭、誠實、光明磊落,不分貴賤善惡一視同仁,沒有種族歧視和宗教偏見;他注重實際,反對空談;他關心下層人民疾苦,善于體察民情并始終與人民群眾打成一片;他生活清苦,安貧樂道;他尊重女性,提倡人的精神完善和社會和諧;他的道德修養堪稱楷模。正因為如此,甘地這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揚的東方人博得了不同民族、信仰和階級的人的敬仰和愛戴。盡管他去世已經將近50年了,他為人類留下的一些“遺產”仍然值得后人咀嚼、品味。
作為一位出色的政治領袖,他最沒有個人野心。不少國家的政治領袖,盡管在領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時候表現極為出色;但是在權力的爭奪上,往往也不擇手段,甚至可以把一起創業的戰友們打人地獄,然后踏著他們的尸骨攀向權力的頂峰,他們還可以編造出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為其殘酷的斗爭文過飾非。然而,甘地卻沒有這樣做,甚至想都不曾想過。在他那顆智慧的大腦中,除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外,從來沒有自己的地位。因此,他從來不去爭奪黨和國家的權力,盡管他有十足的把握獲得這些權力;恰恰相反,他不僅辭去了黨的領袖職務,而且拒不到政府任職,以致在全國人民慶祝印度獲得新生的時候,他卻躲在自己的小屋內用紡車紡棉花。
但是,甘地雖然不去政府和黨內任職,他也決不當遠離塵世的隱士,而是站在局外想方設法幫助政府樹立良好的形象。在他的思想深處,堅持認為“黨人從政,應抱定服務的精神,而不是為求個人的享受”。因此,當國大黨內腐敗風氣日盛時,他毫不留情面地嚴厲批評,指出“國大黨各級委員會成了鉆營職務的場所”,而這與國大黨的理想是相違背的。
作為一名虔誠的印度教徒,他最沒有教派偏見。歷史上不同教派之間的爭執、沖突甚至兵戎相見的事例舉不勝舉,很少能夠相互容忍。而甘地作為印度教的首領卻沒有絲毫門派之見。在他隨身攜帶的書籍中,不僅有印度教經典,而且有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經典,并且他還能夠把它們兼收并蓄,靈活運用。在印度這塊宗教、種族沖突相當嚴重的國度里,甘地對人民一視同仁,甚至為了挽救穆斯林難民而不惜引起自己同教者的不滿,以致最后死在同教者的槍口下。
作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提出了最特殊的學說——非暴力不合作理論,號召他的人民用自我犧牲的方式同敵人作斗爭。在當時歐洲大陸正在用炮劍較量輸贏的時候,他的教誨猶如一股春風拂遍了印度大陸,吹綠了恒河平原,終于結出了印度獨立這顆世人矚目的碩果。
任何一位領導人在領導他的人民奔向一個目標時,他必須能夠提出適合當時國情的為他的人民所接受的理論,否則他只有失敗。雖然可能在短時期內顯赫一時,但終將被歷史淹沒。甘地對他的國家和人民有著深刻的理解,他知道他們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知道他們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因此,他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理論深入到印度各階層人民的心靈深處,發揮出了一呼百應的強大威力。然而,他試圖讓自己的理論成為指導世界各國人民的一種指導思想的善良心愿卻不會成功。
他又是一位身體力行的社會實踐家,在他為印度獨立而奮斗的30多年中,他從來沒有放棄行動,而是嚴格按照自己的信條,把他的理論付諸實踐。因此,他既不同于那些坐而論道的空頭理論家,更不同于說一套做一套的兩面派、偽君子。他是一位實實在在把理論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的政治家的典范。
在個人修養上,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圣人、道德家。即使成了全印聲譽卓著的領袖,他也絲毫不放縱自己,更不謀求個人的權勢和享受。
總而言之,甘地成為印度全體人民真心敬仰的圣雄,絕不是一個偶然現象。正如尼赫魯所說:“甘地能夠支配國大黨和整個國家,并不完全因為他所主張的意見,……而是他的獨特的人格。”
肆
鋼鐵鑄成的南斯拉夫總統:鐵托
毛澤東曾經這樣評價前南斯拉夫總統約瑟普·布羅慈·鐵托(1892—1980)說:“鐵托是塊鐵。”鐵托家境十分貧寒,從小非常艱苦,歷盡了磨難。艱苦的生活磨煉出來了鐵托堅毅的性格,而這種富有韌性的堅毅性格,成為鐵托一生不屈不撓、百折不回、愈挫愈奮的堅實基礎。
鋼鐵鑄成的品格
1910年,鐵托加入社會民主黨,1913年被征入伍,為奧匈帝國軍隊服役,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初,他成了俄軍的俘虜,直到1917年二月革命后才獲釋。1920年,鐵托回到了祖國,并加入南斯拉夫共產黨,擔任薩格勒布黨的領導職務。1928年8月,由于從事共產主義活動而被捕入獄。據吉拉斯介紹,在南斯拉夫法庭上,他面無懼色,并且義正詞嚴地宣稱:我不覺得自己有罪,因為這個法庭沒有資格審判我,只有黨的法庭才能審判我。
鐵托在法庭上的浩然正氣,一時間在南斯拉夫人民中間廣為流傳。不僅如此,他在獄中服刑的表現也不失身份。他堅決不服從看守要他揀煙蒂的命令,和他監禁在一起的別的共產黨員也都贊成他的行為。在當時的環境中,鐵托以他的氣概、他的堅定、他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勤奮和他的大義凜然的行為而引人注目。1934年出獄后,他化名鐵托繼續進行黨的活動,并于1934年12月在南共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
1941年4月6日,德、意法西斯勢力入侵南斯拉夫。在法西斯勢力步步緊逼面前,南斯拉夫王國的軍隊在12天之后便向敵人繳了械,南斯拉夫國王及政府官員則倉皇逃往倫敦,從此,反抗法西斯復國的重擔便落在了以鐵托為首的南斯拉夫共產黨人的身上。南共中央6月27日決定成立人民解放游擊隊總司令部,鐵托任總司令。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的瓦爾特反映的正是鐵托的事跡。二戰期間,鐵托身兼數職:南共中央總書記、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后來又擔任南斯拉夫人民全國解放委員會主席。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起,鐵托作為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和享有國際聲望的國務活動家之一就揚名全世界。那時,盟軍給了鐵托以極高的贊譽。法國總統戴高樂給他的評價言簡意賅:“鐵托享有國際威望,是因為他首先享有民族威信?!卑<翱偨y納賽爾是這樣評論鐵托的:“在戰爭的最艱難時刻,您成為一個偉大民族捍衛自己的生存和保證自己在歷史上的光榮地位的象征。在您卓越領導下的抵抗運動的英雄事業,將永遠成為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為自由和獨立而斗爭的光輝范例?!弊炖镞吙偸堑鹬鴤€雪茄的英國首相丘吉爾,1944年5月24日在英國下院說道:“我們堅決地和鐵托元帥站在一起,因為他正在同德軍進行英勇而頑強的斗爭”,他還回憶說,鐵托所領導的游擊隊,當時在巴爾干牽制了不少于21個德國師。連蘇聯人也曾發表文章頌揚說:在蘇德戰場上戰事最緊張的時刻,特別是在不朽的“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日子里,南斯拉夫是鐵托元帥指揮的游擊隊同德軍作戰、牽制了幾十個德國師的唯一歐洲國家。
與盟軍給予的極高贊譽相反,希特勒對鐵托卻恨得咬牙切齒。因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來說,他滿以為在法西斯力量的打擊下,南斯拉夫已經永遠地從地圖上被抹掉了。然而,鐵托卻又把南斯拉夫各民族聯合起來。更令希特勒惱火的是,鐵托在為建立一個新南斯拉夫而斗爭,進而攪亂了希特勒吞并巴爾干的美夢。因此,在他的眼里,“鐵托是巴爾干的頭號問題”。他唾液四濺、口吐白沫般地命令他的將軍們:“活捉他,把他押到我這里來!我倒要看看他是什么模樣!”為了滿足希特勒的心愿,德國統帥部進行了大量的破壞活動來反對鐵托,他們曾經組織了七次攻勢,力圖消滅南斯拉夫最高司令部的戰斗核心、消滅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斗爭的最高政治領導和軍事領導。然而,德國人的計劃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了。
對于鐵托,希特勒既害怕,又多少表示出一些崇敬。當時希特勒身邊有人小心翼翼地向他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要是抓到鐵托送到最高統帥部來,將如何處置鐵托?這個殺人狂竟然沉思了片刻,然后才回答說:“我們將行最隆重的軍禮槍決他?!?
一位絕不屈服的強人
二戰后,鐵托因為要擺脫蘇共對南斯拉夫的控制,而深深刺痛了斯大林。斯大林通過歐洲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宣告南共背叛了馬列主義,背叛了國際主義”,并將南共開除。對此,鐵托曾說自己好像中了雷擊。1949年,情報局又通過了《南斯拉夫共產黨在殺人犯和間諜掌握中》的決議,進一步攻擊南共和鐵托。斯大林還慫恿整個社會主義大家庭斷絕與南斯拉夫的經濟往來,并且要在各國范圍內大抓“鐵托分子”。在經濟封鎖、政治對峙、軍事威脅和外交壓力的背景之下,有些西方報刊預言:鐵托政權的垮臺已成必然。然而,層層黑云卻始終沒有壓垮錚錚鐵漢。
情報局做出了決議之后,南斯拉夫的報紙立即予以全文發表,也刊發了南斯拉夫共產黨人的答復。對此,西方曾經評論稱自列寧時代以來,人們第一次從共產黨的報紙上讀到同是共產黨人、但卻完全針鋒相對的兩種觀點。不僅如此,鐵托所實施的另一個更為果敢的行動便是:在同莫斯科決裂后僅三個星期,即從1948年7月21-27日,南共在貝爾格萊德召開第五次代表大會。出席會議的2344人代表著南共47萬黨員。會上一切發言都由電臺直接轉播。鐵托作了總結報告和關于同情報局沖突的說明,隨后全體發言人都批判了情報局的決議和對南共的攻擊,幾乎沒有人支持共產黨情報局的決議。在場的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記者們,耳聞目睹了那里所發生的一切。大會最后一天選舉南共領導,并且實行不記名投票。即使如此,在2323名投票代表中,鐵托仍然獲得了2318票,也就是說,幾乎是全票通過。這時,全場響起了長時間的、暴風雨般的掌聲。這掌聲,正是全體黨員對自己領袖的最好的肯定。
1949年夏天,南斯拉夫宣布了三個具有決定意義的思想:
(一)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中各共產黨一律平等,反對任何一個領導中心;
(二)社會主義各國在經濟和政治上一律平等;
(三)根據自己的傳統以及文化、政治和經濟條件,有關國家都有權走自己的社會主義道路。
鐵托對當代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最大貢獻就在于,他最先認識到社會主義不應該只有一個模式,并且領導南斯拉夫人民探索出一種社會主義自治制度。同時,在國內外各種勢力的重壓之下,他又在國際上締造了旨在使第三世界各國之間加強團結的不結盟運動。在鐵托看來,要讓各國人民都按同一方式、同一處方向走社會主義,這種想法的荒謬程度不亞于把社會主義設想為一個兵營,而各國人民都得在其中平等列隊。
一位思想開明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