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候舒適度和工作—家庭氛圍對健康與創新的影響研究
- 李貴卿
- 1708字
- 2024-07-15 17:43:39
1.3.2 研究思路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學者對該領域的研究還有以下問題亟須解決:
(1)需要探索氣候舒適度對于知識員工職業健康與創新行為的影響機制與中介機制。
氣候舒適度對人體健康、環境的影響在很多領域都有研究,但是以管理學和行為科學對其進行測量的案例研究非常有限。知識員工在45歲以后,逐漸進入老齡階段,進入職業高原平臺期,外在環境如何影響知識員工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受到各界關注;氣候舒適度是典型的外在環境變量,其如何與個體進行匹配也值得關注;如何通過個人-環境匹配與工作-生活質量的中介作用對知識員工的職業健康與創新行為產生影響,是亟待研究的問題。
(2)需要探索運動休閑能力對于知識員工職業健康與創新行為的影響機制與中介機制。
知識員工在45歲以后,女性會逐漸進入更年期,男性容易陷入中年危機,個體的運動休閑能力對職業健康與創新行為的影響非常關鍵;運動休閑能力是典型的內在個體變量,其如何與環境進行匹配值得關注;如何通過個人-環境匹配與工作-生活質量的中介作用對知識員工的職業健康與創新行為產生影響,是亟待研究的問題。
個人-環境匹配(P-E匹配)理論提出了一個經典的結論,如果個人與環境的變量相互匹配,將會產生積極的結果,如滿意感、積極的認知;如果不匹配,將會產生消極的結果,如消極的認知、緊張和沖突感(Kulka,1979)。Edwards和Rothbard(2005)將個人-環境匹配理論用于解決工作和家庭中的問題、研究工作壓力和家庭壓力如何影響人們的幸福感,認為需求與供給可以在家庭與工作之間加以區分,有些需求和供給能相稱地貫穿于工作和家庭領域,關鍵取決于自身的需要和供給的資源是否匹配。Kreiner(2006)和Kreiner等(2009)都認為員工個人的工作-家庭邊界偏好和影響工作-家庭邊界的環境因素是導致個人-環境邊界匹配(協調)/不匹配(失調)的因素。根據該理論,我們可以拓展個人-環境匹配理論的相關研究,將運動休閑能力作為重要的個人變量,將氣候舒適度作為重要的環境變量,分析它們的匹配情況,并驗證這種匹配對于職業健康與創新行為等重要變量的影響,并分別驗證各個單獨變量對于結果的影響。
結合上述問題與理論,本書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第一,氣候舒適度對于職業健康的影響機制。
氣候舒適度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即氣溫、濕度、刮風、日照、特殊天氣、極端天氣等都會對人們身體健康產生影響;氣候變化(溫度升高、空氣污染、紫外線輻射、極端天氣、病蟲害等)導致的環境危害,同樣也是職業危害,影響著知識員工的職業健康。李國棟等(2013)、田蘋(2009)、盛戎蓉(2016)、史云鋒(2013)、時勘等(2016)都研究了不同的氣候情況對身體健康與職業健康的影響,因此本書也將采用有效的方法,研究氣候舒適度對知識員工的影響。
第二,運動休閑能力對于創新行為的影響機制。
運動休閑能力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身體能力、認知能力、社會情緒等。身體能力方面,心臟供血和睡眠質量會直接影響人們的健康;認知能力方面,表達、記憶、歸納、總結等都會影響人們的工作創新能力;社會情緒方面,會直接影響社會參與和積極情緒,因此運動休閑能力對于創新行為的影響有待關注。適合知識員工的運動休閑方式有很多,人們是否能開展有效的休閑活動取決于自身的休閑動機和休閑制約的相互作用,休閑動機和休閑制約的推拉關系是影響休閑運動的主要因素,也會影響知識員工的創新行為。
第三,氣候舒適度與運動休閑能力的個人-環境匹配機制。
勒溫的場論提出個體行為是由個體與環境共同決定的觀點,個人-環境良好的匹配會對個體產生積極的結果,反之則會產生消極的結果。以往學術界研究的環境往往是人際環境、組織環境等,本書試圖擴展到氣候環境;個體的運動休閑能力,環境的氣候舒適度,二者的匹配程度會直接影響個體的行為。
第四,個人-環境匹配對于工作-生活質量、職業健康、創新行為的影響機制。
根據個人-環境匹配的綜合論,氣候舒適度與運動休閑的相互匹配,有利于提高知識員工的工作-生活質量,有利于個性的充分發展,有利于身心健康,有助于改善人際交往,更有助于促進知識員工的自由創造。因此可以預見,個人-環境匹配有利于提高知識員工的工作-生活質量、職業健康水平與創新行為。
綜合以上研究內容,構建本書的理論模型如圖1.1所示。

圖1.1 氣候舒適度與運動休閑對知識員工職業健康與創新行為的影響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