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管理會計助推企業發展

池昭梅 曹沛杰

一、案例正文

管理會計作為向企業管理層提供用于企業內部計劃、預算、評價、控制等信息,以便企業管理者做出正確決策的工具,其產生和發展受環境、組織結構、技術和企業戰略等因素的影響。

(一)萌芽階段

管理會計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伴隨被譽為“科學管理之父”的泰羅所創造的企業科學管理而產生。20世紀,美國的紡織、鐵路和鋼鐵制造業大規模發展,但原有的成本方法更適合機械化程度低、產品種類少和制造費用占總成本比例不高的企業,分配標準單一,難以滿足管理需求。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泰羅提出了科學管理方法,致力于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與工作效率。為了配合科學管理,“標準成本”“差異分析”和“預算控制”等方法開始被引入會計中,成為成本會計的一個組成部分。該階段的管理會計實踐主要在于通過成本會計和預算等方法來確定企業成本和實施財務控制,其重點在于成本會計方法在管理中的作用。其中,最為典型的代表是1903年杜邦公司和1920年通用汽車公司所建立的投資收益率(ROI)績效評價體系,以及對標準成本法的完善。當時有學者提出了“管理會計”這個詞,并主張將管理的重心放在加強內部管理上,但當時沒有受到會計界的普遍重視。直到1952年,國際會計師聯合會才正式承認了“管理會計”這個名詞,這標志著管理會計的正式形成。

(二)發展階段

1.1950—1965年,通過信息提供、決策分析方法為企業預算和內部控制提供支持西方財務學家將這一時期稱為“內部決策時期”。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買方市場趨勢的出現,企業單純靠擴大融資規模、增加產品產量已無法適應新的形勢發展需要。為此,狄恩(Dean)引入了資本預算方法,該方法把現金流量貼現法(DCF)看成優于回收期法和投資回報率法的方法,以解決企業的資金利用效率問題。

同時,管理控制過程也發生了系統性的變化,安東尼(Anthony)創立了制造業經營管理業務流程及信息系統構架理論,它包含和考慮了企業內外部環境因素的相互關聯和影響的管理系統,正確地反映了企業內外供應鏈的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真實流向和企業管理的本質。

2.1966—1985年,定量分析方法提高了企業成本計算的效率,其他理論的引入有助于企業實現較優決策

20世紀60年代中后期,新技術的發展對企業內部的信息處理也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大量的會計軟件得到開發。在這種情況下,西方國家的管理會計學者們建立起更多的數學模型,包括回歸分析、線性和非線性編程、概率論和決策論等一大批科學的定量分析方法被廣泛地運用到成本會計中,使得企業成本的計算更為科學和快捷。

20世紀70年代,西方會計學者開始將信息經濟學、組織行為學、代理人理論等引入管理會計研究中,以找到一種方法使得委托人與代理人的預期效用同時實現最大化。從應用的角度看,有利于企業分析各種會計方法對諸位當事人利害得失的影響后擇優選擇。

(三)反思和提升階段

1.1986—1995年,管理會計理論與實務脫節,轉而探尋如何為企業創造價值

Johnson和Kaplan(1987)指出,在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管理會計在理論與實務之間出現了巨大的脫節,現行的管理會計體系無法適應當時科學技術與管理科學發展的新經濟環境。為此,學者們致力于管理會計信息相關性的研究,圍繞著管理會計如何為企業“價值鏈”優化和價值增值提供相關信息而展開。此階段管理會計的重心已經從成本確定和財務控制轉移到能夠有助于創造價值的方法上。作業成本法、平衡計分卡、戰略地圖、超越預算等管理會計新理論的出現,大大縮小了理論與現實之間差距,使理論又能夠重新指導實踐。企業管理深入作業水平,有助于溯本求源,盡可能消除不增加價值的作業,對可增加價值的作業,盡可能提高其運作的效率,減少完成它們的資源消耗,并提高可從顧客處收回的價值。

2.1996年—21世紀初,幫助企業提高對信息的把控能力和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基于環境的變化,管理會計信息提供者與使用者的界限逐漸模糊,管理會計信息搜集的任務從管理會計人員轉移到這些信息的使用者,保證了企業能以一種及時的方式搜集相關信息,并據此作出反應。另外,管理會計也有助于促進企業適應環境的變化。例如,企業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變化導致“作業成本計算”與“作業管理”的產生,而“作業成本計算”與“作業管理”的應用又有助于“企業再造工程”的實施,從而推動了企業組織的變革,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這時,管理會計的主題已經從單純的價值增值轉向企業組織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性上來。

3.創新和全面推進階段

進入21世紀以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創新理念促進了管理會計的發展,不僅使管理會計中的管理控制系統得到提升,而且管理會計信息系統也得到快速發展。這一時期的管理會計也注重服務平臺建設,突出管理控制系統的“個體定制”,強化信息支持系統的“共同認知”和“平臺服務”。這一時期的管理會計注重創新驅動,通過更好地分配全球價值鏈的各種資源,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以及創造全球共享價值等。

2014年10月,《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從國家戰略高度指明了我國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方向與重點。這意味著我國管理會計進入“全面推進”的制度化建設階段。在國企的帶領下,中國各類企業借助管理會計進一步探索如何“降本增效”,突出了對管理會計(規劃、決策、控制、業績評價)的需求,管理會計作為一項應對經濟新常態的重要工具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2016年6月,財政部印發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這部文件確定了管理會計體系的地位,對管理會計的范圍進一步作出了規定:以管理控制系統為理論基礎,以財務會計信息為數據基礎,從而更好地為企業管理層進行決策。這時候的管理會計提供的信息不單單滿足于管理控制活動,還為企業戰略管理和運營管理活動提供相應的信息。

二、案例的思政元素

本案例的思政元素有:

(一)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不斷提高管理會計的實用性

回顧管理會計的發展歷程,每一個階段的開始都源于企業實際需求的改變:對企業科學管理的追求催生了預算管理等方法;為了提高成本核算效率、實現更優決策,多種方法和模型應運而生,跨理論研究經久不息;經濟環境的復雜多變使得企業對于管理會計實務的要求提高,引發學者們對理論脫節的思考??傮w來說,經濟發展的需求推動管理會計的研究,管理會計的研究則助推企業發展,三者形成一個良好的循環。由此可見,要提高管理會計的實用性,就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把客觀存在的問題和需求作為根本出發點,從企業的實際需求出發;就要從發展變化著的客觀實際出發,立足社會和經濟環境。

(二)運用唯物辯證法,綜合分析管理會計方法運用場景

管理會計的方法和模型多種多樣,即使運用同一個成本核算活動或投資決策項目,也會出現不同的結果。管理層和決策者應善于運用唯物辯證法,理性看待不同方法產生的差異,由表及里地分析矛盾背后的原因。如果陷入非此即彼的極端思維,容易錯失提高成本核算效率和效益的機會,就無法實現較優決策。另外,盡管管理會計理論對各個方法和模型的參數有詳盡的闡述,但現實情況中,我們往往還是難以精確地劃分多個要素,達不到理論要求的完美假設。理論要求與實務操作產生的沖突和矛盾,不一定說明方法不適用;相反地,可能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靈活調整。

(三)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管理會計創新,助力企業發展

2015年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前增加“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的一切工作。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綠色發展必須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必須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以擴大開放推進改革發展。共享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必須堅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管理會計發展過程中的創新主要體現為兩點:一是在理論基礎上構建模型和工具,提高了實務運用的效率;二是引入經濟學、信息學等理論,拓寬了管理會計的研究范圍,使得管理會計的職能從原先的成本核算和預算控制層面上升到戰略層面,提高了企業對內外部信息的使用能力。當前的經濟環境中,人工智能成為熱點,企業追求的是自動化管理、上下游資源整合和良性競爭,對管理會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吸收國外先進理論的同時進行自主創新,幫助企業扎緊“錢袋子”、過好“緊日子”,成為中國管理會計現階段發展的主要目標。

三、案例使用說明

(一)教學用途與教學目標

1.教學用途

本案例為理論型案例,適用于本科生管理會計課程中“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知識點的教學和培訓。

2.教學目標

(1)知識層面

要求學生了解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認識管理會計是強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實現對經濟過程進行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考核等職能的一個會計分支。

(2)能力層面

系統思維能力:老師通過講解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管理會計對企業帶來的影響和其他相關理論,幫助學生系統地認識管理會計發展的歷程及重要性。

判斷實踐能力:根據案例材料,設置三個由淺入深、由知識到能力的問題,通過解答問題,幫助學生形成“理論到實踐、實踐到理論”的思維方式,使學生能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3)素質層面

增強專業意識:案例分析課程使學生明白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認識唯物辯證法和新發展理念在管理會計專業理論學習和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能自覺地把思政元素與管理會計專業理論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與思考,養成關注時事政治、宏觀經濟形勢、熱點問題及經濟管理政策的學習習慣。

提高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積極投身創新型社會建設,讓學生在日常生活和未來職業生涯中樹立辯證思維,能夠學習和運用唯物辯證法、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二)案例討論的準備工作

第一,學生需要預習“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的相關理論和知識。

第二,學生需要初步了解管理會計發展的各個階段是如何推動企業發展的。

(三)案例分析要點

1.啟發思考題

(1)從實際出發,結合經濟生活實例說明管理會計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

(2)運用唯物辯證法,討論管理會計如何幫助企業決策。

(3)請從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角度,對管理會計的創新提幾個建議。

2.分析思路

三個思考題都是基于管理會計課程中“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知識點而提出的。

(1)從一切從實際出發的角度,結合經濟生活實際說明管理會計產生和發展的根本原因。

參考答案如下:

原始社會末期的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會計行為。伴隨人類智力的發展和生產力的提高,勞動成果數量增長,產生了計量需求,由此可見,當時用于計量生產成果的工具,就是成本管理會計的雛形。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活動逐漸增多,管理會計主要是為適應經濟組織內部的經營管理需要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的主要職能是為提高經營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種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編制和提供內部管理需要的各種數據、資料等。它的方法和手段視不同的需要而設計,其模式視不同的經濟組織性質、規模大小、經營管理方式而異。它最重要的職能是為最優經營決策和最高經營效率提供各種有用的方案和資料。

(2)運用唯物辯證法,試討論管理會計如何幫助企業決策。

參考答案如下:

第一,對企業的未來進行科學規劃。決策的關鍵在于預測。管理人員要充分考慮企業的總目標、經營方針和經濟規律的作用,結合企業的經濟實力和經營方針,選擇最合理、最合適的量化模型,有目的地對企業未來的銷售成本、利潤甚至企業資金的變動趨勢做出預測,幫助企業管理者進行經營決策,以達到控制經營風險、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在生產經營活動中,企業經常會遇到大量需要決策但不能馬上決策的問題,這時,管理會計就可以采用會計、數學、統計等各種各樣靈活的技術方法,用簡單明了的數學模型表達其復雜的經濟活動,以揭示其內在聯系和最優的數量關系。

第二,合理使用企業的經濟資源。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優化是管理會計的最終目標。管理人員利用彈性預算、保本分析、存貨控制、投資決策、變動成本法等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方法,分析、評價企業的人力、物力、財力狀況和未來發揮的潛力。尤其是在產品研發階段,管理會計會充分考慮到市場的變化趨勢,以提高其預測與設計的回報率。管理會計的分析方法很多,如對數分析、趨勢平均、回歸分析、指數平滑、因果預測等,根據實際情況的不同,管理會計還會靈活地從中選出最合適的方法,及時為設計研發人員提供成本、回報方面的信息,幫助管理者隨時調整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

(3)請從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角度,對管理會計的發展和創新提幾個建議。

參考答案如下:

第一,協調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掙脫傳統會計思維定式的束縛,運用管理會計思想、方法,整合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功能,在保留傳統會計管理的核算內容、方法和技術基礎上,建立自動化系統,進行信息的收集、處理并提供相應的財務狀況報告及預測決策模型,及時為企業提供外部市場及競爭者信息,以利于隨時根據環境的變化做出統一迅速的整體行動和應變策略。第二,提高管理會計人員素質。首先,加強會計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教育,通過繼續教育和培訓等方式,讓他們學習掌握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其次,管理人員還包括經理、部門經理等高中層管理人員,他們也必須掌握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因為管理人員要利用管理會計信息做出決策,是管理會計能否得到正確而有效運用的關鍵因素。第三,加快對電子計算機開發與應用的步伐,建立企業的信息庫,在進行決策時,管理會計人員就可以運用一定的方法,對信息庫中的信息進行加工、分析和處理,及時提供信息給企業的管理決策者,為其快速做出正確的決策。

(四)教學組織方式

建議用本案例完成“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全部知識點的教學,不再安排教師講授的時間。一般安排3個課時(120分鐘)。案例的教學組織安排如表1所示。

表1 案例的教學組織安排

(五)總結

經濟活動的發展推動了管理會計的產生與發展,管理會計的研究成果則幫助企業提高經營效率和效益。管理人員應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運用管理會計知識和方法為企業創造效益。同時,管理會計的發展應緊跟時代的步伐,做到常用常新。

五、參考文獻

[1]JOHNSON H T,R S KAPLAN.Kaplan.s relevance lost:the 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M].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87.

[2]SOLOMONS D.Evaluating divisional performance by return on investment on residual income in divisional performance and management control [R].Financial Research Foundation,1965.

[3]DEAN J.Capital budgeting:top management policy on plant,equipment,and product development [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1.174

[4]DEAN J.Measuring the productivity of capital [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54(2):120-130.

[5]ANTHONY R N.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s: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M].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5.

[6]ANTHONY R N,DEARDEN J C,VANCIL R F.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s:cases and readings [M].New York: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5.

[7]KAPLAN R S.Purchasing power gains on debt:The effect of expected and unexpected inflation [J].Accounting review,1977,52(2):369-378.

[8]KAPLAN R S.The evolu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J].Accounting review,1984,59(3):289-296.

[9]ANTHONY.New directions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ch [J].Journa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1997(9):64-108.

[10]胡玉明.作業管理與企業管理思維的創新:兼論我國會計學研究視野的拓展問題[J].中國經濟問題,1998(5):34-40.

[11]沈藝峰,郭曉梅,林濤.CIMA《全球管理會計原則》背景、內容及影響[J].會計研究,2015(10):37-43,96.

[12]習近平.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節選)[J].求是,2016(1):3-10.

[13]馮巧根.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管理會計:導入、變遷與發展[J].會計研究,2018(8):12-20.

[14]孫茂竹,徐凱.經營模式轉變與管理會計研究:中國會計學會管理會計專業委員會2014年年會綜述[J].會計研究,2015(1):90-92.

[15]孔垂珉,李靠隊,蔣雯,等.中國管理會計研究回顧與述評:1978年至2018年[J].會計研究,2019(2):49-56.

[16]張先治,晏超.基于會計本質的管理會計定位與變革[J].財務與會計,2015(3):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方县| 渭南市| 丰都县| 山阳县| 罗定市| 邓州市| 兴和县| 拉萨市| 昌邑市| 土默特左旗| 鄂尔多斯市| 呈贡县| 富平县| 阳原县| 增城市| 金溪县| 许昌县| 兴业县| 江孜县| 谢通门县| 呼伦贝尔市| 曲靖市| 乡城县| 新宾| 永济市| 天等县| 琼结县| 六盘水市| 石泉县| 南部县| 宾川县| 宁海县| 静安区| 隆安县| 鹿邑县| 嘉黎县| 九寨沟县| 华阴市| 老河口市| 朝阳县| 天峻县|